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岭南犹似胜江南——广东文学的雄心与抱负

更新时间:2021-10-26 作者:影子来源:《南方杂志》2021年第20期

文以传声

文传南粤,声震寰宇。要塑造与广东经济地位相匹配的文化优势,把岭南文化的招牌擦得更亮,必须把广东文化话语权立起来,在中国文化版图上发出南粤声音。

广东文学作为中国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源远流长。近年来,广东省作协精心谋划顶层设计,策划重大文学创作题材,推介优秀作品,取得丰硕成果,“文学粤军”成为广东文艺走在全国前列的中坚力量,岭南犹似胜江南。

近日,《南方》杂志记者在广东省作协采访时感受到南粤文学的勃勃生气,这背后是广东作家们守正创新讲好中国故事、出新出彩打造岭南精品的不懈努力。

文心向党

在位于广州市天河区龙口西路的广东省作协的办公室里,《南方》杂志记者见到不少办公桌上都有一本薄薄的册子——《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有的因经常翻阅已有些显旧。这是2019年广东省作协自主编印的学习资料,是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到任后做的第一件事。

文学事业的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为此广东省作协统筹谋划,从强化理论武装着手,引领文心向党。

以党的理论“固本强基”。这些年,广东省作协在全省文学界持续开展增强脚力、眼力、脑力、笔力教育实践,先后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学习教育、党史学习教育,组织“三个一”,即“读一本好书”、组织“一次大讨论”、开展“一次深调研”活动;召开省作协机关党的建设工作会议、机关青年作家青年干部座谈会、青年作家和青年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报告会等,积极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在深学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坚定“主心骨”、把准“定盘星”。

广东省作协还举办了面向全省市、县(区、镇)文学组织负责人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专题培训班,广东重点作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培训班,省作协新会员培训班等。

文学引领风尚,催人奋进。近年来,广东的文学精品在全国各类评奖中赢得了荣誉,将南粤文艺推向新的高度:曾平标报告文学《中国桥——港珠澳大桥圆梦之路》获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特别奖;冯娜诗集《无数灯火选中的夜》获第十二届(2016—2019)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邓一光长篇小说《人,或所有的士兵》入选第四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2019)作品;胡永红长篇小说《上学谣》、吴岩的科幻文学《中国轨道号》获第十一届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

团结向上,朝气蓬勃,经过一场场活动,作家们更加增强了文学工作的政治性,听党话、跟党走,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良好的氛围滋养着广东的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队伍。

心怀“国之大者”

今年9月,在第二十八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中国作家馆”,一部新出版的大书格外引人瞩目。这是《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100余万字篇幅、600多个生动故事、1000多个人物……它以小切口展现了广东小康之路波澜壮阔的历程,呈现了整个中国脱贫奔康伟大史诗的一个缩影。

中国作协党组成员、书记处书记、中国作家出版集团党委书记吴义勤评价全书文学性很强,超越了社会学、政治学文化领域,也超越了文学领域,是一部具有多重意义的文本。

参与该书创作的青年作家李焱鑫充满感慨:“小康,不是遥不可及的英雄理想,不是虚无缥缈的纸上谈兵,而是入情入味的生活日常,它其实很质朴直白地存在于每个人心头,萦绕充盈在每个人身边,鼓励着每个人认真生活。”

12次推进会、改稿会、审读会……谈及历时一年的创作过程,李焱鑫历历在目。这是广东省作协大力培育挖掘文学人才,以更大力度扶持优秀文学作品创作生产,推动涌现更多大家名家和精品佳作,全力打造岭南文艺高地的真实写照。

深挖南粤大地红色故事的“富矿”,艺术化地再现党带领全国人民进行不懈奋斗、艰辛探索,夺取伟大胜利的辉煌历史,努力创作出更多讴歌党、祖国、人民、英雄的精品力作,主题创作是主力军。广东文学攀高峰重大选题论证会、全省长篇小说创作推进会、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全省儿童文学创作座谈会、全省新时代乡村题材创作会议、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会议、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作家座谈会、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一系列重点题材文学创作会议召开的背后,是近年来广东文学主题创作的欣欣向荣。

“策划一批、创作一批、储备一批”,得益于这样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的主题文学创作引导机制,广东在主题创作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2021年6月,十部红色题材重点作品同刚刚出炉的《广东文学蓝皮书(2020)》同时向大家亮相。发布仪式后按照惯例,现场又举行了新书研讨会,评论家们就这十部作品及蓝皮书,探讨分析创作成绩、规律、得失,为广东红色题材创作、粤派评论发展建言献策。

“岂曰无衣,与子同袍。除夕至今一个多月里,广东先后派出24批医疗队、2461名医务工作者入荆楚大地,驰援湖北……”回望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突如其来。2020年3月2日,《人民日报》的《抗疫一线的故事》专栏刊发了第一篇文章《千里驰援》。这篇内容近一个整版的篇幅,是全国第一篇正面展现各地医疗队驰援湖北的报告文学作品。

据悉,全省作家共创作抗疫题材作品超过一万篇(首),广东省作协结集出版了抗疫作品集《千里驰援》(上、下册),引起了广大读者的共鸣。

文学创作应时刻心怀“国之大者”。广东省作协大力扶持重点选题,先后确定广东重大现实与历史题材、红色题材、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广东省青年作家创作资金扶持选题等共计71个。

从广东文学到大湾区文学

“希望这份杂志在建设大湾区的宏伟实践中,在多元文化的汇流激荡中,以充沛的活力和创造力,成为新时代中国文学理论创新、观念变革的前沿。”一年前的10月,中国文联主席、中国作协主席铁凝为创刊的《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题词时表达了这份期待。如今,这本杂志已经出到了第7期。

作为粤港澳大湾区第一份综合性文学评论杂志,《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承载了从广东文学走向大湾区文学的雄心,更承载了开阔视野、多元文化交流的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发展重任。

“我们的视野、眼光、高度将是全国性、全局性的,不是仅仅办一本地方性的期刊,而是走向世界的期刊。”担任主编的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广东省作协副主席贺仲明表示。

2019年广东省作家协会、香港作家联会、澳门笔会携手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粤港澳文学界携手合作。

2020年11月,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年会暨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在广州举行。湾区一流儿童文学、儿童文学创作的“粤港澳模式”备受关注。

2021年9月,“大湾区文学新浪潮”广东青年作家作品研讨会在北京举行,大湾区文学再次被聚焦。这是近年来,广东青年“文学粤军”的集中亮相。

…… ……

大湾区的城市群不仅是资金、信息、人才、技术大量涌入的“洼地”,也是孕育大湾区城市文学的摇篮。

位于广州西部的白鹅潭,曾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起点的重要组成,如今是大湾区建设高度聚焦的文化重地。岭南新文化地标“三馆合一”项目即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正抓紧建设,届时将建成彰显广东特色、具有国际水平的重大标志性公共文化设施。其中,广东文学馆总定位为时代的产物、文学的殿堂、市民的空间,正被逐步打造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大本营。

“我们坚信,不久的将来广东文学会有一个飞跃,创作更多让世界刮目相看的精品力作。广东作家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和抱负。”张培忠语气坚定地说道。不辜负时代召唤,不辜负人民期待,抓住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共建的历史机遇,广东作家正努力续写更多新时代“春天的故事”,以文学方式让“中国声音”叫得更响,让“中国故事”传得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