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行粤辽阔 > 行思录

一片古田长出的旧址

更新时间:2016-11-16 作者:邱海军

古田,心向往之,由来已久。这是一方怎样的田地,居然成为一次里程碑式会议的“代名词”。欣赏过浓墨重彩的宣传海报,翻看过写实厚重的历史图片,仍然要穿越时空,真真切切地走上一趟。

十月,我终于踏上朝圣之旅。到达古田之前,专程在福建龙岩市委党校听了一堂课。教授介绍说,上杭县古田镇采眉岭笔架山下有家“廖氏宗祠”,又名“万源祠”,始建于清宣宗道光二十八年,是单层歇山四合院式砖木结构宗祠建筑。祠堂由前后厅和左右厢房组成,建筑面积826平方米。后改为和声小学校址。民国十八年(1929年)五月,红军第一次挺进闽西古田,将其改名为“曙光小学”。当年12月,毛泽东同志主持的红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在此召开,通过了具有历史意义的古田会议决议案。于是,一片田地,不再囿于家谱宗室,占据了史册的闪亮一页。

教授的课件展示了会址四时不同的景致。或有郁郁葱葱的油菜花衬托,或有热烈绽放的向日葵映照,或有馥郁纯洁的荷花装点,或有金黄饱满的稻穗烘托,古朴的建筑栖息中央,显得分外的庄重肃穆。美,是除了历史以外,解读这爿田地的重要关键词。

乘车前往古田的途中,我在想象,金秋时节,会有如何色彩斑斓的一番景象呢?莆一下车,秋风送爽,一股浓郁的香气沁人心脾。“桂花好香啊!”同伴们情不自禁一阵阵惊叹。身边的桂花树,翠绿油亮的叶子层层叠叠浓浓密密,一簇簇鹅黄色的花蕊缀满枝头,在阳光的照耀下,星星点点,馨香熏人,似乎一下子就让人勾起了美丽的乡愁。

且认他乡作故乡。在解说员的指引下,大家换坐上电瓶车,沿着弯弯曲曲的村道一路驶向赖坊村。突然,路边冷不丁冒出一个小孩子,司机见惯不怪很淡定地刹了车,小孩若无其事地又跑开了。进到村口,只见四周座落着密密集集的小洋房,有的人家还将衣服随意地晾挂在门前,这跟许多地方的农村生活场景别无二致。就在小洋楼的环绕中,伫立着一幢檩式建筑,二层砖木结构,悬山式屋顶。解说员说,这就是“协成店”商铺,毛泽东曾经在此居住过。

其时,古田会议刚刚闭幕不久,红四军经过古田会议的思想洗礼后,面貌焕然一新。在元旦来临之际,时任红四军前委委员、第一纵队司令员的林彪给近在咫尺的毛泽东写了一封新年贺信,对毛泽东建立赣南闽西革命根据地和“一年内争取江西”的战略感到怀疑,认为“中国革命高潮未必很快到来”,没有建立赤色政权的深刻观念。毛泽东经过深思熟虑后,洋洋洒洒挥就长达近万字的回信,明确指出,“政权发展是波浪式地向前扩大的”,特别强调坚持农村革命斗争的重要意义,坚信中国革命的高潮必将到来,“星星之火”即将成燎原之势。这封信最初以《时局的估量与红军行动问题》为题印发给红四军广大干部士兵学习,解放后出版《毛泽东选集》第一版时,正式改题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大家挤到一楼右边一间五六平方米的小厢房边探头探脑。简陋的房间里仅有一张由两条板凳架起的木板床,床下摆着一双草鞋,靠近窗户的位置是一套破旧的桌椅。在这里,毛泽东冒着严寒,秉烛夜书,写下这鸿篇大论:“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它是躁动于母腹中的快要成熟了的一个婴儿。”一代伟人何以如此洞若观火、激情澎拜呢?

沿路返回,再穿过游客中心,眼前就豁然开朗了。因为敞开在天地间的,不是雕龙画栋的亭台楼阁,不是如画似梦的小桥流水,而是空旷广袤的一大片农田。穿行在村道上的有摩托车、小货车、轿车。没有油菜花,没有向日葵,没有荷花,没有稻穗。田地里,一条条翻耕的痕迹,仿佛在提醒着来客,乡村的节拍就是周而复始。荷塘里,田田荷叶已经凋谢。几个勤劳的妇女在弯腰采莲藕。风吹过,一阵牛粪味扑鼻而来,乡村独有的味道无须掩藏。

在一片毫无前景装饰的田地尽头,就是座东朝西的古田会议旧址。在那一刻,我难以言状地感到震撼,产生了一种诗的幻觉。就是这片田,神奇地生长出了古田会议旧址。就是这片田,与辽阔的苍穹组成革命圣地的“表情包”,笔架山下“古田会议永放光芒”八个红色大字熠熠生辉。

80多年前,当一代伟人站在这田间地头,双眉紧蹙,共产党领导的红军处在强大敌人的包围之下,红旗到底能打多久?他必定闻到了泥土的芬芳,遇到了调皮的小孩,见到了村民家的炊烟,在漫漫长夜里看到了倏忽明灭的灯火,在古田村群山环绕、绿树簇拥、风云激荡中得到了生生不息的昭示。以至于到了1945年,他还在延安念念不忘:“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在一起,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

穿过村道,穿过农田,穿过牛粪味,我们终于进入这座简朴的旧址。当年,穿过村道,穿过农田,穿过牛粪味,这座建筑走出了一支以农民为主要成分的军队所改造成的无产阶级领导的新型人民军队,走出了一支无坚不摧、无往不胜的人民军队。从这里开始,中国共产党人在实践中,成功地探索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

夕阳如火。我们坐着电瓶车驰骋在平坦的水泥道上,秋风习习,丹桂飘香。在路边,一位老奶奶一直目送着我们离开。就算人来人往,老人还是对陌生的访客充满好奇,毕竟,这里是她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