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粤海来风”广东散文创作研讨会举行
更新时间:2017-07-04
本报讯 5月14日,2017年广东“粤海来风”散文创作研讨会在广东文学艺术中心举行。本次研讨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办,邀请了省内外著名专家学者,对詹谷丰、塞壬、耿立、李清明、黄灯等散文作家进行研讨,广东大学生文学培训班的66名学员也旁听了研讨会。据悉,这是广东首次专门为散文创作举办研讨会。
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杨克介绍,广东是散文大省,散文作者多,散文作品在全国占据比较重要的位置。广东散文也是广东文学近年来比较有成就的。
专家学者分别就詹谷丰、塞壬、耿立、李清明、黄灯等散文作家及其作品,以及散文创作进行了研讨。广东省作家协会秘书长、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认为,散文需要真实性,而职业化的散文写作容易将写作步入虚构或者一些有争议的私生活。“散文要么是美的,要么是思想深刻的。散文有很坚实的一种见识感,有一些平常接触不到的生活真相。”暨南大学教授贺仲明指出,散文的生命力是真实,但现在散文作为一个真实的文体,是可疑的。
在研讨会现场,专家学者们视角独特,各有见地,依次对五位广东作家近些年的作品以及一直以来的文学创作历程给予了充分肯定,但同时又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缺憾,极为恳切的意见获得了作家们的普遍认同。现场,许多大学生代表也应邀参与了本次研讨会。
作家塞壬是本次研讨会首位被评论的作家。韩山师范学院副教授陈培浩说道:塞壬的散文既是底层文学也是灵魂叙事,塞壬敢于将生活中一些较为隐私的事情在文字中铺陈开来,在散文中这种非虚构的文体下可以做到如此,实为勇敢之人。这些隐私的展示铺叙并非仅仅就是单纯的呈现,而是达到了一种灵魂的追问。在她的散文中可以看出那种把散文做大做深的趋势。
中山大学教授谢有顺以散文的文体本身作为突破口,也深入浅出地对作家李清明的作品进行了充分点评,他说道:散文在很重要的场合容易被忽视,这并不是坏事,因为散文,本来就应该是某种“业余”的文体,把散文当成主业未必就能写得好,散文写得最好的人往往是别的文体同时兼写散文,散文的文体如果变成专业的话,容易产生“散文的习气”。 (周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