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作家介绍:林渊液 > 作品评论

徐国俊:林渊液——小隐于市 大隐于心

——读散文集《无遮无拦的美丽》

更新时间:2017-11-09 作者:徐国俊

或许是受古老厚重甚至有些神秘的潮汕文化的诱惑,在广东本土文学中,我特别看重潮汕一带的作家作品。在我看来,韩愈曾经谪居于此,其文风和个性品质给予历代潮汕文人的影响,早已沉淀为一种集体无意识。

林渊液或许还不是目前引领潮汕文化的最杰出的代表。事实上,和她诸多的潮汕文化先辈一样,林渊液对“最”、“代表”之类的称谓不屑一顾。若干年前,林渊液的第一本散文集《有缘来看山》出版,清新淡雅的风格,才气逼人的叙事语言,让许多人对林渊液旺盛的创作才情充满了期待。然而她却沉潜近十年,执著地架构和修饰她的这一份“美丽”,十分虔诚地在自己的一亩三分地里精耕细作。那种对俗世生活和名利的淡定节制,那种对人生修养和艺术品格的孜孜以求,带给读者的不是一种惊艳和惊诧,而是掠过世俗的浮华,以一种平心静气的涵养精心孕育的一份自然的“美丽”。

林渊液在海边生长,她的散文似乎还没有呈现太多大海的印象,但大海包容大度的气质早已深深地融进她娇小的身躯,决定了她对生活和艺术的价值取向。她不刻意追求思想境界的高远,对带有深沉的哲学意味的诸多命题,她只是悄悄地擦了一下肩,便羞涩地走开了。许多诸如人性、文化、历史等等这些殷实或者沉重的词语被她轻轻化解,变成一只只带着欢笑或者泪痕的蝴蝶,轻盈地舞动在人们的眼前。但就在她的这种成长着的女性的回眸一笑中,我们惊喜地看到了她的仪态万方。她的淡定从容并不意味着对生活的冷漠,对思想深度的排斥。师人不如师物,师物不如师心,林渊液专注的是内心最微末处的真实情感。相对平淡闲适的生活表象下,其实藏匿着绚烂无比的内心世界。无论是对史海钩沉还是触摸现实情感,林渊液总是能够用素净的叙事语言来展现。不那么深沉,却无比清新。其实这就对了,背靠厚重的潮汕历史文化,却又生活在急剧变幻的当下文化语境,林渊液无力在在荒芜的群山中作力拔山兮的呼喊,她的“心细腻晶莹如一枚质地精良的雨花石”,虽不能够“用自己美好的梦想去消解多元而又不堪的现实”,可她拥有别人难于具有的一些特质,她愿意把这些特质化作一朵朵灿烂的小花,或者是一泓泓清泉。有欢笑有忧伤,有歌吟也有低诉。如果偏要做个时代老人,不停地唠叨陈年旧事或者故作深沉地来一些道德评判,则反而像小孩子穿上中山装,小姑娘舞上少林拳,不伦不类了。

化韩文公文从句顺、务去陈言的训诫为一种本分的艺术良知,进而追求富有个性的艺术表达,成为潮汕文人代代传承的法度式的文脉。对优良的文化传统,林渊液不仅心存敬畏,而且始终坚韧地汲取。聪慧的林渊液阅读广博,尤其对中外散文的各路流派及传承发展了然于胸。书画艺术也相当了得。更重要的是,她始终保持一种平和虚静的创作心态,为了全面而细腻地描述她所观照的写作对象,她会像一个虔诚学者,在山陌田间深入挖掘,或者在图书馆的故纸堆中苦苦寻觅。文化素养、创作心态以及学医多年的人生背景,使她对生活有着特别细腻的感悟。比如对潮汕一带婚丧嫁娶风俗的体味,对一代名将狄青的追思,《死亡的栅栏》中对生死的感觉,以及《红颜七绝》的至情至性等,林渊液以内心敏锐的情感作为结穴点,很自然地将生与死,庸常与崇高,历史、现在和未来联接成无形的“场”,思绪万千却又收束自如。描绘精确,刻画细腻,渗透的情感显得十分真挚。其散文语言也颇为人称道,在保持了《有缘来看山》的那份清纯的同时,增添了诸多优雅、飘逸和灵动的色彩。甚至许多篇名就是一首首精美的短言诗。

纯美的心境才能流淌出自然的歌。在纷繁喧嚣的尘世中,林渊液选择的是自我编织一片宁静的天空。对尘世功利的淡泊和内心丰富的精神诉求,构成了林渊液散文独特的精神个体。小隐于林,大隐于市,这是传统文人的一种生存哲学。林渊液推而广之,追求一种大隐于心的境界。她取笔名小隐娘,或许就有这方面的用意吧。

200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