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杨黎光“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三部曲全国学术研讨会举行

更新时间:2017-12-15 来源:广东文坛

7月6日,由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广东省作协、深圳市文联共同主办的杨黎光“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三部曲全国学术研讨会在深圳举行。中国作协副主席何建明,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知干,深圳市委常委、宣传部长李小甘等领导出席会议。会议由广东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主持,来自全国各地和本市的30多位专家学者参加了研讨。

杨黎光现任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报告文学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作协副主席。他是中国报告文学界的一位领军人物,也是深圳改革开放以来最有影响力的代表性作家之一,2013年被深圳市评为文学界唯一国家级领军人才。

杨黎光代表作有长篇报告文学《没有家园的灵魂》《打捞失落的岁月》《惊天铁案》《瘟疫,人类的影子》,中篇报告文学《生死一线》等。另著有长篇小说《走出迷津》《大混沌》《欲壑·天网》等。长篇小说《园青坊老宅》入围第七届“茅盾文学奖”。出版有《杨黎光文集》(十三卷)。曾获第一、二、三届“鲁迅文学奖”;第六、七、十届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等奖项。

作为生活工作在改革开放前沿深圳的一位作家,杨黎光历经8年时间,完成了“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中山路——追寻近代中国现代化脚印》《横琴——对一个新30年改革样本5年观察与分析》《大国商帮——承载近代中国转型之重的粤商群体》。这三部作品既各自独立成篇又构成三部曲,其现实意义和思想深度都是杨黎光呕心沥血之作。

三部曲甫一推出,即得到各界的好评。《中山路》获第四届“徐迟报告文学奖”,《横琴》获《中国作家》第九届“鄂尔多斯文学奖”大奖。《大国商帮》刚刚获得广东省第十届“五个一”工程奖图书类优秀作品奖。

何建明指出,报告文学是书写时代、人民、中国故事的重要体裁,而最精彩的故事,最出彩中国的故事,就发生在改革开放最前沿的阵地广东,杨黎光这几年来的创作都是值得我们好好地去研究思考,甚至应该成为一种努力方向。

张知干代表广东省作家协会对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他指出,杨黎光是一位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作家,其创作一直紧扣时代脉搏,始终与时代同呼吸、与民族共命运,自觉践行立心铸魂的文学使命。相信借助此次学术研讨,从思想性、艺术性上对其创作进行探讨和交流,能够为未来广东文学创作提供有益的启示。

研讨会上,专家们对杨黎光三部曲的思想文化价值和文学艺术价值以及“思辨体报告文学”体裁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与会专家认为,杨黎光长篇思辨体报告文学三部曲作品秉承了杨黎光一贯的思辨性见长的特点,纵横捭阖,文思飞扬,融入了作者对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以及现代化进程的思考。作品既有学者式的宏观描述,又有诗人般的点评,更有小说家的叙述技巧,带有明显的政论色彩,视野开阔,架构精巧,剖析独到。在报告文学的创作手法上,作者也作了有益的探索,文本上具有超文体的艺术特征和田野调查的形态,从而使这三部报告文学作品在文学之外具有相当的社会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