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网络文学评论

网络文学的地域印象

更新时间:2018-01-18 作者:阿 菩 李 石

传统文学圈常强调文学作品的本土特色,谈莫言常与高密相关,说贾平凹每与商州干联,对潮汕作者常鼓励其描写潮汕风物,对客家诗人常期待其述说客家情怀,这于传统文学是常态,而在数字阅读时代则不然。

互联网是一个拥有着无限开放性和流动性的虚拟空间,网络文学的创作、发表、阅读和接受,都是在这样一个虚拟的空间里进行。在这个虚拟空间里,真实的社会关系几乎完全被隐藏,这里只有作者和读者、读者和读者之间的关系,而连接这种关系的纽带就是网络文学作品本身。

网文所描写的地理对象,不拘南北,不拘中外,甚至突破“位面在异”世界演绎其故事与传奇,历史类都市类作品若有地方特色描写,所写地方也未必是作者所生活的地方,对作品中的地域选择,不再因为作者对那个地区更加熟悉或者更有感情,一切只看剧情需要。从这个角度来说,网络小说无省界,甚至无国界。

但若细究到作者层面,立足于文化地理,从各地作者的分布状态、迁移状态、心理状态以及所擅长领域,则似乎东西南北各方作者仍有不同,纵然在数据上难以对某个地区的作者下绝对定义,但就大致印象来说,各方作者仍不可避免地有其地域色彩。

西部印象:“大神产地”数川湘

近代以来,西部经济远落后于东部,但人才产出则不太遵循此规律,尤其是在文艺界,而网络文学亦如此。

在泛西部地区,巴蜀和湘西网络作者遍地皆是,大神级作者更是辈出不穷。

此处不以湖南归南方,因湖南出网络大神者多在湘西,地域上偏于巴黔,血红出自湘西,梦入神机也出自湘西,此外的二线大神一时难以尽数。阿越虽生于娄底,而后也西向入川游学。

而四川的大神产出率,又更加突出,写《藏地密码》的何马是川人,写《琅琊榜》的海宴是川人,写《铁骨》的天子是川人,写《异人傲世录》的明寐是川人,写《弄潮》的瑞根是川人,以《斗破苍穹》横扫网络的天蚕土豆也是川人,若将成名于榕树下的自贡籍郭敬明也算进来,则川籍网络大神之多实在令人不得不赞叹。

但川湘产人,却不大能留人,尤其超一线大神留不住。血红去了上海,土豆去了杭州,郭敬明没留住,梦入神机也没留住。人才虽然产自西部,却都往东部走。而与巴蜀相比,湖南的大神流失又更为严重。或许是因为生活的舒适,我们今天如果去成都,仍然能在那里找到两位数的大神,可以说,那是西部大神最密集的网文“西京”。

东部印象:英才尽归沪杭宁

上海、南京、杭州,在行政划分上分属三省(市),但实际上三地交通极其方便,很多人把杭州当作上海的后花园,而上海到南京也是朝发夕至。在文化地理上,这一片地区都属“江南”。

如果说川湘等地是许多网络大神作家的出处,那么江南就是大神级作家的聚处。这里头有经济的原因,有历史的原因,也有行政作为上的原因。

上海既是全国的经济中心,又是一个国际化的大都市,占据网络文学半壁江山的阅文集团也坐落于此,大神向此云集乃是自然之事。

江苏本身就出人才,顾漫也罢,天使奥斯卡也罢,跳舞也罢,那都是拎出来响当当的人物,而在世纪初网络文学刚刚发轫的时候,由于有一个出版人常驻南京,在此设宴摆酒呼朋唤友,或也为南京留下了吸引老派网络大神的历史惯性。

浙江本土的大神“产量”之高、“质量”之好,与四川可称东西双璧,写《甄嬛传》的流潋紫,写《芈月传》的蒋胜男,都是浙人。而浙江不但自己产人,而且又聚人。

网络小说在从PC时代转向3G时代有一个重要的历史事件,那就是移动阅读(如今的咪咕)的建立,它是网文作者稿费第二次实现跨越式飞跃的里程碑,而移动阅读当时的大本营就在杭州,这也导致了一大帮网络作者被它吸引。

现在咪咕的市场占有率虽然下降,但杭州一系列的文化政策却让这个地方成为吸引人才的乐土,像来自湖南的神机,来自四川的土豆,来自江苏的管平潮,都不约而同地选择落户杭州,加上蒋胜男、流潋紫、烽火戏诸侯这些“本土派”,已经足以构成网络文学的“浙江现象”,使杭州成为名副其实的网络文学重镇。

南部印象:大神“镀金”在广东

在2016年以前,广东的网络文学一直显得很尴尬。

说这里没大神,它也有大神,为网络科幻小说奠基的玄雨就在广东,然而本土大神级作者并未如川、浙般密集出现。

说这里不吸引人,也属污蔑。写《明朝那些事》的当年明月在广东待过,写《兽血沸腾》的静官在广东待过的,写《阿里布达年代祭》的罗森也是在广东待过的,据说天下霸唱和慕容雪村也在广东待过,甚至直到2016年初,写《黄金瞳》的打眼还在东莞窝着。可是,这些人后来都走了,不是北上,就是东行。

说这里没有历史渊源,更是昧良心。网络文学的封神地——起点中文网的诞生,就与广东一座偏远城市有莫大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为起点中文网提供第一次关键飞跃的是上海的盛大集团,而后起点中文网也因此打上上海的标签——哪怕后来被深圳的腾讯收购而成立阅文集团,也再没有半点搬到广东的迹象。

人才就这样来了又走,实在是因为过去这些年广东的网文作者生存土壤颇为糟糕,这不完全是官方的原因,而是由经济、文化等错综复杂的因素综合造成的。这二十几年来,广东的影视行业极度没落,电视失去了先锋者的地位,电影更是处于一个断截的状态,大神们没法在这里继续放大他们作品的影响力,缺乏继续上升的渠道,自然就人往高处走,纷纷前往北京、上海、杭州那边去了,因为那边有更好的条件吸引他们。

正因此,国内顶级网络文学大神来来去去,但都把广东视为一个暂时的落脚地。由于整个文化产业政策的保守化态势,而使曾经开全国风气之先的广东网络文学,其所达到的高度与其经济总量始终处于一种不匹配的状态。

不过在2016年下半年以后,广东网络文学出现了重新抬头之势,而这种势头并未出现在省会广州,而出现在更加开放的深圳,以及莫名其妙生出一堆本土网络大神的河源。

这种重新抬头的驱动力,或许根源于广东天下第一的网络作者基数,也或许与广东作协在背后的默默发力有关。如果广东能再综合其在动漫与游戏两大衍生行业的优势,打通文创产业上下游之间的关联,或许未来便有再造广东网文辉煌的可能。

北部印象:现实主义的渊薮遗留

我常常以为,在网络小说里头,如果不遭遇净网行动的话,历史板块与都市板块,是最有机会出现传世名作的领域。历史建基于曾经的现实,而都市小说建基于当下的现实,前者有故纸堆赋予其深远,后者有生活赋予其深刻。相比于玄幻与言情,历史小说与都市小说通常更贴近传统文学的审美,尤其是贴近传统文学中现实主义倾向的审美。

在大北方地区,东北、西北和内蒙为我们贡献的三位的历史类大神,作品都难得的大气,孑与2(西北人)的《唐砖》小处刁钻,大处苍凉,酒徒(内蒙人)的《家园》沉郁得令人不忍卒读,月关(东北人)的《回明》示人以轻佻,收尽早期小白,但读到深处,仍然有其对历史的深刻认知。孑与2颇能洞察人情,酒徒颇能洞察史情,月关颇能洞察人心。三人风格不同,但用力、用笔,都不出自虚无缥缈的幻想,而是在幻想架构中体现历史的真实。

而另一个省份山西,在网文圈则更是一个独特的存在,山西的网络作家擅写都市,而且不是鹅是老五那样套着都市皮的玄幻,而是在各种幻想情节中杂糅现实生活细节的偏写实类作品。这个北方省份,写实向的都市题材大神简直是量产,如写《官仙》的陈风笑,写《首席御医》的银河九天,写《余罪》的常书欣,都是在荒诞、奇巧、猎奇的情节中,嵌入大量的现实生活白描,若将其中的写实向片断撮取出来,那就是一篇篇的短篇讽刺小说。

晋省网文的这种特点,或许与它作为一个有着浓厚的乡土文学传统的省份有着密切联系,毕竟这里是诞生过赵树理与西李马胡孙的地方。

中央印象:聚天下豪杰而升华之

本文的“中部”不指湖广河南,而指北京,因为那是中国的心脏,故而不称中部而称中央。

京城自古以来就总是一个特殊的存在。

这里是全国的政治中心,中国作协的总部在那里,各大影视公司、游戏公司就算总部不在北京,也一定会设立一个重要据点。根据2016年《北京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白皮书》,2015年北京生产影片291部,占全国总数的42%;在票房前20名的国产影片中,北京出品13部,占65% [1]。近年在影视荧屏热播的《琅琊榜》《甄嬛传》《芈月传》《花千骨》《诛仙》等网络文学改编的电视剧,在产业链上都绕不过北京的影视制作公司。可以说,在网络文学的地域版图中,北京是一个比较特殊的存在——因为有强大的下游产业链,网文作者在这里能够更顺利地实现作品的影响力放大与自我价值的升华。

如果说东部的浙江上海更多是靠经济环境、人文环境以及优惠政策各个方面来吸引作者,那北京则因其是一个自然的文化创意产业中心而自带凝聚力。超一线的网文作者要么直接在此落户,要么在此建立公司,最低限度也必须每年往这里跑几次——因为文创产业要做强做大,怎么都绕不开它——这里,是网络文学最大的“聚处”。

综合印象

网络文学对大众文化影响的日渐增大,已经使得网络文学产业逐渐上升到了国家文化发展战略的高度。随着2015年9月1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大力发展网络文艺”成为了某种普遍共识。网络文学作为网络文艺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正在逐步走向主流化的道路。政府、民间、资本三者形成合力,共同期待着网络文学通过讲述中国故事在文化输出中达到与韩剧、日本动漫、好莱坞电影同等的高度。

如今,网络文学除了线上繁荣之外,在线下的机构化程度正在加大。2013年10月30日,中国作协成立的“网络文学大学”(邀请莫言担任名誉校长)成为国内首家培养网络文学原创作者的培训机构; 2013年12月25日,上海视觉艺术学院和盛大文学又联合创办了国内首个网络文学本科专业;如今,全国各大高校也纷纷在文化产业学科下设立了“创意写作”专业。

但是,真正让网络文学呈现出地域色彩的则是各个省级网络作家协会的建立。2014年1月7日,浙江省网络作家协会抢在了中国网络作家协会的前面,成立了全国第一个省级网络作协,随后,上海、广东、安徽、四川也相继成立网络作协。而早在2013年10月31日,北京作协就成立了网络文学创作委员会。

实际上,加入作协本身对于网络写作者而言有着多重意义:首先意味着某种“登堂入室”,曾经的码字工群体如今被赋予了作家的身份;其次意味着某种身份认同,以往的分散个体如今成为某个组织的一部分,地域作家群的形成往往能够扩大这个群体的影响力;再次则是意味着他们在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以及猖狂的盗版行为时,多了一层保障。

无须讳言,不管是北京、浙江、广东还是四川,他们成立网络作协时都宣称要打造“全国网络文学重镇”,无论如何这对于网络作家而言都是好事。这也意味着,网络作家或作品所取得的成绩,自然而然成为衡量各省的文化竞争力的一个有力证明。

在中国作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产生的210位全国全委会委员中,有8位网络作家当选,分别是唐家三少(京)、血红(沪)、天蚕土豆(浙)、蒋胜男(浙)、天下尘埃(湘)、阿菩(粤)、耳根(黑)、跳舞(苏)。人们在关注这是网络文学又一次历史性突破的同时,也更加关注这八位全委各自代表的省份,比如说北京、上海、江苏、东北、广东、湖南各有一位网络作家入选,而浙江则入选了两位网络作家。这个名单不能完全反映各省网络文学的实力对比,但也或多或少能够折射出各省文化竞争力在全国范围内的水平。

其中,本为网文最强省之一的四川竟无一人入选,恐与蜀省在此次大会中未能力推本省网络大神有关,另外一个网文强省山东也无人进入全委,亦颇令人意外。而浙省能实现“一省双神”,固然跟它引进了不少大神级别作家有关(天蚕土豆就是川人入浙),但浙江本土的网络作家同样获得了全国性的关注,因此,浙江现象、浙江模式这些概念的提出确实显得底气十足。但对于其他省份而言,更多本土网络文学作品不仅仅要通过市场资本,同时也是需要通过学术评价体系去推出来的。

文学评论和文学创作其实是相互相生的,网络文学作品要获得影响,学术评价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环节。如果没有评论家的发掘,网络作家很容易被淹没。比如曾经风靡海峡两岸的玄雨屈于河源十年无人问津,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此,还是需要更多网络文学研究者积极介入区域内本土的网文作者和网文作品的研究中来,以挖掘这些作品风格,判评这些作家的成就。

[1]中国经济网http://www.ce.cn/culture/gd/

201611/22/t20161122_18008974.shtml

[作者简介]

阿菩,在读博士,广东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网络文学委员会委员。

李石,大众文化研究者,暨南大学博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