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七八九新军突起 | 彤子 > 作品评论

陈 希:唱叹的世间情怀与艺术价值

——《玉兰赋》对当代小说的贡献

更新时间:2018-05-08 作者:陈 希

彤子的《玉兰赋》是一篇抒写岭南唱叹人乡村女子玉兰悲喜人生的独特小说。

唱叹是岭南吊祭逝者时由妇女表演的悲歌,中原地区称作哭丧。亲友去世,悲痛之极,哀悼哭诉,乃人之常情。《庄子》描绘了庄子妻死鼓盆而歌,《礼记》有关于哭丧的记述,据说悲歌可以超度亡者的灵魂。唱叹不只是单纯意义上的放声痛哭、纵情歌唱,其实是一种人生最后行程的送行和告慰,表达哀思或孝心的特别仪式和习俗。唱叹有悠久的历史,但当下岭南会唱叹的人是越来越少,唱叹成为21世纪濒危的非物质文化。

唱叹是一种极度悲伤、声情并茂的油然歌唱。本来,歌与哭是世人感情表达的最高形态,分别诉诸愉悦、幸福、新生与悲痛、困苦、死亡之两极。歌哭无端,悲喜两重天。而唱叹则是将歌与哭的两极形态融汇,契合点在于哭与歌本质上都是油然而生的一种激动,一种情感的高峰体验。唱叹,在世则痛哭以悼,入文则满怀诗意。《玉兰赋》的唱叹,如同庄子的鼓盆而歌,既有世间情怀,更富艺术精神。不忘世间情怀,则大爱至善,动情动容;富有艺术精神,则百感交集、回味无穷。

中国文学史有过这样的著名说法:文学描写欢乐最难,而表现悲苦得心应手。唐代韩愈《荆潭唱和集序》断言:“夫和平之音淡薄,而愁思之声要妙;欢愉之词难工,而穷苦之言易好也。”的确,摈弃苦难叙事,驱逐哀愁云翳,那是一种浅薄的人生和虚妄的生活。“愁思”、“穷苦”是现实的真实显现,成为文学常见主题,古今书写苦难作品很多,在历史的长河中积累沉淀,但是“愁思之声”、“穷苦之言”亦难工,将穷苦写得深刻、别致而感人则很不容易;而且,在悲苦题材上,作家笔触多局限于孤寂悲戚,困厄愁闷,理想幻灭,反抗斗争等范围,很少有新领域开拓和新主题开掘。

彤子的小说《玉兰赋》开拓了苦难叙述的题材,书写了另外一种悲歌——不是启蒙文学、革命文学和现代主义的哀怨、哭诉或隐喻,而是一种民间的、生命本能意义上的油然咏叹,是展露人性真情至善的心灵悲歌,如泣如诉,行云流水,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玉兰赋》通过客家婶玉兰的爱情故事和唱叹场景,描写了性格鲜明的几个人物:玉兰的深情重义、“用心唱叹”,二伯的朴实,红头巾的精明,哑女的真诚,让人叫绝。这篇小说仅1万6千字,竟然前后写进大大小小二十多个人物,几乎每个主要人物活灵活现、栩栩如生,言行心理都有不同程度的刻画和细致生动的展现,实属不易。其中,玉兰性格最突出:她敢爱敢恨,多才多艺,善良淳厚,通情达理,聪明脱俗。唱叹人命途多舛,跌宕起伏,但始终淡定豁达,满怀至善大爱,悲喜人生令人扼腕叹息,而超越苦难、贯穿人生始终的爱与善,则是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主题。

唱叹是动情时候的由衷咏叹,是爱与善的表现。玉兰原是乡村小学教师,本来不会唱叹。她第一次唱叹,实出意外,因为玉兰妈去世,前来唱叹的四婆突然生病晕倒,玉兰应急顶替。“突然,背后响起尖利的哭叫,有个响亮悠长的女声凄凉悲痛地哭叹起来:……我可怜的亲娘啊,黄泉路上无人唱啊,一路走去寂寥寥啊呀!”心中怀着对自己母亲的深情挚爱,玉兰痛哭以悼,油然唱叹。这是第一次自怨自艾、自唱自叹。而玉兰第一次为别人唱叹,是替当年的“情敌”哑女祭奠去世的红头巾。母亲红头巾去世,哑女无法唱叹,出于同情和善意,玉兰泪流满面,叹起了悲酸凄凉的腔调,为这个精明能干、可怜可敬的红头巾。

玉兰最惊心动魄最微妙复杂的唱叹,是给几乎同一天逝世的二伯和二伯母哑女。

玉兰年轻时与二伯有过凄美而无奈的爱情。她不贪图物质和名分,雅洁脱俗,追求内心感觉,抗拒母亲的意志,与二伯情投意合、倾心相爱。但后来二伯因为责任迎娶哑女,玉兰谅解二伯的无奈,含着眼泪,“像一只白鹿,白皙的脚尖点着草地,连跳几下便掩入玉兰树的树荫里了”。对于二伯,她同情理解;对于哑女,她没有嫉恨。玉兰的唱叹,动情动容,或如泣如诉,缓慢低哦,或“叹声凄凉空旷,沙哑寂寥”,显示了人世间的大爱至善。

玉兰一再强调:“唱叹是有心人的唱叹,无须师傅,心到了,叹就成了。”玉兰的唱叹,随性而起,即兴创作。声腔凄婉悠长,响遏行云。唱中有词,合辙压韵,用语贴切,一气呵成。唱叹的具体场景和内涵也许被岁月的风吹走,孝子贤孙只有在有月亮的晚上想起逝者的音容相貌黯然神伤。但是在当时,黄泉路、奈何桥,有无唱叹,人间冷暖两重天。唱词不是世俗的挽歌与颂词,而是真挚、深刻的艺术心灵的绝唱,蕴涵着丰富的诗意情怀和悲剧精神。

如同小说描写的唱叹,彤子以悲悯的眼光和体恤的情怀关注家乡下层人民的生存状态和生存苦难,笔底生风,饱蘸真情挚爱,语言从心底流出,自然流畅,明净朴实,富有韵味,叙述连贯,祛除矫情与矫饰,节奏舒缓自如,文气贯通,诗意盎然。题为“赋”,本身也显示小说的非故事性和散文化的诗意特质。小说结尾写玉兰去世,这个给别人唱叹一辈子的客家婶却没人为她一叹叹,令人唏嘘不已。“我”有心无力,“将喉咙润了润”,预示对唱叹等民间文化的守望和传承,深邃幽微,耐人寻味。

人生的苦难无边而漫长,爱与善之光哪怕只是一闪,就会照亮无助而黑暗的世界,慰藉孤苦无望的心灵,激活无穷的精神力量,获得一种诗意栖居。《玉兰赋》抒写唱叹并提供的一种新的苦难叙事范型,这也许就是小说在艺术上的价值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