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好墨之伍
更新时间:2018-05-16 来源:广东文坛 达哈
2010年6月,省作协组织作家省外采风。伊始兄和我都是采风团成员,我们从黑龙江漠河往南走,沿着内蒙古边境的额济纳河,穿过呼伦贝尔大草原,登阿拉山,过承德,一直到北京结束行程。十天旅程中,无论北方的早晚温差多大,伊始兄都是一条半新的牛仔裤,一件圆领套头短袖上衣,随意潇洒。旅途中有时打扑克解闷,伊始兄都是牌风最好的那一个,从不生气红脸,说话虽有调侃,但更多的是风趣可爱,表情憨厚又藏着一点点狡谲。我到省作协党组任职时,伊始兄刚从省文学院院长的岗位上退下来,所以我们没有工作上的交集,但这次采风,让我接近认识了一位大哥似的著名作家。
认识国钦兄则缘于一次纯粹工作关系。2012年夏天,我带队率几位作家到韩山师院做文学讲座,国钦兄时任潮州市文联主席兼市作协主席,他亲自陪同,并为我们的食、宿、行做了最贴心细致的安排,尤其是安排入住的小客栈,在老城区中心,是一栋老宅子改建而成,舒适,雅致,接地气,是了解潮州古城民风民俗的最好窗口。国钦兄儒雅的文化气质是有古城文化基因的。
和伊始兄、国钦兄慢慢熟络以后,发现我们还有一个共同特点,那就是“好墨”。其时伊始兄正在创作一部有关康有为、梁启超的长篇历史小说,是省委宣传部的重点文学选题。写作的艰辛自不言说,但伏案码字之余,他都会抽空写写毛笔字解乏。我在他的书案上就见到不少米芾、黄庭坚等经典法帖。他常书的“百年诗酒”早就是省内外文友争相收藏的珍品。国钦兄的书法得益于家学传承。我在他办公室见过一幅书法作品,结字用笔老到,线条沉着老辣,满纸动人沁脾的儒雅气质,着实令人惊叹。他说是自己手写的,即时令我肃然起敬。这些年我们有很多机会一起参加活动和会议,有时也一起外出采风,相聚一起就找机会挥毫泼墨,成了我们开心一刻了。
2016年9月,我终于熬到退休了,伊始立即约我,也约上刚退休的国钦兄,仨人一起到贵州茅台镇来一趟“游手好闲”之旅。没有工作任务,一路自然“悠闲”,其实更开心的是一路“好墨”。在贵州,我们给贵州当地朋友写了不少书法作品。茅台镇杨柳湾酒店老板还给我们出了一道命题作文:国钦兄榜书一个大大的“干”字,伊始兄以酒为题撰写题记,让我把题记全文落款于榜书上。这幅三人合作作品,被老板装裱好悬挂于酒店大堂。
国钦兄本身就是散文名家,获奖无数,加上长期从事文化工作,与作家、书画名家圈子极为熟稔。经他介绍,去年我又认识了两位画家朋友。
宪锦兄是广州空军美术创作员,解放军艺术学院出品,正宗的专业画家。当我受邀做客他的工作室时,首先被那巨大的画案惊呆了,还有装备升降设备的书画墙,满屋子堆放的画卷、宣纸,还有几幅挂在墙上没有完成的画作,每一样都让我羡慕不已,驻足细看。宪锦特意赠我一册厚厚的个人画册,细细拜读,果然是灵动飘逸,笔墨老到,极有韵味。
英锐兄的瑜心斋美术馆位于广州芳村花鸟市场内,我第一次造访,就觉得特别精致典雅。美术馆的展厅不大,入内拐转上二层阁楼,才是主人的私密空间,英锐兄的画室也在这里。初见英锐兄,他极为谦逊好客,只是我惊讶于他那敦实硕壮的身板,与展墙上一幅幅秀美细腻的画作的反差。言谈之中,我还惊讶地得知,他居然正在写一部30万字的长篇小说。
外在物象常常会欺骗我们的感知,内心世界表达的却是真实的心灵映象。无论是宪锦兄泉林高致的飘逸山水,还是英锐兄秀美细腻的南方水乡,其实才是内心世界的真实表达,这与作家笔下表达的精神世界本质上是一样的,所以我们,一见如故。去年秋,我从北京回穗处理家事,几位故友自然相约叙旧。趣味相投,兴之所致,“游手好墨·书画为伍”2018元旦书画展竟因此水到渠成。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文学书画一家亲的传统。大文豪苏东坡的诗文脍炙人口,但他的墨竹也是中国绘画史上不可或缺的一笔。大画家郑板桥的题竹诗,也有不少传世佳句。他俩的书法也了得,苏东坡是宋四大家之一,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也是个性十足,至于文人和书画家的往来唱酬更是多不胜数。三个作家和两个画家因“好墨”相聚,因书画列队,也算文坛一桩逸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