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作品推介(一):《在东莞的民间行走》
更新时间:2018-05-16
《在东莞的民间行走》
作者简介:
方舟,原名周柏,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创作委员会副主任、东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上世纪80年代开始创作,著有诗集、随笔集9部,曾获屈原杯全国诗歌大赛一等奖、文化部群星奖项目奖、首届广东青年文学奖等奖项。
诗人方舟被誉为广东底层生存写作的先行者。《在东莞的民间行走》收录了方舟从2006至2014年创作的近100首诗作,有对地方历史记忆的凝视和对自然大地的倾听,写出了诗人眼中现代性与地方性“重影”的镜像。这是方舟继《一片汪洋》(1992年)、《海边的心跳》(1994年)、《方舟十年》(2006年)出版之后,又一部十年诗选、中年转型之作。全书共分四辑:《在东莞的民间行走》《用身全拼出的地理》《发现自己的心灵》《音乐诗文本》。方舟认为,作为一个身处边远、非“中心”的诗人,“他”说出的不仅是相关特殊地理、历史、文化等环境的表层知识,而是诗人对物像形器背后的传统文化密码、精神元素与当代生存境况与个人感知方式的现代性对话与重建。它既是对诗人进入诗歌的一种机缘和方式,更是诗人对世界的一种洞见和命名;是“现代没有故乡和根的人”对一座“别人的城市”的思想深耕和精魂反哺。《在东莞的民间行走》——如《可园短笺》,更多的是对旧有事物的解构与清厘,充满了对历史的质疑、对重大文化语符的修复,对现代人心的打量;在语言运用上“表”为旧器,精神骨骼“里”则长着一颗真实可触的现代人的“髓”,即我的“生命质”。
●名家推荐
方舟的诗里有一种现代知识分子对公共事物的天然的担当,作为广东外省诗人的代表,他一直保持着对南方经验的书写韧性和执着,有血性的呐喊也有超拔的诗思。近年方舟似乎转向历史深幽事物的审视,在历史掌故与地方器物的多维时空深究中,完成了对现实的隐喻性表达,也更加沉静和内敛。 ——杨克
《在东莞的民间行走》这本诗集的出版,在我看来,是方舟诗歌创作的一个转折点,他从此由一个外来的“打工诗人”转化为一个具有“草根性”的地方性写作的诗人。 ——李少君
方舟为低层对话者以诗歌发出“疼痛的声音”,这群置身在偌大机械前的喘喘背影,生活与急促的呼吸相互磨擦,号令与效率是令人颤抖的噤声,诗人方舟在此组诗里的表现,印证了日本著名文学家厨川白村 (1880-1923)“ 所谓文学决不是一般俗众的玩艺,而是一种严肃沉痛的人生苦闷之象征”,而方舟在诗中替自己的苦闷筑梦,也替众民的生命风霜,以诗篇一层层涂抹在他们“长满青苔”的脸庞上。 ——方明
●精华选读在周末剧场
这些年,我习惯在周末
去莞城的周末剧场
我熟悉那里的灯光
舞台很低
只有简单的舞美
池座平缓但很结实
刚好承受我肥硕的身体
我轻度的眼疾也能照顾
一些意外的演出总让我痴迷
比如痴人在歌唱
比如阿卡贝拉无伴奏人声
比如假如生命只剩下N个小时
比如鲜榨小夫妻和
一仆两主的伪大生活
等等。那些标题
有时很本质沉静
有时在你身边投下风暴
我常常陷入其中
不能自拔。而且习惯
用中年人的心态
解释生活。对号入座剧中的
人物。偶尔碰到一两个熟人
我会脸面一热
仿佛他们窥视了我所有的秘密
“你的内心正排着一个实验剧”
“你只是偶尔从剧中跑出来
到邻居的家里作短暂的遛达”
我尽量克制自己,不经意的咳嗽
还是让前面的人都会扭过头来
我正襟危坐,剧场开始鸦雀无声
只有骑海归来的人
在舞台上背对着我
和我一样,一定是忘记了
表情。还有相似的台词
2013-5-4
(选自组诗《莞城时光》)
怎样形容那些花
——致可园主人张敬修
我们说花是隐的
我们还说鱼也是隐的
但花交给了光
鱼实践了身体内的水
战争的背面才是休养生息
牺牲者的纪念碑里
从来都传出大作的枪声
清冷的月光里
卓越者往往深入黑暗
并切断归途
所以我们把敬畏送给
在铁流滚滚中勇猛前行的人
而不是在时间的简史里
和花草编织娓娓心事的词者
我们甚至可以这样来形容
所有的花——
它的开放,是因为
它触摸到了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