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第十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获奖作品推介(二):《桃花扇底看前朝》
更新时间:2018-05-23 来源:广东文坛
●作者简介
许石林,国家一级作家,深圳市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深圳市杂文学会会长,中国传媒大学客座教授,曾获首届中国鲁迅杂文奖、广东省鲁迅文艺奖、广东省有为文学奖。主要作品:《损品新三国》《尚食志》《文字是药做的》《饮食的隐情》《桃花扇底看前朝》《幸福的福,幸福的幸》《清风明月旧襟怀》《故乡是带刺的花》《舌尖草木》等。
本书为杂文集,题材、主题、风格统一,并非驳杂零散之作汇集而成,而是作者精心创作的一部历史文化与现实社会相互比较的系列文章。如顾炎武所说“文章须有益于天下”,意在知古鉴今,以期有益于当下社会。
莫说今日以士大夫式的劝善教化、言志载道太过冬烘,不合时宜,其实更凸显当代作家、学人进德彰贤的现代意义;更不能单以一个“旧”字将古人宣扬的德行义理沦为阻碍个性解放、现代文明进步的众矢之的。作者将忧世之心,化作崇古之文、笑骂之笔,其中自有深情。
显而易见的是文字中的缅怀、怅然与伤感,更加显现作者民胞物与拳拳之心,存亡续绝恳恳之意,无不关注当下社会的进步, 从中可见作者崇仰先秦诸子、追慕唐宋八家,又继承鲁迅的热忱与激烈。
●名家推荐
许石林的学问好,读了不少书,还没有冬烘气,文字恣肆而能收敛自如。今天多少所谓学者教授,除了会写“论文”,一句有意味有趣味有人味的话都说不出来。更重要的是,许石林有价值观,他的文章不违背天理——要知道,今天多少名流作家,舞文弄墨,专门违逆天道坏人心术!
——鲍鹏山
许先生的书可以浅尝,可以精读。广见闻,知风俗,是浅尝。而贯彻始终的民胞物与之情怀,存亡续绝之心声,春风化雨之教化,才是许老师文章感人之所在。
——楚狂儿(旅日学者)
●精华选读
古代如何阻止谣言
陕西关中这个地方,每年秋季必有霖雨,霖雨之灾,数年或有一次,汉成帝建始中,关中一连下了四十多天霖雨,到处积水,墙倒房塌,田地淹毁。秋雨连月不开,道路泥泞塌陷,人被困在屋内,仿佛得了抑郁症一样,难免心里胡思乱想。
不知道是谁说的,说这样的雨天,看样子必有更大的雨水,慢慢地这句话被传成“一日之内将有大水”!谣言越说越悬乎,老百姓人心惶惶,相互转告,一时间,谣言演变为多种版本,腾起于关中,尤其是京城长安,城中百姓奔走蹂躏,老弱呼号,非常乱。大将军王凤也听信了这个谣言,命令赶紧准备船,等大水来时,将太后、皇帝以及后宫载上船以逃命,并且主持召开专门的会议,启动应急预案:因为船不够用,其他官员可登上城墙避水。位高权重的王大将军这么一重视,谣言瞬间成了迫在眉睫的形势,“群臣皆从凤议”。官员们纷纷安排手下回去安排,将金银细软老婆孩子都准备好,只等一声令下,上城墙。
只有一个人,对此深表怀疑,他就是右将军王商,也是皇亲,他曾经照顾过汉成帝,深得汉成帝的信任,他说:古书上说从前最黑暗无道的朝代,都没有被大水淹没过城墙,怎么会有一日之间大水将至?你们用脚后跟想想:水从哪里来?从围绕长安的几条河流来?那些河流地势都远远低于长安城!水从南边的秦岭来?秦岭哪里会有那么多的水?
王商一番话,问得大家面面相觑,仿佛明白了。王商说:这必然是谣言!汉成帝一听,说:那就调查造谣的人,抓起来问罪!王商说:本来老百姓听说官府只顾自己按级别登城避水,不管老百姓,群情激愤,此时抓人,还不更乱了?汉成帝说:那怎么办?王商说:阻止谣言的唯一办法,就是各级官员从容上班,该干嘛干嘛,绝不能上城墙,原先在城墙上安排的其他活动也应立即取消,“不宜令上城,重惊百姓”。官府镇定,百姓慢慢就平静了,不久,天雨慢慢地停了,一场漫长的霖雨季节过去,长安城又回复了它的繁华。
由于王商的镇定,长安城避免了一场大乱,说是他用常识拯救了汉朝都不为过。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自古谣言所出,必由居心叵测者。然而,人心多趋而信之,这是值得研究的。周厉王“道路以目”就不用说了;秦始皇手段狠戾,政令严酷,但是,越严酷狠戾,民间的议论、毁谤和谣言越多。没办法,他想到了法制,于始皇三十四年颁布法令,设立“诽谤妖言罪”,震慑官民。谁料到,第二年,天上有颗陨石掉在东郡那个地方,有居心叵测者,在那块石头上刻了一行字:“始皇帝死而地分”,这很可能是那些不甘心被亡国的六国的后人制造的谣言。但是,这个谣言产生的威力可大了,人们纷纷传谣信谣,内心仿佛按捺不住的某种喜悦似的。秦始皇非常生气,严令调查、抓人、杀人。可是,没有调查出任何结果。秦始皇为了肃清影响,命令焚毁陨石,将居住在那块陨石附近周围多少里的人全杀光。
秦始皇以这种方式希图阻止谣言毁谤,人们是不敢说话了,但是心里还有话。第二年,秦始皇就死了。四年后,秦亡。
事实证明谣言是荒谬的:秦始皇死后,地并没有分裂,大汉朝建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