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自定义类别 > 七八九新军突起 | 魏微 > 选读

2008年:阅读的狂欢

更新时间:2018-06-13 作者:魏微

《米沃什词典》:这是我近来读到的最好的文字,米沃什冷静,缜密,坚定,傲慢,他本该如此,上天眷顾他,赋予他品格、经历和才能。他身处人群,审视万物,有一双雕刻刀的眼睛,那是站在高处的、睥睨的、充满体恤的、偶尔也刻薄的。我想他说话时一定语速缓慢,目光平静;他也许常出去散步,拄着拐杖,在清晨的小树林里,清湿的风掠过他的面容,使得他整个人越发少了烟火气,不像在人间。若是出席某个宴会,他一定是坐在角落里默默无闻的一个——他不想引人注目;遇见老熟人,他该不会大踏步地上前打招呼,这与其说是骄傲,勿宁说是腼腆。和他面对面坐着,即便一言不发,他身上强大的精神磁场也会吸引你,使你变小,变弱,虽然他无意于此。我喜读他的文字,平静的,低温的,类似于博尔赫斯的腔调,带有一种从容透彻的老人腔。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影响,就是2008年我突然想东施效颦,以词典的方式来结构一个长篇小说,这念头虽愚蠢,但打消它却费了我不少时间。我念念不忘米氏笔下的许多小人物,那个叫唯尔诺的小城,他的波兰,美国,被占领期的巴黎……其实我喜欢的是这一切的背后,隐隐站着的时代,整个二十世纪动荡风云,人心的仓惶变异。

《九故事》:此书十五年前读过,因为吃力,放下了。十年后再读,喜欢得不忍释手,把它供在床头,时不时拿起来瞄上两页。较之《麦田里的守望者》,塞林格的这个短篇集,明显是对读者设了门槛的,他花了几十年时间来写这十几万字,想必定是机关算尽,抠得厉害。不妨说他把自己写死掉了。试想这样的写作,这样的作家,当然有资格挑选读者,对他们提出要求:阅读必须经过训练。我觉得奇怪,《麦田》和《九故事》是两本南辕北辙的书,《麦田》人见人爱,《九故事》清高孤傲,一个作家不可能达到的两极,塞林格做到了。

《红楼梦》:永远的床头书,无从说起,只能沉默。我曾做过比较,把《三国》《水浒》《红楼》放在一块看,看来看去,以为《水浒》最次,是街头说书人的读本,腔调滑顺,对读者过于讨好迁就,这直接带来了两个后果:人物形象的鲜活生动,人物性格的简单粗陋。《三国》则复杂得多,气势宏伟,人物众多,头绪繁杂,千丝万缕却一缕缕理得很清楚,而且浑然天成,这得益于它的结构,罗贯中是个天才小说家,什么都具备了,写人物,写性格,写场面,细节能力,情节的剪裁……太了起了!只是他心胸有点问题,看人待事泛道德化,而且任加褒贬,较之曹雪芹差了一大截。

《光荣与梦想》:美国的一部断代史(1932—1972),其精彩、生动、庞杂,没有哪一本小说能与之抗衡。这是一段充满奇趣的阅读旅程,落花缤纷,纷至沓来——“对于那些经历过这多灾多难四十年的美国人来说,此书可谓无价之宝”,我没有经过那四十年,而且是中国人,可照样视它为“无价之宝”。此书是再版,2006年海南出版社出版;1979年商务印书馆曾出过删节版,听说迷倒过一代青年,且看多年以后,其中一位是怎样说的:“27年前,我读到一部奇书,书写得好,自不待言;但译文之精彩,更在今天已成绝响。它如此打动我,以至于我经常在屋子里大声朗读。”我没有在屋子里大声朗读,——只是有时会抬起头来,面带微笑,看着想像中的自己突然一跃而起,激动得在空中翻了个跟头。

《人,岁月,生活》:一本波澜壮阔的书,魅力四射,令人倾倒。此书与《光荣与梦想》互文阅读,使我度过了一个妙不可言的夏天。爱伦堡的经历不多说了,他虽以作家名世,一生最大的成就却不在文学作品,而是晚年写的这本洋洋百万字的回忆录——被视作“欧洲的文艺史诗,影响了一代知识分子的成长”——此书一出,整个世界为之震动,先是在苏联,后来在西方,再后来传至中国:七十年代末作为内参供高层阅读,散落民间后又被圈内人士“非法”传阅……一石激起千层浪;三十年后,我读到的是海南出版社的全译本(又是海南社!),再次感受到了那股风浪,被裹挟,被击倒,仿佛身处六七十年前的欧洲街头,在巴黎,在柏林,在莫斯科;在某个日色散尽的黄昏,天有点冷,落叶纷纷下,路人神色匆匆,他们一边裹紧衣衫,一边大踏步地往前走——不敢抬头,不敢呼吸——口腔里已吹进来一两粒时代的小沙尘,狂风暴雨即将来临……可是在这惶恐的、末日似的氛围里,身边突然擦肩而过一个女人——年轻的,貌美的,穿灰色大氅,戴贝雷帽——在那一瞬间,整个人愉快得几乎傻掉,回头,转身,面带微笑,隔了老远还不忘向她吹一声长长的唿哨……爱伦堡并没有分明这样写,然而他的文字却总使人想起这些,生动,微妙,能把人看得神魂颠倒。

《伟大作曲家的生活》:阅读史上一场狂欢。从当当网上偶得的,篇篇华章,拿起来就放不下。此书是传记,关涉到许多著名的音乐天才,我喜欢对于他们性格的真实描绘——剥了他们的衣裳,使他们恢复了人形;而且言语机智,使人捧腹,类似于《南方都市报》的文艺年鉴,有点专业,有点娱乐,有点人文,有点嘲讽;南都的文艺年鉴做得很精彩:被点将的人也许会恼火,但是读者却享福了,微笑,会意;有时读着读着——我想像某些男士——高兴得一拍大腿站起来,在屋子里走上几圈,不停地嚷着“他妈的,他妈的”!此书也有这样的阅读效果,而且文采斐然,入木三分,令人叫绝。

《我的青年时代》:又一本音乐传记。作者鲁宾斯坦,音乐史上三个著名的鲁宾斯坦中弹钢琴的那一个:一个犹太小孩,生于波兰,两岁展示音乐才华,七岁拜师学艺,从此远离父母,只身一人在欧洲游荡,其间历尽艰辛,妙趣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