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名刊工程”再发力,《作品》组建全国首支专有评刊团引发现象级热议

更新时间:2018-07-30 来源:《作品》君 作品真文学半月刊

1.jpg

2.jpg

7月28日,近年来创新不断,在新媒体不断制造热点的《作品》杂志再度刷屏,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名《作品》评刊团成员齐聚广东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举办了一场与众不同的文学活动——《作品》评刊团线下活动(第一季)。活动品读了广东青年作家王哲珠、马晓康、叶清河、李衔夏、周齐林五位青年作家新近发表在《作品》杂志上的小说、散文,并举行了“评刊团”分享会,优秀评刊员评选,诗歌朗颂会。

3.jpg

4.jpg

记者了解到,这次活动与众不同之处在于,参加活动的评论者,不是以往文学研讨会常见的职业评论家,而是来自五湖四海、各行各业,热爱写作阅读,具有较强阅读品鉴能力的《作品》杂志专有评刊员。

5.jpg

6.jpg

7.jpg

8.jpg

《作品》杂志负责人介绍,他们在今年初,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招募评刊团成员,从近500名报名者中,经过严格筛选,又经过三个月观察淘汰,最后确定160人成为第一批《作品》评刊团正式成员。《作品》杂志社向评刊员寄赠最新期刊,就指定作品写出一到两篇评论文章,每月中旬的周六上午举行线上研讨会,研讨一到两名作家作品。评刊团上线半年来,已经为王方晨、鬼金、杨袭、王秀梅等实力派作家,马晓康、叶清河、虞燕、丰一畛、田兴海等新秀举办了隆重的线上研讨会。作家,读者,编辑互动交流。每位作家少则80人,多则140人为其新作写评。迄今为止累计2000余人/次参与研讨,通过新媒体,《作品》杂志纸刊等平台发出评论精选近800篇,在文学界引起强烈反响,再次掀起了《作品》风暴。《作品》 杂志也因此成为受新媒体关注度最高的文学期刊之一,被作家、编辑同行誉为“脑洞最大的编辑团队”,“文学界的一大创举”,“改变了中国文学名刊格局”。

9.jpg

10.jpg

本次评刊团相聚广州,是继评刊团线上活动成熟之后推出的第一次线下活动。据悉,因在作品杂志微信平台留言加入评刊团的申请不断,《作品》评刊团即将扩员,又有经过精心选择的80人将加入这个团队。《作品》杂志社也在努力争取多方支持,让线下活动走出广州,走近全国各地的读者。

11.jpg

12.jpg

来自湖北的评刊员萧肖动情地对记者说,她是在写作迷惘傍徨的时候,看到了《作品》招聘评刊员的消息,鼓足勇气报了名。自此,《作品》为她打开了一扇新的文学世界的大门。萧肖说国内首支评刊团的建立,开创了一种全新的评刊模式,掀起了一场震惊全国的文学创新。在《作品》的影响下,数家名刊也先后设置了类似的模式,国内文学评论正在过去“专家发言”的基础上悄然增加了“草根发声”。她有幸参加了五场线上评刊会,一百多个评刊员同时发声,多声部、多元化、多角度,饱含特质,能最大限度地启发写作者思考,也为读者奉献了一道来自五湖四海的美味大餐。如此规模宏大的评刊,几乎囊括了全国各地区和各阶层,评刊团里有大学教授,优秀作家,职业编辑,也有企业家,农民,读者和作者在刊评中,能触摸到各阶层各地区读者的阅读体验和感受。

13.jpg

14.jpg

据记者了解,广东省作协就办好《作品》杂志提出了“名刊工程”,广东省作协党组强调《作品》杂志要“不断解放思想,创新思维,走近基础,服务人民”。正在是这一工作思想的指导下,近年来,《作品》团队创新不断,在多个方面走在了时代前列。是最早关注90后、关注90后力度最大的文学名;与《文艺报》、中国作家网合办90后栏目,前不久还与中国作家网举办了全国首次高级别的90后作家研讨,被誉为90后作家的大本营;《作品》杂志具有独创品牌的栏目“手稿”近年来刊发了著名作家陈忠实、阎连科、哈金、残雪、金宇澄、刘醒龙、周大新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茅盾文学奖得主的手稿,在多家图书馆举办中国著名作家手稿展,即将出版《作品文学大系·手稿卷》;《作品》杂志独创的品牌栏目“民间诗刊档案”,数年来整理推介全国有影响的数十家民间诗刊和民间诗人团体,被誉为“研究中国当代诗歌绕不过去的资料”,《作品文学大系·民间诗刊档案卷》也即将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作品》杂志还独创了稿酬打赏制,稿酬由基本稿酬加打赏稿酬组成,而打赏稿酬由读者在微信公众号投票评选,一期投票微信阅读量超过25万次,有效扩大了杂志的影响力。《作品》杂志也因此改写了中国文学期刊的格局,《作品》现象,也成为文学界热议的话题。

1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