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成吉思汗与丝绸之路

更新时间:2018-09-26 作者:西篱来源:广东文坛

丁酉年秋的一个傍晚,赴内蒙古自治区开展 “结对子”文学交流活动的“广东作家代表团”抵达内蒙东部白塔机场。蓝幽幽的天空覆盖沉寂的大地,空气清凉,似听见陌生广袤大地深处历史的足音回响。天边几丝白云,又似成吉思汗征服大草原的刀光剑影。是这神奇大地的故事呼唤我,是蒙古民族独特的文化吸引我,一次次背离南方的喧嚣,来到北方。

看,在一片开阔的平川上,驰名塞外的白色古塔万部华严经塔,静静耸立在星空下。

草原上的白塔是信仰的象征。多年前我曾到四川藏区采访,当地藏民教我一首歌:仰望纯净的天空,想起一首古老的歌……噢,曲登嘎布,你是天上的星星布满草原……

白塔,藏语为曲登嘎布,蒙古语为查干·索布尔嘎。内蒙很多地名、人名里有“查干”。高原的雪山和冰川、漫长冬季里的茫茫雪海、天上的白云和牲畜的奶汁……马背上的民族对白色心怀敬畏与感激,白为圣洁之色。不朽的白塔寄托着草原佛教徒们的心愿:压制一切邪恶,并象征生命与精神永无穷尽的轮回。

万部华严经塔为辽代建筑,已经耸立了一千多年。自金代起,前来膜拜的各族信众就在塔内墙壁上用汉、藏、契丹、女真、蒙古、维吾尔等文字书写题记,密密麻麻的各种文字, 是不同民族文化融合共存的历史见证。

当晚入住呼市市郊乌兰酒店。乌兰,蒙语是红色的意思,而呼和是青色的意思。我喜欢这两个词。我听当地作家乌仁高娃发这两个词的音时,觉得她的气息神秘而意味深长。她有高高的鼻梁和深邃的目光,我爱她那张略为欧化的脸,我深信她年老之后将会是多么的慈祥。

第二天早晨我们呼吸着清冽的空气出发。大地明亮辽阔,向东的道路铺上淡淡的金色,大巴车沿着大通道前行。这是中国最长的省际大通道,全长两千五百多公里,东起呼伦贝尔市阿荣旗,西至鄂尔多斯市苏家河畔。

蒙古大地苍茫辽阔,当地人的地域空间概念和在人口密集拥挤的南方生活的我们大不一样。得知我们的下一程是“高原上的河流”锡林格勒盟的南端正蓝旗,作家班的同学布仁青格勒发微信给我:“姐姐,你们到我家门口了!”年轻英俊的布仁青格勒是蒙古族作家中少有的能用蒙、汉双语阅读和创作的作家。到达目的地后,我想联系他,乌仁高娃说,他家距离我们有近两百公里呢。 

在锡林格勒盟上都镇,我见到乌仁其其格和萨仁呼和。

元上都博物馆橱窗里的一具鎏金马鞍令我惊叹,历经七百多年,马鞍上青绿的花纹依然还像新的一样,别致高雅。蒙古贵族是特别重视马鞍装饰的,凡用材和饰物,都要严格按身份选用匹配,不仅是对其高贵身份的炫耀,也是认可。当时,她俩就在旁边,一扭头便打了照面,彼此微微一笑,我立刻感到阵阵恍惚。她俩身着饰有云纹的青绿色和宝蓝色民族盛装,乌仁其其格衣服颜色正好和马鞍的镶嵌花纹一样。

这两个本地姑娘恰似姐妹,彼此寸步不离,模样神情相像,举止默契。小麦色脸庞,身材结实,笑容朴实诚恳,羞涩中带几分高贵。也许就是这种宁静、朴素和高贵,瞬间传递了远古的信息,她俩立刻让我联想起成吉思汗的母亲诃额伦。

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伟大的母亲。

《蒙古秘史》说,蒙古人的始祖母阿兰豁阿(豁阿是美女)在丈夫去世后又感光生下三个神的儿子,一代代繁衍,最小的孛端察儿后来成为孛儿只斤氏,孛端察儿是成吉思汗的八世祖。诃额伦是成吉思汗的父亲也速该从蔑儿乞惕部人赤列都的手里抢来的。当成吉思汗还只是“铁木真”时,他的生命历程充满了苦难。铁木真九岁时,也速该送他去提亲,回来的路上遇到有人举行宴会,按草原上的风俗下马同饮。但这是孛儿只斤氏的世仇塔塔尔人的宴会,他们给也速该下毒。也速该被毒死时,诃额伦才二十多岁,已经生育了四个儿子,铁木真下面还有三个亲弟弟:哈撒儿、合赤温和斡惕赤斤。很快,诃额伦和她的孩子们又遭遇族人的抛弃。

《蒙古秘史》第74:

生性明智的诃额伦母亲,

穿着百结的衣服,

扎着破乱的裙子,

来往于斡难河畔,

采拾杜梨野果,

哺育着幼小的儿子们,

谋度这艰苦的日子。

《秘史》用了很多美好的词汇来记述诃额伦母亲,还称她是贤能的、天真的、生而俊美的。

铁木真称汗之后被人离间,以为哈撒儿要争夺汗位,逮捕了哈撒儿。诃额伦母亲得到消息,驾着白骆驼轿车连夜疾行,终于在太阳升起时赶到。

诃额伦母亲怒不可遏地盘膝坐下,露出双乳,垂于双膝之上说:“看见这个了吗?你是吃的这个奶,挣破胞衣的儿子,扯断脐带的儿子,合撒儿怎么啦?铁木真吃完了这个奶,合赤温、斡惕赤斤一个奶还未吃完,合撒儿吃完了我的两个奶,使我的心胸宽广安宁。”

诃额伦母亲的孩子中,铁木真最有智慧并勇于担当,合撒儿则力气超人,还是个百发百中的马上射手。

诃额伦母亲怒斥道:“现在敌人打完了,不愿见合撒儿了吗?”

向来敬畏母亲的成吉思汗立刻说:“母亲怒责,我很害怕,很惭愧,我们以后不这样了。”

诃额伦母亲是所有蒙古妇女的榜样,她不但顽强勇敢、心胸博大,还具有超人的智慧。在年复一年的战争中,她前前后后收养了四个孤儿。她抚育并着力培养他们,“要让他们当白天的眼睛,夜里的耳朵”。

这四个孩子,长大后都以兄弟身份,成为铁木真征战草原的得力帮手。

这些故事和细节,在当代人撰写的各种关于成吉思汗的书和影视作品中,被反复演绎过,但总不及《秘史》中简洁的讲述所带给人的震撼。

关于成吉思汗和他的儿子们的故事,各种史书有很多记载,但他女儿们的故事却很少有提及。据《秘史》载,成吉思汗在征服草原的过程中,先后将女儿忽兰嫁给主动归降的蔑儿乞部酋长,将女儿阿勒阿勒屯别乞嫁给归顺的畏兀儿部年轻的亦都兀惕罕。他教导女儿说:“皇女有三个丈夫:第一个丈夫是黄金王朝;第二个丈夫是名誉;第三个丈夫才是所嫁的丈夫。坚决服从黄金王朝,才有名誉,名誉巩固了,所嫁的丈夫才不能离去。”

可见,彼时的成吉思汗已经是一个多么成熟的政治家。

遥望泛黄的茫茫大草原,冷冷的秋色漫卷到天边,预示着寒冷的季节即将来临。天空中的灰青色迷糊且渐渐浓稠,异乡客的眼神却因为重温历史而发亮。

成吉思汗不仅有政治上的智慧和远见,善于用正义的力量来保护并奖励自己的部属,善于审时度势。同时,他性格顽强,是个了不起的军事家。

 在北方,在天山、阿尔泰山和喜马拉雅山之间,一条纵向的草原带从我国东北部一直延伸到俄罗斯西南部的克里米亚,从蒙古人民共和国乌兰巴托市延伸到阿富汗北部的巴尔赫地区。这条古老的草原之路,连接了地中海文明、印度文明、伊朗文明和我们的华夏文明。这就是维系了中西文明、商贸的著名的丝绸之路,是宗教传播和文化艺术交流的重要通衢。

据史书记载,这条草原带上,分布着蒙古、突厥和通古斯(满族祖先的起源)三大母族。在不断的互相吞并和迁徙中,三大种族在宗教文化、生活习性、语言文字等方面均不断融合和相互影响。牧群追逐牧草,牧民追随牧群。成吉思汗的先祖们,一直随着季节的变化,在今外蒙古东北的斡难河(古称黑水,属黑龙江水系)和怯绿连河(发源于蒙古人民共和国大肯特山东南)之间迁徙。

 12世纪末期的中国,版图复杂,南部是汉人建立的南宋,以杭州为都;北部是女真人建立的金朝,以北京为都;西北部的鄂尔多斯和甘肃是西夏国。此外还有回鹘突厥人和喀喇契丹人、蒙古人等等各据一方。

从氏族到兀鲁思(部落)再到蒙古帝国,从草原畜牧、森林渔猎到游牧和定居,蒙古人的部落之间彼此吞并,从一个牧场到另一个牧场无休止地迁徙。他们发明了骑马服,个个都是能“弯弓射大雕”的马上弓箭手,并善于使用套索。蒙古族的历史,是与大自然和谐共生的艰苦历史,是一部惨烈的草原征战史。

12世纪的草原王者、天才的军事家成吉思汗,组建了一支直接归他指挥的护卫军,他规定全蒙古的青壮男人都要当兵,由各级长官统领,军政合一,平时生产战时作战。他承袭古匈奴人和突厥人的战术,并发展了自己的战争理论,创造了闪电战和包围战:当面对的是小众敌人时,以闪电般的速度歼灭之;如果遭遇的是大规模的敌众,便假装溃逃,而设下埋伏圈,令追击而来的敌人全军覆没。他令将士们将树枝绑在马尾上以扬起弥漫尘埃,造成惊天动地之势;又将假人骑在空余的马上,令敌人远观以为来者不计其数;他在围城之夜令将士们点燃无数篝火,令守军惶恐……

他的名言深烙在蒙古勇士们的脑海中:“白天以老狼般的警觉注视,夜间以乌鸦般的眼睛注视,战时像猎鹰般扑向敌人。”

凭着周密的征服计划和坚强个性,使战局始终保持着有利的形势,他的智慧无人能及。

成吉思汗戎马一生,南征北战,高举他的“查干苏力德”九尾白旄纛徽旗,所向披靡。他带领蒙古勇士们征服了中亚和俄罗斯。他从1219年开始西征,至1225年结束,他的战马驰骋横跨中西亚和东欧,建立了横跨欧亚大陆的蒙古大帝国,重新勾画了世界的版图。猪儿年(1227年)七月成吉思汗病逝于西夏,壮志未酬,秘不发丧,至灭西夏才举行盛大的祭奠仪式,葬于肯特山——他笃信肯特山的腾格里一直予他以天佑。他去世时年仅65岁,他一生历经的战争数目,几乎和他的年岁相当。   

在东西方的各种史料中,蒙古人的外形多被描述成阔脸、细眼、厚唇,他们毛发黑色,胡须稀疏,皮肤粗糙,身材粗壮。在冬季严寒夏季酷热的荒野上,他们敬畏大自然。他们强健又强悍,可以在任何恶劣的环境里生存。

《秘史》记载,铁木真孩提时代就与众不同,他“眼中有火,面上有光”。当他还是孩童的时候,他和孛斡儿出两个少年人的情谊,就特别具有天性和智慧的美丽。

彼时,铁木真去追赶家里被偷走的八匹马,走了三天之后,看见正在挤马奶的贵族少年,这少年告知铁木真贼人的行踪,又给他换上快马,说:“朋友,你辛苦了,男儿的苦难都是一样的。我想和你结成朋友。我的父亲叫纳忽伯颜,我是他的独生子,我叫孛斡儿出。”

言毕,便和铁木真一起去追。又追了三天三夜。

八匹马追回来以后,铁木真要分给孛斡儿出一些,孛斡儿出拒绝说:“我因为你是朋友,走得辛苦,所以帮助你。我父亲的财产足够我用的。”

数年之后,铁木真迎娶了孛尔帖,生活甫安定,便派弟弟去找孛斡儿出。孛斡儿出得到铁木真的消息,顾不上和家人告别,只抓了一件平时常穿的袍子,便跨上马奔驰来到铁木真身边。此后,孛斡儿出既是铁木真的密友,更是他最勇猛的四杰四大将之一。这两个男人的情谊不仅是蒙古男人的真性情,还有几分神圣,并有着率真的诗意。铁木真称汗后,对所有追随者都有封赏。对孛斡儿出,铁木真给予了许多由衷的赞赏:“我的英雄孛斡儿出!当友好的时候,像黑牛犊似的驯顺,但是遇见暴敌的时候,像海青鹰似的勇猛……”

从诸多史料中,我们可以还原成吉思汗的伟人形象——

高大健硕,宽阔的前额,目光深邃并有着草原狼一般凌厉的灵光。平时戴有护耳的皮帽,脚穿长筒皮靴;战时戴头盔、穿黑色皮条编织的胸甲。他有两张弓弩、两个装满箭簇的箭囊,一手握弯刀,一手抓手斧,马鞍上还悬挂着铁钉头锤,还有拖敌下马的带钩长矛、以及粗大而灵活的套索。

这个草原战神,总是令敌人闻风丧胆……

历史学家们认为,从成吉思汗的生活方式、周围环境和种族结构来看,他是一个有健全常识、勤于思考、从善如流,并善于权衡利弊和把握时机的人。他虽贵为皇帝,却保持着极度的谦恭,从未因位高权重而飞扬跋扈。他缔造了蒙古帝国,创造了文字,制订了律法,还赋予妇女和男人同等的地位。

成吉思汗制订的律法,就是他的《大扎撒》。它是蒙古帝国的最高法典,首部完整的成文法。这部法典在维护黄金家族的最高权威、保护那颜领主们的利益、保护游牧经济、维护社会秩序、保护民族习惯与禁忌等方方面面,发挥了巨大作用。

据史料记载,自1206年春在斡南河源头的库里勒台大会推举铁木真为成吉思汗以后,有约40年时间里,蒙古帝国以《大扎撒》实施社会管理,百姓服从统治者、尊敬长官。他们从不撒谎,和睦相处。民风淳朴,路不拾遗。

《突厥种族系谱》的作者阿布哈奇曾写道:“在成吉思汗的统治下,从伊朗到图兰之间的一切地区是如此平静,以致一个头顶金大盘的人从日出走到日落都不会受到任何人的一丁点暴力。”

13世纪的马可·波罗的游记,大概是最早向世界打开中国的窗户的作品。马可·波罗对成吉思汗作了很高的评价,说他是一个正义、明智的人。我们今天所公认的,成吉思汗最了不起的功业,是统一了所有蒙古-突厥民族,平息了草原各民族之间无休止的内战。但是我们还应该看到,正是有了成吉思汗的蒙古帝国,亚洲高原的商旅、东西方商贸正常往来在成吉思汗时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安全保障。他的功业对于今天的意义,在于他不仅开拓了通往文明的新道路,还保护了丝绸之路。

在乌兰布统草原,在草原旁边一个冷清的小商店里,我很幸运地找到一个圆形的牛皮材质的成吉思汗画像。这大概是他晚年的形象,戴皮帽,穿皮袍,留有胡须,神情温和。这个画像与元上都博物馆里忽必烈的模样非常相似。或许,在画者的心里,着力于汉化统治提倡程朱理学的元世祖,和他的祖父成吉思汗是一样伟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