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文化考察之三

——禅城石湾寻找活着的历史

更新时间:2018-11-15 来源:广东作家网

“So magic!”约旦作协主席阿拉扬·穆萨·穆斯塔法在南风古灶(高灶陶窑)听了介绍后的第一反应就是吃惊。他认为,这座500多年前的陶窑至今仍在使用,沿用传统的烧制工艺,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艺术价值。“真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他说。

石湾1.JPG

11月14日下午,参加“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的嘉宾来到佛山市禅城区石湾镇——南国陶都,体验博大精深的中国陶瓷文化。

石湾2.JPG

首站是南风古灶。它建于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五百年来生产不断,窑火不绝,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也被载入世界基尼斯记录,是世界上连续使用至今最古老的柴烧龙窑。嘉宾们在讲解员的带领下,参观了南风灶、高灶、高庙、林家厅等重点景点。透过蒙蒙的历史烟尘和跳动的时代脉搏,近距离了解陶的生产过程,感受历史悠久的石湾陶文化。此间,约旦作协秘书长穆罕默德·拉哈尔主动接受了佛山当地媒体的采访。他在镜头前读了一首上次到访佛山写的诗,表达故地重游的美好与期待。摩洛哥穆罕默德五世大学电影学教授穆罕默德·阿努亚尔·莫尔塔吉则说,摩洛哥的制陶工艺也非常久远,中国与摩洛哥有非常相似的文化,相信以后两地的文化交流,特别是文学交流将更加深入,并将收获更多果实。

石湾3.JPG

第二站来到新石湾美术陶瓷厂。该厂前身为成立于1956年的石湾美术陶瓷厂,50多年来,已由一家单纯生产美术陶瓷的小厂发展成为一个拥有10位国家级陶艺大师和16位省级陶艺大师,专业生产陈设艺术陶、建筑艺术陶、装饰艺术陶、日用艺术陶等多个系列产品的企业。嘉宾们参观了生产车间和创作室,了解艺术陶的设计、做石膏模、注浆成形、修坯、上釉等工艺流程。随后参观了珍陶馆——石湾陶艺业规模最大、品种最齐全、环境最好的工艺品展销大厅。嘉宾们纷纷在“十二生肖”、“时代伟人”、“古代先贤”等系列艺术品前驻足。“这是鲁迅,我最喜欢的作家,我翻译过他的作品。”埃及中国事务研究员、翻译家米拉·艾哈迈德掩饰不住兴奋,与偶像的陶艺像合影。“这是周恩来先生,我能认出来。”摩洛哥作家协会主席阿卜杜勒—拉希姆•阿拉姆说。印度尼赫鲁大学教授墨普德看出了门道,他说:“这里面的艺术品造型,有不少是来自佛教的,说明中印两国的文化交流源远流长,生生不息。”

石湾4.JPG

当大家从珍陶馆走出来,霓虹已在夜幕中闪烁。“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学发展论坛文化考察之旅圆满结束。

石湾5.JPG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范英妍,中国作协全委会委员、作品杂志社社长杨克,佛山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张书俊,禅城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张红兵,佛山市文联副主席夏法忠,佛山市作协主席张况等参加了考察活动。(文:何小流 图:曾庆丰 陈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