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派·沙龙 > 岭南文学空间

洪永争长篇儿童小说《摇啊摇,疍家船》分享会在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举行

更新时间:2018-12-20 来源:南海文联

微信图片_20181220173521.jpg

12月16日下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指导,广东文学院主办,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南海区作家协会承办的洪永争长篇儿童小说《摇啊摇,疍家船》分享会在省作协”岭南文学空间”举行。广东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省小作家协会会长李国伟,暨南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暨南大学中国文艺评论基地副主任龙扬志,广东省作家协会专业作家、省作协散文创作委员会副主任黄金明,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俏梅,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敏,广东作协理事、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 、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吴彪华,南海区作家协会副主席黄观水,南海区作家协会秘书长罗惜坤,《摇啊摇,疍家船》作者洪永争以及来自广佛两地近50位文学爱好者参加了分享会。

微信图片_20181220173529.jpg

洪永争,广东阳江市人,生于上世纪七十年代,现居佛山市南海区。广东作家协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曾获首届广东省“大沥杯”小说奖。2017年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获第二届“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最高奖“青铜奖”,入选‘’中版好书‘’榜。

《摇啊摇,疍家船》是洪永争创作的第一部儿童长篇小说,也是他创作生涯中的一次转折。在这部长篇小说里倾注了他不少心血,由于是第一次开拓“疍家人”这个写作领域,洪永争在前期作了很多调查和体验,写的时候也格外小心。这部小说能获奖,特别是获得最高奖“青铜奖”,让他倍感振奋。一方面证明他二十多年来的坚持没有白费;另一方面也让他觉得自己的创作探索得到了承认。

《摇啊摇,疍家船》描写了一位被疍家人收养的十岁男孩杨水活,如何在得知自己身世之后,面对复杂的人情世界,以及在与养父母相处和对待亲生父母的过程中,最终完成心灵成长的故事。小说的场景安排在南粤沿海的漠阳江下游。一对贫穷的中年疍家夫妇在一座拦河大坝边捡回了一个被人遗弃的男婴。十多岁的大女儿既要照顾早已瘫痪的母亲,又要扮演母亲的角色,照顾这个天赐的弟弟。一家人含辛茹苦将孩子拉扯长大,其生父却找来了。面对这突然的变故,孩子、姐姐、父母以及周围的各种人物都面临着一场人伦与人性的考验。为了制造悬念,作家将故事的发生控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力争通过小主人公杨水活的视角,为读者展现一帧酣畅鲜活的乡土民俗画卷。

微信图片_20181220173533.jpg

广东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创作委员会主任、省小作家协会会长李国伟认为,《摇啊摇,昼家船》不但填补了中国儿童乡土小说叙事的空白,还在一定程度上抢救了已经基本消失的疍家民俗文化。因为,我们至今仍没有看到一部完完全全描写昼家孩子生活的儿童小说,甚至也没有一部完完全金写疍家人题材的成人小说。李国伟指出,在整部《摇啊摇,疍家船》里的疍家民俗元素十分突出。民俗元素就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国家文化基因,这个文化基因如果我们不传承下去,会影响我们儿童的成长。李国伟认为,《摇啊摇,疍家船》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疍家传统民俗文化做出了抢救式的贡献,不但填补了中国儿童乡土小说叙事的空白,还在一定程度上抢救了已经基本消失的疍家民俗文化。

李国伟指出,疍家人数虽然不多,但在中国儿童小说乡土叙事的语境中不可缺了疍家儿童这一章;少了疍家儿童的叙事,中国的儿童小说的乡土叙事同样也不完整。对于童年乡土经验的表现,中国的儿童小说已经留下了很多弥足珍贵的文本;同样,面对当下的乡村,儿童小说仍然存在很多空白,对正在发生着的乡村儿童生活还没有足够的关注,没有多视角的立体的表现,而这种缺失恰恰又是今后儿童小说发展的空间。风清云淡的《摇摇,疍家船》的问世,对打破目前中国儿童小说狭隘、重复和对娱乐、搞笑、言情等口味低俗迎合的格局也许会有所帮助。

微信图片_20181220173537.jpg

文学博士、广州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广府文化研究中心研究员李俏梅发言时表示,《摇啊摇,疍家船》挖掘岭南地方资源,写苦难和两代人的成长,让苦难和诗意进行很好的结合。这部小说也给我们很多启发,希望本土资源成为儿童文学创作的一种符号,进行开发挖掘很有意义。

微信图片_20181220174050.jpg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吴敏发言时表示,《摇啊摇,疍家船》描写成长、苦难和人性,叙述中国少年儿童在苦难中成长的经历,作者写实的才华值得点赞,希望这部小说能够成为留得下来的好作品。

微信图片_20181220174053.jpg

 广东作协会员、南海作协理事何伟鹏发言时表示,《摇啊摇 疍家船》以洪永争的故乡阳江双捷镇漠阳江疍家人为题材,翻阅作品,一股清新之风扑面而来,文笔超凡脱俗,流畅自然,乡土气息浓厚,特别是活灵活现的疍家儿童“水活”的描写,水上人家的生活场景通过细腻描述深深印入我的脑海。他歌颂的是生我养我的土地和人民,歌颂了人性的真善美。永争在他的作品中用深厚的感情描绘了他故乡的漠阳江和疍家人,充满同情与悲悯情怀,这正是一部好作品的品质所在。

随后,青年作家黄金明、亚明、梁协平等也作了发言,作者洪永争也发表感想,并对与会者表示感谢。

微信图片_20181220174307.jpg

分享会主持人龙扬志教授肯定了洪永争老师《摇啊摇,疍家船》作为本土文本的价值,他认为该作家走出了一条新的路子,他相信洪永争的文学之路将越走越宽。

微信图片_20181220174311.jpg

 南海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席、南海区作家协会主席吴彪华表示,今年八月,在南海举办了“洪永争作品暨文学地理学视阈下的儿童文学研究学术讨论会”,邀请了中国出版集团原总裁、韬奋基金会理事长聂震宁、广东文学院院长熊育群和在座的吴敏、李俏梅、龙扬志等30多位省内外文学专家,对洪永争的长篇小说《摇啊摇,疍家船》的美学品质、叙事技巧、地域特色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研讨。今天,我们又来到广东文学的最高殿堂——广东文学艺术中心“岭南文学空间”,参加由省文学院主办的洪永争作品《摇啊摇,疍家船》的分享会,在此,我谨代表承办单位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并对一直以来关注、鼓励和支持南海文学事业的广东省作家协会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吴彪华表示,在座的嘉宾都对洪永争作品进行详细、深入的研讨,我就不在这里班门弄斧了,说说别的吧。记得我今年为《大沥文艺》写卷首语,题目就叫“为什么还是大沥?”

今年6月,大沥作家亚明的中篇小说《羊儿在云朵里跑》获得首届接力杯曹文轩儿童小说奖铜奖,再联想起去年洪永争获得第二届全国“青铜葵花儿童小说奖”最高奖——青铜奖这事,相信大家会惊讶地问:“为什么还是大沥?”但大家为何不用“又是”,而用“还是”呢?因为大家心里清楚,洪永争去年获得“青铜奖”后,今年5月他的小说《浮家》又获得首届“小十月文学奖”小说组金奖,再往上看,陈雄昌获得首届广东省散文奖、洪永争获得首届广东省小说奖、曾欣兰获得第二届广东省诗歌奖、刘迅获得第二届广东省小说奖,如此井喷式成果,如果再用“又是”已经不足以说明问题了。

这是我不用“又是大沥”而用“还是大沥”的理由。展开一点,我又想起了去年洪永争这部作品获奖后,我们在搞祝贺、表彰的时候,有个不了解南海情况的人在微信上说:“人家获奖,跟你政府有什么关系,蹭什么热点?”我们不跟他一般见识,只用事实说话。一个作家可以单靠自己的个人努力,可以创作出一部或者多部优秀的作品,因为创作是个体的活动,这从我们的中国文学史上有很多的例子。除了作家本人勤奋努力之外,如果一个群体、一个地方,又对这个作家给予关心、关怀,甚至扶持他的创作,那么,他就创作就会如虎添翼,成就也就更高。这好比,一个幼苗可以在一个恶劣的环境下生长,也可以在肥沃的土壤里茁壮成长一样。

再回归原来的话题。为什么屡屡获奖的还是大沥的作者呢?关于这个问题,我记得我在洪永争获奖作品颁奖会上是这样说的:“一个作家的成长,固然离不开他自身的努力,但也与当地的重视密不可分。”洪永争、亚明、曾欣兰、陈雄昌、刘迅等大沥作家的个人努力就不用多说了,那就说说大沥镇对文学的重视吧。大沥镇是中国经济、商贸强镇,位列全国百强镇前五位。大沥镇的领导们清楚地认识到:文化是历史的积淀,是城市的灵魂,也是城市升级的精神伴侣。因此。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出台一系列扶持政策,推动大沥的文学事业繁荣发展。大沥镇宣传、文化部门也对文学创作不遗余力,努力为大沥的文学爱好者营造良好的创作氛围。良好的文学氛围对一个地方的文学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大沥镇宣传、文化部门着力为广大文学爱好者打造发表作品的园地、搭建更广阔的空间平台,鼓励文学协会外出交流采风活动,及时为作者举办作品研讨会等。近年更不遗余力,引进文学界专家、学者,成立“南风台”文学工作室。“南风台”文学工作室现集结了多名我省著名的作家、诗人、评论家,成为南海文学创作的地标,辐射、影响着大沥乃至整个南海的文学创作。在“南风台”文学工作室的影响下,大沥一大群文学作者迅速成长。在这样的环境下,大沥作者屡屡获奖已不足为奇。

微信图片_20181220174315.jpg

吴彪华表示,今天省作协对洪永争的作品举办分享会,是对洪永争这位作家的努力和他这部作品的价值的肯定。我们要以此为动力,要再加把劲,希望日后有更多的作家作品在这里研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