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读粤精彩 > 会员新书架

曾新友 | 《花飘逸一段诗的梦》

更新时间:2019-01-25 来源:广东作家网

微信图片_20190125114211.jpg

诗歌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  定价:28.8元

作者:曾新友

出版:团结出版社

书号:ISBN  978-7-5126-6453-1

时间:2018年9月

内容简介:《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是曾新友的新诗集。分“牵念山水”“寄情风物”“感事抒怀”三辑。以观山赏水,并带有乡土气息与社会生活的内容为主。都“接地气”,老少皆宜。所选入诗歌内容健康,艺术性与可读性较强。

作者简介:曾新友,清远市清远诗社社长、广东岭南诗社常务理事、广东中华诗词学会常务理事、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在《诗刊》《文学报》《中华日报》(泰国)《中学语文教学参考》《安徽日报》《南方日报》《星星诗词》《扬子江诗刊》《诗歌月刊》《诗国》《作品》《四川文学》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上发表以诗歌为主的文学作品。在“全国报纸副刊作品年赛”、“全国诗歌散文大赛”以及“中国地市报新闻奖”等的评比中已经多次荣获一等奖。荣获2017年首届“中国十佳当代诗人提名奖”。由曾新友主编的《北江诗踪》(诗歌评论集)和《诗团锦簇》《诗城飞花》《而立年华——清远诗社建社30周年社员诗歌精选》(诗歌集),分别由中国出版集团现代出版社、团结出版社和四川美术出版社等出版。合编的《著名诗人写清远》已由四川民族出版社出版。由曾新友主编的首套“清远诗歌丛书”(6本)已经公开出版。

诗心漫射的晶体

——评曾新友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

唐德亮

清远诗人曾新友自2006年出版一部短诗选后,十几年后才奉出他的第二部诗集,这就是《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最近几年,曾新友仿佛进入了一个“喷发期”,每年都有一大批诗作在报刊发表,有新诗,也有旧休诗,有的还获得各种奖励,其创作成果令人欣喜。

敏锐的诗眼  灵异的诗心

诗人与凡人之殊异就在于他有一双敏锐的诗眼,一颗灵异的诗心。

著名诗人李瑛说:“诗人不是行政机关的文字员,他应该像一个勘探员和侦察兵,他不是抄写,而是发现。”曾新友是一个有敏锐艺术感触的诗人。他诗思敏捷,花草树木、鸟兽虫鱼、风云雷电……每每都能激发他的诗情,引起他的诗兴,从而创作出一篇篇咏物抒怀的佳作。比如《红豆》: 

红着脸长出的情丝

随风雨结晶成心血的颗粒

数一数  尽是张扬美丽的泪滴

这首短诗,将红豆比作“美丽的泪滴”,这与王维那首同题名作相较,又有了新的诗味。又如《千年银杏》:

站也要站成奇迹

给寒冬举起金色的旗帜

让风霜雪雨

自动过来认输

诗人发现了银杏顶风傲雪的刚强性格,尤其是“让风霜雪雨/自动过来认输”两句,尤为精彩。再如《鸣沙山》(节选):“风拉着风  猫着腰/翻越心情惊慌的沙坳/在荒野连蹦带逃/”一般人写鸣沙山,往往从鸣沙山的热浪入手,而曾新友却从风着笔,“风拉着风  猫着腰”,前半句写风过此山都颇感吃力,须互相拉着手;后半句写风也须低头猫腰,暗喻鸣沙山的艰险、荒凉。我特别惊异于曾新友对春天的多重发现。对春天,他一连写了《春风》《春》《“掉线的珍珠”》《春草》《春雷》《立春》《春天拔节》《春天的袖口》《赶着美丽进春天》《春天盛开在回乡的路上》《拉动春天》等十几首立意、构思都不同的诗。古往今来,咏春写春的诗作不知凡几,要写出新意谈何容易!而曾新友却迎难而上,因为他有一双慧眼,对春天有自己的独特发现与感悟。比如《春雨》:

爽爽朗朗

投放长线

慢慢

钓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

将春雨比拟作一根根钓鱼的长线,钓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这真是一个新奇的发现。立意新颖,形象鲜明,读后有过目难忘的艺术效果。又如《飘逸的春天》:

蛙声奏响春天的开场锣鼓

热闹复苏的山谷

草木拽起春天飘逸的衣服

托彩蝶飞舞

云朵端起春天的水壶

倒出一帘一帘珍珠


转动岁月的钥匙

萧瑟从冬天滑过

站在春天的门口

脱胎换骨

诗人发现春天 “飘逸”的这一特征,写出了一个富有动感、鲜活、飘逸的春天,这种比拟和联想不落凡庸,是诗人敏锐的感受力在闪光。再如《春风》:“站在春天的树上/抖开花的衣裳/清香涌起熏人的波浪/让整个世界失眠”。诗人用隐喻手法,化虚为实,显得别有情致,韵味悠长。

何其芳说:“在平凡中睁大你的眼睛。”曾新友有一双敏锐的诗眼,一颗灵异的诗心,所以他能到处发现诗。这是诗人气质的呈现。

睿智的思考  哲理的折射

曾新友的诗歌常常蕴含耐人寻味的睿智的、哲理的思考。这种哲理,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生的、社会的。比如《拓展睿智的容量》:

万物复苏的景象

诱发花的鲜艳

花的芬芳

撩动蜂的翅膀

蜂的奔忙

酿造甜蜜的时光


天堑险峻的身段

塑造山的威严

山的担当

成就桥的畅想

桥的坚实

支撑无畏的信念


小溪不息的奏鸣

壮大水的合唱

水的合流

贯通海的宽广

海的博大

拓展人们睿智的容量

这里写的是自然界的法则,互相联系、依存、发展与变化的辩证规律。又如:《不能输掉生活的微笑》:“相见是琴瑟的音调/别离是放手的笙箫/转角没有遇上愉悦/拐弯还有幸福等待拥抱/寒风揉不伤腊梅的青春/岁月里不能输掉生活的微笑”。此诗写出了一种豁达的人生态度,启迪人们要勇敢坚强地面对生活中的曲折,应当坚信“拐弯还有幸福等待拥抱,寒风揉不伤腊梅的青春”。《爱与恨的剧情》则写出了“雨与花”、“风和树”的对立统一:它们“相恨”, 但又是:“雨给花/浸透了生机/花给雨/招展了美丽/风给树/跳起了圆舞曲/树给风/神采着仪态的飘逸”。这是“雨与花”、“风和树”的辩证法,也是自然的、人生与社会的辩证法。作者用形象的诗句,巧妙地将这一哲理与思想表达了出来。

成功的哲理意味的诗都是具象与抽象的统一,诗歌的感染力就从这两极的和谐中产生。比如《瀑布飞扬个性》:“灵魂起舞/让激情列队布阵/在悬崖上练兵/自我‘操盘’命运/个性飞扬/做挑战艰难险阻的常胜将军”。这首诗构思有新意,一反从瀑布勇于献身的套路,而是从张扬个性的角度切入,写出了瀑布激情飞溅、“灵魂起舞”“飞扬个性”的性格。形象鲜明,用词准确、生动,“起舞”、 “布阵”、“练兵”、“操盘”、“飞扬”等词语,深刻地显示了诗的力度。再如《沉浸在柔情里》:“鱼沉浸在碧波的柔情里/花沉浸在清风的柔情里/鸟沉浸在月光的柔情里/柔情/像和风梳理青草的朝气/像山溪流畅满怀的欣喜”。以物喻人,创造了一个充满柔情的境界,写出了一种独特的人生体验。再如《给生活松绑》,诗人呼吁“给生活的内涵松绑/还草木一片伸展的空间”,然后以鸟儿作说明:“鸟的翅膀/飞到云端/才能回到巢穴里安详”。发人深思,给人启迪。

浓缩的晶体  精炼的语言

曾新友的诗歌,大多精短,仿如浓缩的晶体。其诗短小精悍,短而有味,内涵丰富。比如《玩雪》:“把你捧在手心/用我的体温/对比你的体温/你一叠叠深情融化的唇印/依然吻得那么玉洁冰清”。全诗仅四句,诗人用对比手法,将人与雪作对比,将你(雪)的体温与我的体温,一冷一热;实际上雪在我的手心融化,则是一叠深情的唇印,“吻得那么玉洁冰清”,这是怎样的一种深情?在这里,雪就成了一个热恋中的恋人形象,而且是那么的冰清玉洁,那么的富于牺牲精神和纯美,令人感动。又如《初见玫瑰园》:“花飘逸一段诗的梦/‘风记得一朵花的香’/风扇动花的翅膀/蜂放牧甜蜜的目光/玫瑰植根的地方/温暖婉转循环//一场大雨/潇潇洒洒 纷纷扬扬/泼撒心思的热汗/水珠剔透/在花瓣上/让心情安稳一次睡眠”。第一节写玫瑰花做诗的梦,赋花以诗的品格、灵性,写得含蓄而优美,给人很大的想象空间。“风记得一朵花的香”,不直写花的香,而通过风的记忆去衬托、渲染花的香。再从蜜蜂的角度写花,“放牧甜蜜的目光”,蜂的目光为何是甜蜜的?这是通感的妙用。“玫瑰植根的地方/温暖婉转循环”,意即有玫瑰的地方,玫瑰盛开的时光,温暖的春天就会在这里流连、驻足与循环。第二节写雨落花瓣,水珠剔透,“让心情安稳一次睡眠”。谁的睡眠?自然是花的。它肯定会在梦中做着一段飘逸的诗梦。全诗八行,优美含蓄,意味深长。再如《赏城步白云电站大坝》:“给力量加码/意志站成敬畏的高度/庄严纵深的出路/打开一条喷发激情的通途/璀璨生活的明珠”。五句诗,写出了电站大坝的高度,也象征人的思想境界的高度与作用,言简意赅。又如《读老人》:“读老人脸上篆刻的课文/沟壑哲理的纵深/下巴长出资深的根须/伸展丰富的意境/无法将情绪调整到静音/有飞鸟的清唱在耳畔自动滑行”。这个老人经过什么样的沧桑?“哲理的纵深、资深的根须、丰富的意境”都象征了什么?“无法将情绪调整到静音”隐喻他的心并不静如止水。这个老人其实就是一本深邃耐读、内涵丰富、值得品味的书。再如《皂荚树》:“故乡的皂荚树/随着我的乳名伸直腰身/根  吸收故土的养分/叶  蓬勃乡亲的精神”。短短四句,以树喻人,不仅写出浓浓的乡情,还写出了乡亲们的精气神。

曾新友诗歌的语言是有其特色的。他注重语言的锤炼,既有传统的浸润,又有现代的熏陶。所谓传统的浸润,指他的诗精炼,以短诗为主;所谓现代的熏陶,指他的诗句时有语词的错位,使诗句更有力度。他似乎特别喜欢形容词活用作动词,这类句子比比皆是:“铺展的气质/优雅着气势/用霞光的颜色飘逸风衣”(《红枫》),“优雅”本是形容词,此处作动词用,以突出描写对象的特征又如:“一身硬朗的手段/锋利正直的胸膛”“为云的天空/芳菲一种生活的气味”,“在朦胧的腰间/羞着一些猜想”,“肥美的原野/丰腴了视线”,等等。语言的跳跃翻转,使其诗给人以新鲜感,增强了诗的感染力。曾新友的诗歌,常有精妙佳句,如:“在身心落款的地方/给大地的画廊盖上一枚深情的印章”;“幸福总是咬着沧桑/成功总是夹带血汗”,“飞鸟的爱巢/抬高心空晴朗的通道”,等等,这些诗句,有如诗眼,画龙点睛,将诗的主题“点”或暗示了出来。艾青说:“艺术的语言,就是容量大的、高度概括的、表达力强的、能震撼人心的语言。” 笔者并非说曾新友诗歌的语言已达完美化境,但其精炼、概括力强是值得点赞的。

意奇境深  韵味悠远

曾新友注重诗意的奇丽清新与意境的开拓,使其诗的意境更为深邃丰富,韵味悠长。这一特色,在组诗《绿色的情怀》中尤为明显。《绿色的情怀》共三首。第一首《森林的资本》,诗人注重意象的建构与展开。作为一个群体的森林,“很注重群体意识很讲究集体形象/树干挺起来英姿飒爽堂堂正正/树叶展开去楚楚动人娉娉婷婷/诗味很浓地塑造/一幅历史最耐人寻味的立体画卷”,这是森林的意象意境的初步营造,英姿飒爽,堂堂正正,楚楚动人、娉娉婷婷等词语,初步写出了森林的外观形象。接着诗人进一步拓展深化森林的性格内涵:“森林生性乐意广征博引/森林的嗜好/就是对动物界精灵的种类/义务收藏的理由很充分很肯定/并对‘多多益善’的词语/发挥得远远超越韩信”,这是写森林的宽广胸怀与兼容并蓄气度。第四节写森林与历史和革命的关系:“森林对形势的发展历史的必然有满肚子学问/知道铁锤和镰刀为什么会群起革命/革命队伍当初很嫩但很精神/她义无反顾用身躯作掩体/承受敌对势力炮与火的淫威造成的巨痛/保护着一支支像春笋般崛起的生力军”,这里写出了森林对中国革命的贡献与牺牲,深化了主题。最后一节写森林的生态意义及其对国家建设的贡献。“对自然界的危害到处都是盾”,写森林的生态屏障作用,“森林宁愿牺牲自己的一部分/也要支撑大厦的建设”。这些诗句中,有的是拟人化的,有的是白描的,有的是想象,但诗人将客观景物与主观情感巧妙地糅合统一,使诗的内涵不断丰富,张力加大,既丰满了形象,又饱满了诗意。第二首《森林的劫难》写森林的生态灾难:“欲壑越填越深/昧着良心却要对森林毫无掩饰地蚕食鲸吞”,“屠杀森林/就犹如切割了山的血管”,“悠闲结伴的飞禽/哀鸣中惊慌地四散逃奔/安逸成群的走兽/嚎啕着失措地隐踪匿影/养精蓄势的倾盆暴雨乘虚策划/掠夺土地洗劫庄稼/蓄谋已久的席卷风沙趁机暴动/强霸庄园蹂躏耕田/让人鼓着一双双失神的眼睛/瞪着没有森林所带来的疑难杂症/接受严惩”,形象地写出了创深痛巨的生态之灾,发人深省。第三首《人们的觉醒》写“对索取超越了限度的人/自己毕竟要走进自己设计的/无法逃避的又黑又深的陷阱”,遭到大自然惩罚的人类终于开始觉醒,于是“锄头对荒山进行热烈的亲吻/土地又孕育出一幅壮美的图景/汗水同树苗忠贞不渝地联姻/山岭就繁殖了醉人心脾的黛青/人能驾驭最现代的表现手法/把知识调成最佳养料/喂养默契的新苗嫩林”。森林得到拯救,文明智慧战胜了愚昧,诗人的心灵境界得到了升华。利奥波德说:“要把人类在共同体中以征服者的面目出现的角色,变成这个共同体中平等的公民。它暗含着对每个成员的尊敬,也包括对这个共同体本身的尊敬。”(《沙乡年鉴》)《森林的劫难》与《人们的觉醒》就很好地表达了这一思想。

奇丽清新、意境深邃的诗作当然不止上述几首,《初夏荷塘》《古镇印象》《太阳追求月亮》《高山梯田》《望见一地绿荫》等都有这方面的特点,意韵悠远,令人回味。

《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是一部有特色的诗集,是曾新友诗歌创作探索的新收获。“花飘逸一段诗的梦”,这如花的诗梦多彩,幽深,美丽,迷人……

(原载《诗林》2018年第5期。  唐德亮国家一级作家,广东省作家协会诗歌委员会副主任,清远市文联副主席)

“我梦故我诗,我诗故我在”

——读曾新友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

王晓娜

收到曾新友的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是在一个阴冷的午后,但当我打开包裹,看到封面和书名,一股春天的浪漫气息便携裹着浓浓的诗情悄然而至。“花飘逸一段诗的梦”,书名里的三个名词——“花”“诗”“梦”,被曾新友巧妙地联结为一句意象丰富的诗,真是如花瓣般飘逸,如梦境般神秘。诗人以“花”自比,由梦而诗,生命依托诗而存在。所以我想,这飘逸和神秘底下藏着的,定是湖南籍诗人曾新友“我梦故我诗,我诗故我在”的诗情与诗思。

 我梦故我诗

从事文学创作尤其是诗歌创作的人,一定是心底有梦的人。梦是诗人探索未知领域的“灵感小径”,是诗人对生存的“寓言化追问”,经由反思而进入诗的内核。无疑,曾新友的这本诗集里,不乏对梦的表现和思考:他对山水四季的梦,对风物故土的情,对日常俗务的感怀等,点点滴滴,桩桩件件,尽在纸墨之上,诗行之间。

比如《春风》:“站在春天的树上∕抖开花的衣裳∕清香涌起熏人的波浪∕让整个世界失眠。”这首短诗,以拟人和通感的手法,寥寥数笔,准确地描摹出了“春风”的特征,由“春天”到“树”,到“花”,再到花香的“波浪”,意象交迭而有序,从大处落笔,收于细节,引领读者渐入妙境。于妙境之中,忽然又来一句“让整个世界失眠”,打破古典诗词“春眠不觉晓”所带来的惯常思维,更是令人耳目一新,若有所悟。

又如,诗人在《春天盛开在回乡的路上》中写道:“一条乡道凝聚了归途的落脚点∕一杯乡茶浓烈了回味的思念∕一句乡音晴朗了内心的空间∕一串鞭炮轰走了枯枝的旧梦∕……睡得正香的春色  起了早床∕葱茏了欣喜的视线∕——春天盛开在回乡的路上。”我想这首诗应该是诗人于春节回乡途中所作,因为有“一串鞭炮”的意象。虽然是冬天,但在诗人心中,“春色”已然迫不及待地“起了早床”,回乡的“欣喜”之情毫无掩饰地流溢于字里行间,“回乡”之梦因“乡道”“乡音”和“乡茶”而落到实处。“葱茏”一词用得极好,尽得“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字之妙。

再如《槐花飘逸》:“站在五月的路口/用青春轮值/风吹着清爽的口气/把美丽荡来荡去/花瓣的整洁/随心所欲排列新奇。”读到这首诗,我大概为诗集的书名“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找到了出处和注脚。值得一提的是,曾新友不仅是当代新诗的实践者,同时还是一位古体诗创作者,属于少有的“左右手”诗词家。从这首诗里不难看出他的新诗创作其实吸收了不少古韵的营养,比如意境清新,比如惯于押韵,讲究音律和节奏感等。你看,“槐花”是“站”在季节的路口的,多么体面多么优雅,虽然“青春”短暂,但“美丽”“整洁”“排列新奇”,写出了槐花的气节和风骨。槐花飘逸,然而一点不轻浮,不争奇斗艳,她飘逸的芬芳,承载的是梦,是诗,是自由伸展、井然有序的生命秩序。

 我诗故我在

胡适曾在他的《梦与诗》一诗中写道:“你不能做我的诗,正如我不能做你的梦。” 因而,每个诗人由梦而诗,在诗中呈现自我和生命的方式也是不同的。我以为,曾新友的诗歌,在一定程度上是以一种“在场”的身份发言的,他的“牵念山水”篇,“寄情风物”篇,以及“感事抒怀”篇,无一例外是对大自然和生活中具体细节的发言,并贯彻个人对之的反思和理解。

他在自然的现场。比如《雪》:“洁白的夜色/浸透腊梅的暗香/漂白过的土地/一股清风掀起心的窗帘。”一幅洁白的雪夜图如画般展开,伴以“梅香”与“清风”的点缀,怎不叫人心动?但“漂白”一词所具有的现代性意指,迅速将场景从古典的意境中拉回到当下,蕴涵丰富。又如《藤缠树》:“随心仪的主杆攀援/以清脆的形式舒展/心跳的合抱/延绵贴身的意念……”不过是大自然中一个稀松平常的场景——“藤缠树”,到了诗人笔下,便演变为一场悱恻缠绵的爱的舞蹈,有“攀援”,有“舒展”,有“合抱”,更有灵魂相通的“意念”,仿佛攀爬的不再是“藤”,而是延绵大地上空的无尽辽阔的爱意,整首诗的境界豁然打开。

他在生活的现场。比如 《回乡》:“踩在地上的脚印/植根成心里的爱意/回神触摸过去/自己与自己相遇/总有花的娇滴”,连“踩在地上的脚印”,都能“植根成心里的爱意”,恐怕只有踏上回乡之途的人才能够理解其中的甜蜜和期待吧。当回忆泛起,与童年的“自己”相遇,诗人定是忆起了自己当年的顽皮和天真,方能有“花的娇滴”般的感受,大男人面对童年的羞涩感在故乡母亲的抚慰中缓慢流露。另外,该诗虽然短小精炼,但充满童谣般的节奏感,与整首诗的主旨和意境浑然一体。又如《听哀叹》:“一些凋零的花瓣/活跃玻璃落地的声响/洒满一地的忧伤   破损的字眼/堆高抑郁的碎片”,意境显然与《回乡》截然不同了。诗人的喜怒哀乐都是那么的真实,那么的不加掩饰。在《回乡》里恨不得“咏而归”,而在《听哀叹》里,则有种“举杯浇愁愁更愁”的苦闷抑郁了,均是无遮蔽的真实生活和内心情绪的呈现,是对“生活现场”的发言。

他在时代的现场。比如《雨天路遇洒水车洒水》:“有心的机械人开着无心的机械/为淋着大雨的干净大公路依旧洒水/挥洒有限的水资源/犹如对醉汉再灌上烈酒几大杯”,看似调侃的打油句,暗含深意,“有心”与“无心”的词意对峙,将“雨天洒水”与社会上的众多类似事件相勾联,极尽诙谐之功,令人在啼笑皆非之余,顿觉冷意压颈。又如《“红包雨”》:“在新春越下越大/壮实的钱包/把人的情绪砸呀砸/砸成脸上乐开的花/喜气走在春燕前面/挨家挨户天天孵化。”诗人写出了新媒体时代,人们过年通过手机“发红包”“抢红包”的情景,具有鲜明的时代气息。不但有“红包”,还有如“雨”般下个不停的“红包”,诗人以朴素的日常语言,呈现了消费时代人们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娱乐方式日渐多元化的生活图景,如实描述下他所看见、所亲历的时代细节,让诗性在其中自然生长、绵延。

如上所述,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正如书名所示,是诗人寓梦于诗、倚诗而思的创作结晶。曾新友因梦而诗,由诗而抵达存在现场,将对大自然的想象,对生活的思考,对时代的审视充分置于诗歌的浪漫之中,以梦为马,诗意人生,其瑰丽丰富又不乏凝重的诗情与诗思,呈现了个体对诗歌艺术的审美和体验。

(原载《清远日报》2019年1月21日。 王晓娜,羊城晚报出版社评论家)

双重视角下的审美观照

——读曾新友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

马忠

每一位诗人都在用心营造一个世界,曾新友作品呈现给我们的是个多彩的世界。唐德亮先生在为其诗集《花飘逸一段诗的梦》写的序言里,用“敏锐的诗眼 灵异的诗心”、“睿智的思考 哲理的折射”和“意奇境深 韵味悠远”来概括他的诗歌特色,恰如其分。但细读之下,你会发现,其实曾新友的诗歌写作存在两种艺术视角,一种是成人视角,一种是儿童视角。

具体来说,在《花飘逸一段诗的梦》这部诗集,诗人采取了成人和儿童双重视角抒写,并以人文性将它们统一起来,从而彰显出浓厚的人文关怀。选取这样一种角度是基于这样一种发现,即诗人在诗歌中无处不在的对世界的关注和好奇,同时又充满了对万物的悲悯之情和终极关怀。这两种视角同时存在于曾新友的诗歌中,构成了其诗歌既单纯又有味的品格。儿童视角使诗人能够发现生活中的诗性存在,成人视角帮助诗人把生活的底蕴揭示出来。

诗人童心未失,能让他心动而入诗的,多是一些活泼、稚气而又让人欣欣然的小事物。这使得很多被成年人忽略的诗材进入他的视野并成为主体选择,给人带来一番别样的情趣和惊喜。“冒出第一颗芽/总想率先对春天说话/开出第一朵花”(《立春》)、“阳光赶着暖风一脚高一脚低/跑来跑去”(《冬天茶花开》)、“青山在水中照镜/白云在水中浴身/飞鸟在水面掠影/绿树在水下摆裙”(《湖水笑出了波纹》),“叶的手掌摆着摆着就紧密了/花的脖子晃着晃着就亮丽了/风的嘴巴吹着吹着就飘香了/人的眼睛望着望着就放光了”(《树是排列的酒仙》),“春天/把快乐吊在桃树上/摇晃”(《活跃四季的天性》)……无不是以孩子的想象和思维方式,从风、雨、星、月、花、草、树、木中寻找诗,发现诗,尽显童心的自然状态,建构属于自已的童话诗国。

曾新友“儿童视角”下的诗歌所展示的是一个纯洁、美妙而又充满“爱”的世界。在诗人眼中,各种景物都有人的感情,都是爱的化身,它们形成了一个恬静和谐的自然气度。如“春天吊着花朵发呆/秋天吊着果实发呆/波浪向海岸打着发呆的节拍”(《发呆的节拍》),“用眼神 翻越“围城”/爬进窗口/顺着温馨的绳/把夜的喜悦探个究竟”(《月亮》),诗人以一个孩子明净的眼光,看到的永远是单纯和直接,他们容不得晦涩难懂的东西。再如《油菜花》:“风追着清香/挥扇/蜂摇着铃铛/赶场/阳光踏着心的欢畅/冲浪/蝴蝶点缀一个时空的灵感/花怂恿着花/头戴黄金  给春天站岗/铺展的情绪/舞动着春天的衣裳”全诗节奏轻快活泼,风格质朴可爱,仿佛是一个小孩儿从田野上连蹦带跳的走来,边拍着手,边摇头晃脑地在唱儿歌。事实上,也只有真正从孩子的视角中去体味人生,才能如此自觉地采用儿童的中吻和形式来表达自已的体悟和感受。

当诗坛叙述泛滥、造境功能式微之时,曾新友的诗非常注意意境的营造,如《赶着美丽进春天》:“柳叶飞荡嫩绿的发辫/桃花绽放红艳的笑脸/李树抖擞洁白的衣裳/东风舞起强劲的翅膀/赶着美丽到处张扬/人的心情 追着喜鹊/围着意气风发的季节打转”将春意迸发的诗情通过新颖奇特的意象传递出来。《又见青山绿水》的意象“朝任何地方欣赏/美丽都在踊跃着竞争上岗”,更是出奇制胜,饶有兴趣,富有想象的余味。他总是赋予自然以人的生命感觉,以诗意点染情趣,激活灵性,如《春雨》:“爽爽朗朗/投放长线/慢慢/钓出一个色彩斑斓的春天”。打开曾新友的诗集,质感鲜明逼人、极富诗意和想象力的意象俯拾皆是。

勿庸置疑,“儿童视角”过滤了生活的杂质与喧嚣,将生活诗意化并呈现出脱离成人“习惯化理解”轨道的意义。同时,成人视角的延伸使作品拥有了人生的厚度和凝重,使作品具有了哲学和美学的意趣。正因如此,曾新友的诗包含了大量的哲理和思想在里面,但是并没有丝毫的说教,而是坚守诗意的规律,在诗意和诗形里流露诗思。《葵花》、《站成无畏的自已》、《扫帚》等即是在诗性之中蕴含思想的佳作。始终寄寓了思想性和哲理性,但又始终伴随着诗性想象和形象性。比如《给生活松绑》:“给生活的内涵松绑/还草木一片伸展的空间/鸟的翅膀/飞到云端/才能回巢穴里安详”,其意蕴完全水中著盐般地融到丰富的想象涟漪里面,沉潜到诗歌的意象深处。

当然,在成人笔下,纯粹的儿童视角是不存在的。成人在运用儿童视角观照世界的同时,不可避免地流露出成人对世界的理解和看法,因此,这种“儿童视角”的“看”本质上一种“仿儿童”的视角和叙述。比如《红梅花开》:“裹着雪的外套/风趣一脸的欢笑/守候这谁可以路经的山坳/举着热情燃烧/站在寒冬/把耐性化着血性/一朵一朵  开的都是心跳”这首诗虽然是以儿童的视角来观察,但进行观察的儿童视角却属于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首先,只有低龄的儿童会将现实和想象混淆,把雪当外套;其次,只有高龄儿童才能对梅花有准确的认识和描述。二者的矛盾是因为诗人将自已对世界的理解和儿童的认知用诗歌的意象结合在一起了,用有诗意的细节进行了表现。尽管是以“仿儿童”的视角来观照世界,但因为诗歌具有音乐美和节奏感,景物的描述节制而优美,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诗情画意。对培养儿童的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趣味有一定的帮助。

总之,无论是成人视角还是儿童视角,只要诗意明晰地表出诗人对人生与世界的看法便是成功的作品。要达到这一目的,将成人视角与儿童视角交织在一起,共同营造富有诗意的形象与意境无疑是一种选择。曾新友的创作经验是可以成为我们的共识的。

(原载2019年1月14日《清远日报》   马忠,二级作家。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

后记

《花飘逸一段诗的梦》收录的诗歌,除《森林的资本》《地震无情  人间有爱》等几首朗诵诗之外,绝大多数是2016年至2017年“喷发”出来的新诗。不少作品被《南方日报》《奔流》《时代文学》《当代诗人》《华夏诗报》等公开发行和出版的报刊以及泰国的《中华日报》等发表。同时,创作的旧体诗也被《扬子江诗刊》《诗刊》《诗词》《星星诗词》《诗词》等刊登。这些都是变压力为动力,变动力为活力,变活力为创作提升率的结果。

自从2016年6月16日担任清远诗社社长后,深知责任在肩,只得奋力前行。因此,很多业余时间除定期编辑《清远诗歌》之外,还主编了《北江诗踪——清远诗歌评论选》《诗团锦簇》《诗城飞花》等十个和十个印张以上的书籍。合编了《著名诗人写清远》。现在正着手主编《而立年华·清远诗社成立30周年精选本》等。尤其是在编《北江诗踪》时,选编的内容跨度为28年。有些收集和材料补充以及排序、调整等的细节,使我这个本来对电脑半生不熟的人来说,有时速度比“蜗牛”快不了很多。

好在“把实事办好,把好事办实”成了既定目标,又是兴趣所在,同时,还得到市委市政府和诗社老领导的鼓励与鼎力支持,在副社长与社员们的通力协作下,事情就当乐趣实施了。

闲暇时自己也经常阅读和构思,有时触发诗兴。甚至在床头柜上备有纸和笔。有些诗是夜深人静、黑灯瞎火时躺在床上完成的。由于怕赶走灵感和怕影响内人熟睡,只好估摸着在空白纸上进行真正的“涂鸦”。第二天抄一遍就“完成作业”。这就是我的“有时候躺在床上比坐在凳上还好写文章”的结果。一不小心也算写了这么多(有些“断章”未曾整理)。

雅兴时常有,跟着感觉走。那次在去参观红旗渠的路上,正值热天,看到窗外景象,在动车上就写了三首诗,其中包括《暑期乘高铁》:窗外移动绿色/心情很凉爽/盛夏盖来高温的外衣/树木争先撑起笑意的伞//。

非常感谢“全国十大魅力诗人”之一的国家一级作家、我的老领导、良师益友唐德亮挤出宝贵的时间为我义务作序。读该序我又深层地读了一次自己。

本书虽分三部分,但归类也不严格。有些为了排版不转页,还拆散了“同类项”。对出个人书集,一般我是不凑热闹的。这次却高兴地加入“清远诗歌文丛”的热闹之中了。主要是对最近两三年的诗歌创作进行一次展示和小结。只是功底不深、笔力不够、时间仓促,本诗集收录的诗歌难免写得粗糙一些。

曾新友

2018年6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