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邹业本 | 《寂静村庄》
更新时间:2019-01-25 来源:广东作家网
长篇小说:《寂静村庄》
作者:邹业本
出版社:中国文联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2年5月
CIP数据核字:2012第076015号
书号:ISBN978-7-5059-7582-8
定价:28元
内容简介:《寂静村庄》是校园题材的长篇小说,内容厚重,充满广西东部的历史风情和人文风貌,故事情节紧扣人心,一气呵成,可读性很强。
作者简介:邹业本,作家、评论家、旅行爱好者,著有《寂静村庄》《那片松林》《环游世界》等书。作品散见于《芒种》《芳草》《四川文学》等期刊,获文学奖十余项。主张行思结合,先后到过欧美等地四十余国,有文学作品和学术论文入选各类年选和文集。
向往寂静的山林寻找灵魂的归宿
——《寂静村庄》读后感
鲍十
读完邹业本的长篇小说《寂静村庄》和另外一些散文,“后生可畏”这一句词涌现于脑海中。从介绍看,这已是他的第五部长篇小说。长篇小说的创作是非常有难度的,每一部长篇小说都需凝聚作者长时间的思考。我能想象作者在无数个漫漫长夜将思绪凝聚成形的过程。
《寂静村庄》给我最直观的印象便是它的可读性很强。作者没有卖弄玄虚的辞藻,没有生涩的语句和参差的段落。他更像一个善于讲述故事的老者,娓娓道来,不紧不慢,亲切生动。人物之间的关系清晰,单纯,主人公的心境亦是可触可感。
小说另一个特点在于它的真实性,尤其是关于爱情的情节,非常细腻鲜活,人物之间的互动,情绪的抒发,氛围的营造都几乎跃然眼前,让人简直看到作者自己的身影。无论作者是否真实体验过主人公“钟山”的人生历程,他在这样的抒写里一定寄托了自己对人生与爱情的向往和思考。因此笔墨包含情感,才可将细节描摹得如同生活的底片。在小说的最后,主人公远离了俗尘凡世,向着寂静的山林和谷地去寻找他灵魂幸福的归宿,我想这正是渗透了作者对世俗的厌倦与对人生的透彻领悟。
总体上,这是一部“精神走向”的作品,其价值更多的在于“个人性”与“灵魂性”。在这个浮躁的时代,能够坚持个人化,私人化写作是一件难能可贵的事情。有别于漂浮在时代表面的,虚浮躁动的文字,小说从内容到形式,从故事到语言,都仿佛深山溪流,流畅自然,澄澈清新。作者并不想去探讨人性的深度,或者是触摸时代的脉搏,相反,作者将关注点放在人物的心灵与感受上,强调表现一个人在命运与爱情中点点滴滴真切的体验,使得人物能够被读者通透的了解,细致的把握,将共鸣建立在内心的层面上。不得不说,时下流行的长篇小说越来越注重恢弘复杂,以能展现历史规律和时代变迁为重任,虽然是一件好事,但在某种程度上遗失了对个人命运的关注,对个人心灵的抚慰,这正是这个纸醉金迷的世界所缺少的。因此,至为欣喜的看到作者在这方面给人带来的惊喜。
当然,作者的创作还有一些可以提升的空间。比如在视野上,作者在关注个人命运的同时,也可以将时代背景作为参照物进行一些相关的描写和呈现,毕竟人并不是独立而存在的,除了存在于自己与人的交往中,自我的感知中,亦存在于社会的洪流里,只有将背景铺陈的立体生动,人物才更具有代表性和典型性。而典型性是一部优秀小说不可或缺的品质。同时作者在叙述方式上还可以更有技巧,更加富于变化性。流畅自然的文字自然是好的,但是仅只于此则不免单调,纵观数年优秀的长篇小说,其语言与叙述都带有强烈的个人化特色,鲜明独特的印记,在此寄希望于作者将来的小说,可以更为大胆的表现自己的特点,可以尝试更多不一样的记叙方式,同一个故事,亦可以采用不同的角度抒写,带给读者更多新鲜的阅读体验。
最后,感谢邹业本的《寂静村庄》给我们带来的触动和思考。作者年轻而有才华,对文学的执着让人动容,相信很快又将会有新的,更好的作品面世。
作者简介:鲍十,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签约作家、现任《广州文艺》主编。1989年开始写作,在《当代》、《十月》等刊物发表作品二百余万字。作品被《作品与争鸣》、《小说选刊》、《小说月报》等刊物所转载,并被收入多种年度选本。代表作有《我的父亲母亲》《樱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