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特稿 采风

更新时间:2019-02-26 来源:广东文坛

这 四 十 年

□ 罗志勇

今夜  星光灿烂

让我们摇动时间的桨橹

让我们驰离南海之滨

从珠江口出发

让我们巡天遥看一千河

遥看这四十年的风花雪月

遥看沉舟河畔竞渡千帆


这四十年

多么艰辛而又漫长

那些美丽的蝴蝶

它们经历了比从猿到人

更加艰难的蜕变

拉车的老牛早把肩上的担子

交给了它的曾子曾孙

当初顽皮的少先队员

他们早已为人父母

正用勤劳的双手创造生活的甘甜


这四十年

弹指一挥之间

在持续不断的海浪拍击下

南海边上的一座小渔村

一夜间生长成一座广大的城市

车水马龙的轻快节拍

线条流畅的现代化建筑

带走多少屈辱多少辛酸

留下多少憧憬多少动人的诗篇


这四十年

来自海外的东西南北风

吹过黄土高坡河流山川

吹来了英雄们庆典的礼炮

吹来了跑马场上海啸般的呐喊

铁头功  无影腿  迷踪拳

一套套高强的武功泰山压顶

直指霍元甲们刚强坚毅的脸

随风登陆的有商人号也有海盗船

随风飞进国门的有飞鸟也有蝗虫

但无论明火打劫的枪炮声

还是随风潜伏的鬼火香风迷魂阵

都吹刮不倒  摧毁不了

大中华巍巍长城  依然万里延绵


这四十年

我们早已司空见惯

那曾经无数次的论争和喜怒笑骂

那曾经摸着的石头跨过的河流

多少次  我们望着头上的蓝天发呆

到底中国的月亮和外国的月亮

哪个更亮  哪个更圆


这四十年

我们丢掉了很多很多

那将农民与土地捆绑一辈子的绳索

被信息化与工业化的出海大船拉断

那留存了2600年的农业税

在祖祖辈辈拉长的目光里失传

那生长在祖屋门前的黄连树

在某一个早晨被连根拨掉

那一间连着一间的茅草房

那一张张因饥饿而浮肿的脸

早已被包产到户的消息

以及南下的民工潮抛入大海


这四十年

中国的记忆刻骨铭心

滔滔洪水曾经与我们抢夺果实

漫天冰雪曾经与我们抢夺时间

肆虐的非典曾经与我们抢夺生命

啊  山崩地裂

汶川大地在风雨中泪流涟涟

靖国神社里拜鬼的噪音

南海上空飞机的碰撞声响

南斯拉夫大使馆爆炸的光焰

抢夺奥运圣火的魔爪

它们不会随着黄河号的平安归来

消失在中国人的心海

它让我们每一个中华儿女

再次手携着手  肩并着肩


这四十年  四十年啊

美丽的蝴蝶早已破蛹蜕变

呀呀学语的孩童已过了不惑之年

中国仍在顽强拼搏  奋力追赶

现代农庄和高科技园遍布乡村城市

复兴号沿着一带一路的中国桥

横穿零丁洋  跨越亚非拉

往来于四大洲五大洋

歼20和919大飞机

刺破了西方乌云笼罩的黑暗苍天

中国制造每一天都走出国门

深入不同肤色不同民族的每一个家庭

漫步太空的宇航员正把新的高度征服

北斗导航  嫦娥登月  载人飞船

把中国人的理想和希望

带往未来更加辽阔的蓝天

东亚病夫的帽子

早已被鸟巢上空的焰火瞬间粉碎

中国模式的智慧让世界的目光再次惊羡


啊  让我们把思绪收回到今夜

让我们把目光投注到现实

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

春天的讯息  漫山遍野

春潮澎湃  巨澜滔天

中国的巨轮

正在乘风破浪  一路扬帆


重温这些浸染过我生命的名字

□唐小桃

40年,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

一百名先锋  十三亿人民的骄傲

一些熟悉的名字和面容

他们是曾燃点我生命的灯盏

"90年代的焦裕禄孔繁森"

以优秀、模范从风沙中淘出的烫金信仰

如今已成为一枚徽章 别在我胸前

陈景润勇攀的高峰仍在前方

虽然路上也会撞在一棵大树上,疼痛

勇敢,顽强、拼搏、“女排精神”

打赢的不仅仅是“五连冠”……

施光南在希望的田野上举杯祝酒歌

难忘今宵李谷一  从深深的乡恋

寻找"我和我的祖国"

最早从蒋子龙笔下读到改革的交响曲

优秀作家路遥用生命写作

在改革的洪流中奋进、向上、向善

从平凡的世界里阅读不平凡的人生

我要向这些高耸的山峰挺拔的脊梁

低下头颅 弯腰鞠躬

十二月的早上 清新的阳光下

重温这些浸染过我生命的名字

无声月岁里随血液通行的养分

我很荣幸 今天我也可以诗

敞开我嘶哑的喉咙

和我身边的人一起

立时代大潮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写给小岗村“大包干”契约40年

□蓝树娇

时间回溯:1978年冬

镜头拉近: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

一个再普通不过的村名

像农民离不开粮食

十八张朴实纯真的脸,如冬夜奔流的

地下火,熊熊燃烧

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安静地躺着

它准备接受命运的检阅

是进还是废? 没有退路了。

十八张被烛光映红的脸

莫可名状的兴奋与隐隐的不安


干了!第一个按下手印的汉子说。

接着,第二个,第三个······

十八个鲜明的手印亮堂堂地

如微弱的烛光,照亮冬夜的寒冷。

不!比烛光更红,更鲜更艳

如一颗心的跳动,感染了另一颗心

是质朴的理想,是热血的温度

是冬夜里积雪压枝的寒梅

是汉子们挥洒了汗水熬过了饥荒

走过的一排排脚印


这鲜明的脚印

打破大锅饭的平均主义

终于迎来春天的分田到户

这一排排脚印

从小岗村出发,走向广袤的华夏大地

如今,四十年过去了

它安静地陈列在国家博物馆里

告诉我们:

农民,中国的农民

不再是贫穷落后的专有名词

它更昭示了大写的中国人

勤劳与智慧 敢为天下先


改革之风吹拂

□潘一丹

云朵,挣开天空的雾霾

撞击到改革岩石上

逼出一道道正能量的闪电

我听见各种声音传来

最终,越过阻隔

变成一种鱼肚白的光芒


1982年出生的我

从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

就沐浴在改革的春风之中

成长在改革带来的红利之中

从商品匮乏到物质丰富

从因贫辍学到九年义务教育

从泥泞小路变成今天康庄大道

从一个落后闭塞的家乡变成

美丽乡村


时间的船长,告诉我

改革的航程波澜壮阔

既有汹涌的波涛,又有平实的美丽

还有一路旎漪的风光

时光不会辜负我们

果实在等着我们


创造中国天文学的世界奇迹

——献给“中国天眼”之父南仁东老

□叶清河

您, 让中国睁开了天眼,

自己却永远闭上了双眼。


您,用一生来铸造天镜,

七旬的高龄,依然跋涉在西南的大山,

燃烧了22年的光阴,

选址、论证、立项、 建造,

让世界上最大最灵敏的射电望远镜,

落成在中国这块古老又神奇的土地上。


国之重器,天穹之眼,

机械灵感与自然美感的完美契合,

重新标定了中国在世界天文学的地位,

创造了一个崭新的天文观测奇迹,

实现了中国望远镜发现脉冲星零的突破。


两年了,您不在了,

可是您也一直都在,

“中国天眼”永远睁开,

进入宇宙的深处, 来到宇宙的边缘,

探索广袤无垠的域外奥秘,

搜寻外星生命的渺远信号。


一个人的梦想有多大?

大到可以直达穹宇!

一个大国的梦想有多久?

久到可以代代相接!


中国新生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

□张勋

我从麦田浅鬣寸许的清梦里走来

雪是洁白无瑕的衣物

世界与我们握手,喜气洋洋的生活

沐浴阳光下的掌声,多像百花齐放的春天


坚定地富起来

困难与挫折,只是前进道路上的考验

坚持将改革开放进行到底

所有中国人,脱胎换骨走上小康社会


40年,解开了身体与思想上的绳索

我们从贫穷的忧患,走进富裕的安康

经济飞速发展,人民衣食住行锦上添花

视野不断的开阔,天翻地覆的改变


砥砺四十年,我在温润如玉的南方

致敬一棵生命不息的大树


我从稻花香里说丰年,一只水鸟

在观阡陌纵横的大格局

凤凰冉冉升起,一座城市接连另一座城市

如诗如画


使命

——致改革先锋袁隆平

□莫凝舞

为了春天有绿色,秋天有金色

心怀天下的当代神农

在科学的田畴上

留下了他探索求新的脚印

一眨眼,光阴已过大半个世纪

永远不变的是他田间穿梭的身影


婴拳般的种子

它们攒劲破土,奓开手指

用嫩芽拂拨阳光的刘海


秋天,用它的厚重给大地抹上秋的颜色

它不是帝王的华服,富商炫目的铜

而是他智慧的光芒,汗水的透亮


停在比梦还柔软的稻浪上

一只低飞的蜻蜓

躲进秋风的耳朵

探听到稻田深处的声音

即使忍受被收割的疼痛

也要始终微笑

完成一棵稻子最初的使命


敦煌女儿

——致改革先锋樊锦诗

□肖群芳 

未名湖的双影憧憧

珞珈山的恋音跫响

为了敦煌的飞天

她惜别都市的霓虹


我们江南的女儿

诗书浸染的身躯

并不适合与戈壁的风沙起舞


那千钧重的诺言

饱啜寒风的刺骨与暑热的燠闷

敦煌女儿护敦煌

老彭来为她保驾护航


江南林花谢了春红

五十余载的匆匆

催了青丝白

柔弱的身躯勇担守护与传承的重担

蘸满岁月的笔墨

在改革的功勋簿上

抒写华彩锦诗


广东行(组诗)

□阿拉腾格日勒

40年前

冷。突然有一天

从敞开的那扇门里

射进来早春的阳光

那个春天的故事,就被

久久地传唱


羊城

一根古老的草

沿着一坡山水生长

与世无争。隐去岁月的疼痛

给我讲述了稻田的故事……


感觉

大海,父亲宽厚的脊背

风浪之上,一个辽阔的世界

浪涛,母亲飘柔的黑发

向远方延&绵。尘世的风

难以抚平丝绸般的内心

(作者注:参加粤蒙作家“结对子”联合采风途中有感,此诗为蒙文思路汉文写就)。


可园

□刘绍文

进入可园,我听到可湖的湖水轻轻笑了一下

很柔情的

摇抱可亭的鸳鸟

像风,像傍湖的博溪渔隐远去的

半水残荷

锈蚀的指针停靠在时间的渡口

野渡无舟。筑巢在可堂飞檐的春燕已不知去向

旧日的欢颜随木窗次递打开

有多少谷雨穿过堂前的望晚亭

穿过静默的狮山长满野草的绿芒

那些尘封的咆哮等待复苏

复苏时分。多想,再次聆听壶中天飘渺的琴声

风雅过处,袅袅香茗浸润

侧身而去的云朵、迁徙的雁阵、洄游的渔汛

只是,栖身灰砖缝隙的苔草一茬茬

鲜活了它的光影

苔草的光影擦亮莞城澎拜的激流

暮冬的薄凉不知不觉降临可园的晨昏

我知道,擘红小榭的夏天是热闹的

那时荔枝红了,新酿的果酒早已准备好了

可以入画吟诗抚琴

可以流淌岭南山水的裙裾

花朵的裙裾芳菲了草草草堂的春天

莞草柔韧缠绕杜鹃红艳

萱纸上的江山尽染张敬修的金戈铁马

残桥断垣涤荡万里烽烟

高耸的邀山阁知道,为保护可园

曾经,这里办过旅行社敬老院文管所

只是,那架流失海外的沧桑古琴

何时回归泪眼婆娑的琴台?

围炉沽酒,一幅岭南楼亭轩阁水榭

薄凉不过咫尺相依的可湖烟波

灯光辐射在冰冷的印花玻璃窗上,天光微亮

那不是天真的亮了

许多时候,我们依然生活在幻像里

然而冬天终将过去,暗夜终将交出所有黎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