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羊城晚报|再造一座文学上的 “港珠澳大桥”

更新时间:2019-07-15 作者:陈桥生 吴小攀来源:羊城晚报

1563173752(1).png

7月6日上午,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成立签约仪式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签约仪式后,还举办了粤港澳大湾区文学发展峰会,来自粤港澳及其他地区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对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的前世今生及未来走向进行了探讨。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邱华栋专程到会祝贺,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宣读倡议书,文学发展峰会由广东省作家协会主席、暨南大学教授蒋述卓主持。

1 /大 湾 区 文 学 的 想 象 空 间

陈晓明 [北京大学教授]:

大湾区文学创新的可能性

大湾区文学的提出是很有创造力、当代性的概念。大湾区天然地与城市文学有一种关系,大湾区是城市化程度最发达的地区,也是经济和科技最富有活力的地方,四十年来,是中国改革开放的示范区,也是未来中国发展的引领区域。新生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应该是互动激发的关系,没有新的思想文化的激发和引领,仅靠科技一脉,不可能产生最一流的科技创新产品。在互动的背景来理解大湾区文化和文学创新的可能性,可以从它和未来城市发展相关的意义上来构想新型文学的未来形态。

这里有几个问题值得探索和讨论:第一,新的城市空间的建构形成新的心理意识。尤其是港澳元素的介入,新的多元性的空间交换对文学观念和文学感觉方式的影响都将是积极有效的。第二,新的未来性人群、科技新人类的生长,必然给文学书写带来时代感和未来想象性的人物塑造。第三,在城市空间里,多样性的空间活动对生活打开无限想象空间。尤其是科幻和网络,构成了大湾区城市文学新的维度。大湾区的城市文学天然地处于时代前沿,过去大湾区作家在传统文学、岭南文化、改革开放这方面取得很大成就,现在有一大批年轻作家在网络方面形成非常大的群体。大湾区文学有两个中心可以设立,一是网络文学的研究中心,二是城市文学研究中心。第四,新感觉、新语言和新文体的生成。大湾区以新的流动人群为基础,必然也是多种语言的混杂,这里的多与复对新的文学感觉和新的语言生成,甚至到新的文体生成都可以积极预期。

王 干 [《小说选刊》常务副主编]:

新时代文学的高地

大湾区文学是对新时代文学探索的开始,新时代文学的主题是中国梦,中国梦一个很重要的思想是中国如何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这么一个过程,大湾区它是九个城市的区域统称,是海洋文化。在整个新时期文学的时候,主要是北京和上海为新时期文学做出很多的贡献,当然广东在改革开放初期也出现了一些非常有影响力的作品。进入新时代以后,我认为大湾区文学它可能成为新时代文学最好的试验田,因为新时代文学和以前的文学不是简单的重复,既不是五四新文学的重复,也不是新中国文学的重复,同时也不是新时期文学的重复。大湾区在于地理优势,同时又是文化、经济优势,能够在新时代把大湾区文学建设成为一个很好的标杆。希望大湾区成为新时代文学的高地!

贺绍俊 [沈阳师范大学中国文化与文学研究所副所长]:

一个大胆的文学想象

大湾区有一座伟大的建筑即港珠澳大桥,被称为桥梁界的珠穆朗玛峰,是现代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成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就是要再造一座“港珠澳大桥”,但这次材料用的不是水泥和钢筋,而是用文学,就是说这是一座建立在精神空间的大桥,它的意义和价值一点也不亚于建立在物理空间中的港珠澳大桥。港珠澳大桥连接起一个崭新的经济实体——大湾区,今天建造的文化大桥连接的是新的文化实体——大湾区文学,这是一个新的文学形态,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一,开放性和兼容性;二,泛中心。大湾区文学是一个整体概念,但又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整体,是由多个文化个体组合起来的文化共同体,所谓文化共同体意味着每一个文化个体在这共同体中都具有平等的地位,相互之间是一种对话的关系,而不是以某一个文化个体为中心,形成主次的关系,因此大湾区文学它要吸收各方的优势和长处,同时也要尊重各方的规则和习俗;三,大湾区文学应该是全球化背景下的超都市文学,是一个面向未来的文学;四,大湾区文学最核心的概念应该是自由书写;五,大湾区文学是大胆的文学想象。尽管在粤港澳大湾区之前,世界上已经有了好几处著名的大湾区经济,但是还没有一个湾区生发出新的文学来,这说明一方面,我们有文化眼光和见识,另一方面,湾区有文化特长和文化优势,既然如此,应该在想象上做足文章。

陈培浩 [韩山师院教授]:

大湾区文学新的增量

大湾区文学的概念是具有生产性的概念,不是对现存现实进行描述和概括的概念,而是带有愿景,需要我们去论述和建构这样一个概念。大湾区文学作为一个才刚刚开始的文学,它在当代文学当中当然没有现成的位置,我对当代文学视野中的大湾区文学,想要有这样的提问:大湾区文学如何为当代文学提供新的增量,而不仅仅是换一个概念,对已有的现象来进行再一次的描摹?

文学不是一个确定,而是一个不断在变化的内容。因此提大湾区文学的时候,必须面对当代文学即将向何处去的提问,我们必须去思考这种问题。大湾区文学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经验的独特性。比如说在大湾区当中,被称为新移民经验也好,或新工人经验也好,新技术经验也好,这些经验都是大湾区文学最独一无二、其他地域不可替代的经验,书写这些经验,从而导出一种新的审美,才有可能使得大湾区为当代文学带来一个新的增量。

最后,大湾区文学其实又提出一个深刻而艰难的价值命题,文学如何在全球化的时代担负起建设民族国家想象共同体的任务,因为大湾区的区域是具有多种文化类型,跨越多个不同的地区,甚至是社会制度这样的共同体,在这共同体当中,文学如何来建构起一种认同的共同体,身份的纽带,我认为这是大湾区文学的题中之义。

2 /大 湾 区 文 学 的 时 代 内 核

林 岗 [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

湾区的精髓是互联互通

我在广东生活几十年,看着这个地方从乡土社会变成一个城市社会,现在正在迈向湾区社会,其实就是珠三角这个地方变化的三部曲。但我觉得城市群并不等于湾区,因为湾区的精髓是互联互通,它的价值观也应该是互联互通,缺乏互联互通的城市群基本上是各个城市相对孤立。

一个互联互通的社会其实是一个更高效率的社会,能够有一个方便人民之间往来、信息、物流、社会的基本架构,有了这样的前提,它的要素、流动非常方便,你有一个创意,很快会在一个能够互联互通的社会实现。相反,在一个相对孤立、分散的地方,你的创意的想法很难实现,因此一个湾区的社会应该互联互通,今天这在经济上没有问题,但是在文化上需要探索。成立大湾区文学联盟是一个好的开始,这将提供一个平台,让三地的作家能够方便地相互流动、交换自己的创意,相互分享创作经验。

粤港澳大湾区和世界上其他湾区有一个非常大的不同,它曾经被塑造成一个相互之间有非常高分割度的几个地方,这几个地方现在需要慢慢融合起来。比如,香港的资讯非常活跃,非常活跃意味着创意多,但香港有一个弱点,即实现创意的能力没有内地强。内地是实现能力非常强的地方,因为力量很强,动员能力很强。因此,如果能找到一条路子,把这些地方的长处结合起来,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化会创造出一个光明的前景。

李朝全 [中国作协创研部副主任]:

代表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

打造大湾区文学,实际上就是要打造文学的共同体。时代赋予大湾区以丰厚的文学富矿,既有丰富的素材、题材、主题、品格和风格,又有很多独特性的东西,比如说大湾区所具备的创新创造能力和活力、开放包容的胸怀、多元丰富的特征、勇立时代潮头的先行者的风度。这个地方聚集了很多人,人多,故事也多,尤其是时代新人也多,中国的新故事,当代中国的传奇也多,这地方有着丰厚的可以创作的资源。更重要的是,在该地区凝聚最伟大的奋斗精神,包括改革开放的时代精神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大湾区也是中国精神耀眼的名片。

大湾区有独特的作家组成和队伍。大湾区的文学军团主力军、生力军是多支力量在这里集结,除了港澳的文学军团之外,广东本地的岭南作家也有大量的移民作家、南下作家,即外来的名家大家,还有本土培养起来的作家,有打工作家,还有引进的人才,特别是近些年来,通过招才引智,引进了一些邀约写作的作家,因此这地方有着非常好的文学创作的队伍。

大湾区有良好的文学整体性、总体性的文学生态,即很好的文学创作生态。大湾区不差钱、题材、人才,现在差的可能主要是组织化创作,如何运作好组织创作,然后能够打造出代表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

徐则臣 [《人民文学》副主编]:

书写具全球视野的世界文学

粤港澳大湾区的文学是向前的文学,能够站在中国发展和改革开放的前沿,也一定能站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前沿,因此向前既与当下有关,又与国际化有关。大湾区的当下大概是全中国最火热的当下,最新鲜的经验,最迫切的问题在这里层出不穷,如果是作家能够及时、有效地把这些呈现出来,应该是能够写出来当下最具代表性中国的故事。因为地处前沿,香港、澳门多年的国际化以及国际化写作积累下来的经验,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大湾区文学可以更简单地从单一的中国经验与写作的框架里跳出来,书写出更具全球视野的世界文学,这一点大湾区的作家应该比中国其他地区和城市的作家有更大的优势,因为地处这样的前沿,以及香港、澳门国际化的程度,视野和眼光应该先天比内地的作家要有优势,因此我认为可能一个更大的优势在于大湾区的文学应该是向前的文学。

大湾区文学有一个非常巨大的写作资源即移民的资源,在大湾区移民问题肯定是最重大的问题之一,香港、澳门不用说,就是深圳和广州这两个城市的运行和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的也是外来人口,尤其深圳堪称新时期以来最大的移民城市,对移民的书写,几十年来,一直都是深广两地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必须承认这些书写还有诸多让我们不满意之处,比如说题材相对狭隘,对现实和人生的探讨与挖掘比较浅显,缺少必要的厚度与张力,艺术水准也有待进一步提升。在大湾区时代,以打工文学为基础和准备的创作应该再出发,应该有更具开阔的现实性和前瞻性的移民书写。

3/大湾区文学的可能样态

丁 帆 [南京大学中国新文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现代文学研究学会会长]:

成为区域城市文化的高地

大湾区现在是开放性,而且是世界开放性。从地域的角度、语言的角度、历史的角度、文化的角度,三地有相通的地方,但是也有不同的地方。从文学史的角度也好,从当下的文学现实也好,整合大湾区的共性向大湾区的个性迈进,新的区域城市文化的高地应该在这里。以前我们都是乡土文化为本,而城市文化为辅。这几年来,尤其是新时代以来文学研究作为区域的研究,这里应该成为一个高地,大湾区城市文学流派的成立条件非常成熟。

欧阳友权 [中南大学文学院院长]:

网络文学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

网络文学是大湾区值得拓展的新的文学空间,倡导在大湾区发展网络文学,可以为大湾区的文学开辟新的未来,创造新的可能。在这里,发展网络文学已经有很好的基础,比如说中国最早也是目前最大的网站即起点中文网诞生在广东,腾讯下面的阅文集团目前是我们的龙头企业,中国目前唯一的一个网络文学评论刊物即《网络文学评论》也诞生在广东作协,中国网络文学VIP付费制度也诞生在广东,这种VIP付费刺激整个中国网络文学走向商业化、产业化。玄幻小说是网络文学的主题,大陆本土最早的玄幻小说是宝剑锋的《魔法骑士英雄传说》,这也是在广东产生的,其他还有很多,比如说像当年明月、南派三叔、天下霸唱、慕容雪村等都是从广东起步走向全国。有人统计广东的网络作家在册的超过14万人,有三千名网络作家在国内外非常有影响,成为网络大神。另外,打工文学在广东很发达,而打工文学又是和网络文学密切相关。珠三角不仅创造了经济奇迹,也创造了中国网络文学的传奇。

香港的文学有优质的传统,香港的网络文学确实很不错,有字游网、香港小说网、香港阅读城、好看文学城,很有影响。在澳门也有一批作家,这里有译文杂志这样很好的文学刊物,同时又有流年文学网。因此,在粤港澳大湾区发展网络文学有基础、条件,更应该有信心。

国家的粤港澳大湾区的战略是湾区网络文学发展的一次重大机遇,在世界级的城市群建立网络文学的合作机制,形成网络文学的大湾区共同体,创造网络文学的湾区特色和湾区经验,让网络文学的湾区板块成为中国网络文学的湾区示范,不仅必要,而且可能!

杨庆祥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一种大湾区的未来文学

作为一个全新空间的概念,粤港澳大湾区不应该仅仅是一个经济体和国家行政规划的结果,更应该是现代空间的一个重新开启。港珠澳大桥几乎是大湾区作为全新的现代空间的形象代言或者象征之物,大湾区是一个试图融合不同的文化形态、经济模式和具体诉求的超空间结构,这就是大湾区作为全新空间的新时代性,这一全新的时代性和空间需要有新的想象方式和书写形态。

大湾区从语言的角度来看,主要是粤语区,同时也有英语和普通话,这种语言的背后其实有强大的历史传统和诉求,因此如何在这三种语言之间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我的想象是,有没有出现一种粤语经典文学的可能性?粤语区应该有超经典或者超级经典,目前为止,还没有出现,在未来是否可以出现,这是粤语区作家非常重要的义务或者责任。

大湾区是一个带有强烈未来感的空间,这种未来感与新科技、新思维密切相关,因此是否可以有一种大湾区的未来文学,该未来文学不仅仅是纯粹的文字书写的形态,而是在文字书写形态上塑造出大湾区的工业体系或者文化工业带,带动的不仅仅是文学创作,同时还有整个文化产业,整个文化产业可能是未来经济的发展方向。

另外,大湾区与更广阔意义上的南方构成什么样的关系,是否南方不仅仅包括广东、香港和澳门,同时也包括广西、海南、新加坡、马来西亚……整个的南方书写用华文对南方进行书写或者形构,它和粤港澳之间构成什么样的关系?在大湾区文学的形构里面,是否会出现一个新的南方写作的典范?它的形态应该是什么样?和马来西亚的写作,甚至和海洋地区的华文写作构成什么样的对话关系,最后在里面呈现什么样的主题,这非常重要。南方之南,南方无限的南,一直到大海的深处!

专题统筹:陈桥生 吴小攀

设计统筹:黄江霆 本版制图:黄江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