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吴振尧|从个体命运中挖掘社会精彩和时代精神

——读邓仕勇《别向命运屈服》随感

更新时间:2019-08-03 来源:广东作家网

邓仕勇的长篇报告文学《别向命运屈服》,从初稿到成书出版,我是读者之一。这本书出版后,我即时认真阅读后又在我桌面上放置了几个年头,且吸引我不时还认真地翻阅。为何我如此珍爱这本书?原由有三。

一、文学意义与社会学意义兼备的时代报告

报告文学有“文学轻骑兵”之称,兼有文学性,新闻性和政治性的特点。新闻记者出身的邓仕勇,在创作该作品时,显然抓住了这三个特点,从而使《别向命运屈服》具有较高的可读性性和思想性,并获得了广东省“有为”文学奖。这是一部文学意义和社会学意义兼备的时代报告,是一部既有人生故事,又有深远理想信念和行动目标的报告文学作品。书中通过真诚、平实又富有真情实感的语言,围绕个人命运、挫折、心理和社会境况等问题,向大家讲述了罗文苟在人生道路上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行为,以及个体命运在社会变革中,所表现出的顽强意志和新时代所包容的人文情怀。

全书共61章,其实就是61个生活故事,包括罗文苟出生、上学、创业、恋爱、生子的普通人经历。罗文苟是伴着改革开放年代而成长的残疾人。面对一个天生残疾的孩子,家长和社会如何给予残疾人的关怀和温暖,而残疾人又怎样克服自卑、自信,坚强起来,是值得我们思考的。这是一个社会问题,又是一个家庭和残疾人本身的问题。社会的包容、宽容和关怀、关爱,个人自立、自强和自信、自爱,是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作者有意识地选择了这个选题,对残疾人生存状态进行了非常深入的、标本式的反映,让我们看到了新时代中国残疾人的真实缩影。

我在阅读《别向命运屈服》时,脑海里常常闪现张海迪、吴运锋、保尔•柯察金和《二泉映月》的阿炳,以及巴黎圣母院里那个敲钟的哑巴卡西莫多的画面。但罗文苟与他们的生活遭遇不同,生存时代和环境也不同。罗文苟生活在一个充满灿烂阳光的新时代,这个时代赋予了他特殊的精神内蕴和生活基础,使他成长为一个自食其力,自强不息的新时代人物形象。从社会角度上看他是时代的幸运儿,一个人就是一个社会的综合体,个人的生存离不开社会的精神引导和关怀。罗文苟能坚强地站起来,且生活美满幸福,这应是人民给予了罗文苟广阔的“人生练兵场”和“社会生活圈”,让他能在自己努力的同时,能够像正常人那样施展才华。作为一个文学工作者,具有颂扬和针贬社会之风气的担当,才能真正成为一个文学家,邓仕勇从个体的罗文苟生活现象中,演释了社会的大爱和悲悯,写出社会环境与个体生存不可分割的关联,既写罗文苟的个人生活艰辛经历,又写罗文苟个人思想形成的社会基因,让作品寓意深刻。这就是这部文学作品的深度和亮点之一。

二、艺术性的构思、剪裁和表达

一部作品如果只凭题材和故事,满足于如实地叙述已发生的动人事迹和具有一定影响力的事件,而没有自己创作的艺术个性和艺术创新,这样的作品最终让读者收获感动和启迪是不可能的。《别向命运屈服》之所以如此感人,正在于它将原始素材进行了精心梳理,作了艺术性的构思、剪裁与叙写,将生活的原始感动人的故事,创作为具有时代特色、艺术魅力的报告文学精品。这部作品对人物事件和人物行为都进行艺术化、审美化、情趣化的提炼,大大地提升了人物的故事和时代融合程度。

这部作品写得质朴、真实。作者深入了解罗文苟生活经历,从这个个体中发现了现实意义和时代价值,意识到了题材对象的深刻内涵,同时作者也受到了强烈的冲击和感动。所以作者狠下大的工夫,做了深入细致的采访调查。从罗文苟出生到罗文苟的成家立业过程中所遭遇的种种曲折情况,作品都真实、生动地予以展示。这些有思想见识,有价值判断的发现和情感投入,使作品看似平凡,但却蕴含着一种内在的个性和幽香。

人,是社会生活的主体,同时也是主宰、创造、提升和发展社会生活的内在动力,而社会生活与自然生活的本质区别,就在于社会生活不是纯物质和纯自然性的,它是思想和精神的家园,它是道义和理智的方舟,它是创造力和进取性的源头。而人,则是这一切的显示屏和承载体,正是在这个意义上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邓仕勇通过描画罗文苟身残志坚,成功创业的成长经历和思想认识,展现了个人在道义和法理的驱动下开展的创造性劳动。同时,社会生活在人的思想和精神作用下变得文明、智慧、科学、有序,罗文苟的成长经历凸显了社会的文明程度。作品通过艺术性的构思,在创作实践中完成对思想和精神的思想性发掘与审美化表达。

作者:吴振尧,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文学院第五届签约作家、惠州市小说学会会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