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林岗 | 平凡处见不平凡——《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读后

更新时间:2019-11-27 来源:广东作家网

这部近二十万字的长篇报告文学从策划构思、组织落实到写作出版,前后刚好一年,赶得上“战地速度”。这是好的,报告文学要求的及时性是做到了,但从另一面讲可能是过于仓促,篇章的安排、语言的锤炼、不同执笔者部分的衔接都有可以再改进的地方。这可能也与三人采访执笔写成有关。除了这些小处的弱项,这本报告文学也有很明显的强项,作者写英雄几乎没有高调的笔墨,用平凡、朴实的细节和语言把感人的故事传递给读者。作者笔下的英雄,不再是与众不同的人,刘国松和他的战友就是和平凡人一样的人,接地气,生活在人民群众之中。这是主旋律写作中的新突破,也是有意义的探索。

从左翼革命文学史的角度看,自从1942年毛泽东《讲话》提出“歌颂和暴露”以来,它在作家的写作实践中凝聚为写“新人”的问题。随着人民革命的胜利,如何写新人以及新时代,越来越成为作家需要探索的前所未遇的问题。胡风有一本随笔集《和新人物在一起》,1952年出版。是他解放初到最早解放的东北地区实地考察新时代的速记,他的脑子里已经悬着这个创作头等重要的问题了,但也没有得出一套比较成熟的看法。人是恒古如此的,新在哪里?如何突出“新”呢?这问题横在了作家面前。广东作家黄谷柳《虾球传》写一个香港地“混世界”的孩子逐渐成长为游击队战士。黄谷柳的构思本来未完成,解放后的虾球又怎样变呢?作者也没有答案,作者的做法和胡风差不多,实地考察,深入生活。他主动请缨,到抗美援朝第一线去,但是他也没有走出成功的路子。作者的成功是体现在作品里的,他1966年把《和平哨兵》烧掉了。当然他的故事有另外的因素,这里不论。总之,纵观解放后的作品,在写新人和新时代这个大题目前面,能站得住的作品实在不能说多。倒是在这个题目的引导下,众所周知,走上了一条一味唱高调的路子。作家写人物,把他们从地上拔起来,托入高高的云端。英雄固然是英雄,但因其太过完美而失去可信度。文革中的“三突出”是其登峰造极的阶段。那时候的作品,对于宣传是有贡献的,但是大浪淘沙,留得下来的不多。根本的问题可能在于把新人看成是不食或少食人间烟火的人物。写新人这个问题,看起来是个老题目,但却老而弥新,依然有待于新时代作家的努力。

在如何写新人这个老题目上,《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交出了一份深具探索意义的答卷。有意思的是报告文学的作者对这个问题似乎有所思考,他们以平凡之笔去写这些站在第一线护卫平安生活的最可爱的人,不是无意中巧合而成的,而是经历过思考和探索的。《后记》写到作者的采访经历,透露出些许信息。作者动笔之前的采访中遇到一位“事迹足可感动任何人”的老民警,她对作者的提问“只是默默摇头”。作者没有告诉我们老民警摇头的意思,是不同意的摇头还是没有回答的摇头,读者不得而知。但采访者告诉我们,她是退了休又返聘回来的。无论她摇头的原因是什么,她认同并热爱她的岗位,这是肯定的。她是一位有行动而无言辞的老民警。采访者由此想到“楚囚”钟仪品德高尚思念故国的故事。这联想得当与否是另一个问题,这个细节其实传递出作者要写的人物的共同特征。他们不以动听的语言,反而以默默的行动表示一切。也许因为作者认识到这一点,他们笔下的英雄不再是充满豪言壮语的英雄,不再是被刻画得“高大全”的英雄,而是讲着朴实的语言,尽忠职守,视职守高于生命的人。

作者描写刻画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尽在平凡处见闪光点,朴实的言辞里透出震撼人心的力量。报告文学的第17章,应该就是故事的高潮了。刘国松被歹徒刺胸,险些丧命,而未能置身搏斗的刘国松的助手陈仲宝事后充满愧疚,到医院探望刘国松。这个场景可以有很多写法。按以前的惯例,抒情笔调是免不了的,点出刘国松临危不惧、视死如生和大义凛然,是必然的。但作者没有选择这种写法,却让刘国松说了一段平凡到不能再平凡的话。他对来探访的陈仲宝说,“当被送到这里的路上,我感觉血快流光了,裤腿袜子全湿了,身体特别虚弱,心想自己很可能会死掉。当时想了很多很多,一些早已忘记的画面忽然从自己脑海中闪过,特别是从警的工作和生活。那场景就像是总结,也像告别,人要死的时候是不是这样,我不知道,只知道有很多事没来得及做,很多人没来得及打招呼。”刘国松劝陈仲宝不要为自己负伤愧疚,因为“没有人能未卜先知,也没有人能保证每次出警都可以平安无事,这就是警察工作的特性。”刘国松的话,既感人至深,又特别吻合当时的情景。没有豪言壮语,但又胜过豪言壮语。它将刘国松朴实而无畏,尽忠职守的品格刻画出来。我觉得,这是全书的点睛之笔,全文之眼。

和平建设的年代与战争年代不同,很少见到惊天动地之事,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岗位,与千百万人相差无几地做事。有惊天动地之事,才配合惊天动地之笔。可以说,过往的文艺传统是从战争年代过来的,所以才在写法上用惊天动地之笔。用惊天动地之笔来写和平建设,需要做出新的探索。《刘国松和他的战友们》在这方面是做出了成绩的,这部报告文学的探索值得肯定。

                (作者为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中山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