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郭勤亮 | 一卷墨香系乡愁

更新时间:2019-12-02 来源:广东作家网

当文友杨友情告诉我:他又要出版新文集《一尘不染,心似秋月》时,我为他高兴的同时,不得不佩服他不忘文学初心的精神,想起他去年告诉我的:获得由《南方都市报》与揭阳市旅游局联合主办“行走古邑,寻美揭阳”主题旅游美文大赛一等奖的喜讯;想到他2013年出版的第一本个人文学专集《白杨心语》,那时的新书发布会还历历在目。

其实,作为好朋友,让我欣慰的并不仅仅是他在文学创作上获奖又出版文学新著,还有他在生活中取得的各种成就。杨友情不但是汕头的青年作家,也是汕头书法界的一名好手,还是教育战线上一位优秀的工作者,可以说是创业路上的一位开拓者。

六年写一本近20万字的书,对一个专业作家来说不是问题,但对一个在职场上摸爬滚打的业余作者来说就不容易了。杨友情就用了六年的时间创作出《一尘不染,心似秋月》这本20万字即将出版的书,在书稿的编排上,他是认真的、用心的,从第一辑的“一尘不染·吾心似秋月”到第七辑的“一阙风月·雅人有深致”,每一辑都用一字开头,非常吸引眼球,目录有特点且有诗意。应该说,这本书稿就是友情忙里偷闲得来的。而他写第一本专著《白杨心语》就用了20年。

在汕头,人们也许不知道杨友情是一位作家,但应该知道他是一位办教育的行家,是一位书法家。我认识杨友情很多年了,在我的印象中,他确实是一个有情人:在文学方面有情怀,在书法领域有情趣,在办教育上有情义,在生活中有情感。在他的文章里,我们都可以看到这些的影子。

杨友情很忙,忙得时间都不够用,忙的几近像转起的陀螺。好在他有一个好心态:忙里偷闲,闲中作乐。他会去旅游,去骑车,去听音乐,去写书法,去读书。于是,就有了《江南意象(组曲)》、《雁荡山,遇到久违的爱》、《属都湖》、《德安里,那清寂的时光》等文章,让他流连忘返,让我领略了诗与远方和祖国美丽的大好河山。特别是《德安里,那清寂的时光》这篇获一等奖的意象散文,写的引人入胜。有读者看后留言说:“对景物的描写,隐而不露,以象达意。文中选取的两个例子,一动一静,唱戏的动,古玩的静,意境与形象和谐统一。作者写意象散文,炉火纯青。”

杨友情也很闲,于是便有了时间读点书,读出“一卷书香”;于是他闲则游山玩水,游出“一片江南”;于是他闲则探亲访友,探出“一抹乡愁”;于是,他闲出《把生活过成诗》、《走向平静》、《喜欢就好》、《守望幸福的绿萝》、《为自己送花》等等。

故乡,是每个人心中永远的情结。习近平总书记说:“乡愁,就是你离开这个地方而想念这个地方”。是的,杨友情的文章大部分都有着乡愁的味道:大范围的乡愁、小范围的乡愁,淡淡的、浓浓的。他16岁到镇上内宿读高中,再去武汉读大学,后来参加工作正式离开了家乡。虽然在家乡生活的时间不长,但他对故乡、对亲人都有着深厚的情感,在他的字里行间,都流淌着对家乡和亲人的热爱与眷恋。在《赤岗港,我童年的港湾》中他发出呐喊:“我从来不相信自己家乡的港湾会变窄,水位会变浅,船只数量会变少。”那曾经的美好只能回忆。在《门前的池塘》、《乡下清明》、《二十年后的神曲》中,我们能读到作者纯朴的童年和善良的人性。

古人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杨友情一直就喜欢书、爱读书,小时候买不起“大部头”名著,就买一本一毛钱的连环画。为了“充饥”能买到更多的连环画,他就把过年家里亲戚给的零花钱都攒起来,看完一本再买一本。正是有这样如饥似渴的学习精神,奠定了他的文学基础和素养,以至成为一个教育培训机构的校长和书院的院长。在《一尘不染,心似秋月》一书里就有多篇文章写到他爱书、读书的经历和感受,如:《翻书,是最美的声音》、《我最喜欢这个角落》、《买书记·续篇》、《骗来的书》等等。他说:如果说阅读是世界上最美的姿态,那么翻书就是世界上最美的声音了。在《买书记·续篇》中,他买书不惜重金;在《骗来的书》里,他为了得到心爱的书不择手段,终于心想事成。

 杨友情的文章有真情实感,充满着生活的气息,场景描写生动形象。有捉虾、送猪肉、拔秧苗,也有替人写信等等,他的文字渗着生活的隐痛以及心灵深处的感伤。读杨友情的文章就是读他的生活和人生,在有趣的同时也感受了辛酸,但也读出了他的顽强和智慧。是的,杨友情今天的成就来之不易,少年艰辛的生活锻炼了他吃苦耐劳的坚强意志,而少年生活的艰辛也给了他成长成功的动力。正如他在文章《爸爸的伤疤》中写道:“在任何困难情况下,如果得不到别人帮助时,都必须靠自己的力量去解决,千万不能退缩,也不能放弃,更不能怨天尤人。”在《卖秧苗》的“任何时候生活就像一把锁紧的门,只有想尽办法去撬开,才能见到想要的美好。”这就是生活。

《一尘不染,心似秋月》一书的作品,作为一个业余作者来说,整体是不错的。中国作协会员、河北省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徐淙泉老师在看过杨友情的作品后,也给予充分肯定。在当前这个经济快速发展的年代,大家都在创业、掏金的喧嚣环境中奋力前行,杨友情能闲下来静心搞文学创作,是值得点赞的。我想:这可能也是他把文集命名为《一尘不染,心似秋月》的原因。当然,他的文章也有一些不足,需要以后在创作中进一步丰富和提升。总之,学无止境,作为一个在文学上有追求的业余作者,杨友情在文学创作上还需要继续学习,不断提高。

认识杨友情多年来,多次参加过他举办的各项社会活动,从他的身上和文章里,我都能感受到年轻人那种热爱生活、积极向上、不屈不挠、开拓创新的正能量。这是很可贵的。今年,他又创办了牛劲斋书院,也是牛劲斋文化艺术培训中心创办16周年,希望他在文学创作上也永远牛下去,为大家呈现更多更好的文学作品。

接到友情要我写序后,由于时间紧自己事情多、水平也有限,只能走马观花的看了下书稿,谈谈我的一己之见。至于《一尘不染,心似秋月》一书的作品到底如何,还要读者自己去感受去评价。最后,我想用青年诗人、中国作协会员谢海衡先生的一首诗词作为这篇序的结尾,与杨友情和读者一起共勉:“莫问金宫锁几春,青衫饮露笑风尘。一笺文字深如海,从此新人换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