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广东省有为文学奖第三届“桂城杯”诗歌奖获奖作品推介(一)
更新时间:2019-12-18 来源:广东文坛
《蜻蜓来访》
●作者简介
舒丹丹,70年代生于湖南常德,现居广州。中国作家协会会员。著有诗集《蜻蜓来访》《镜中》,译诗集《别处的意义——欧美当代诗人十二家》,《我们所有人——雷蒙德·卡佛诗全集》,《高窗——菲利普·拉金诗集》。曾获广东省有为文学奖“桂城杯”诗歌奖金奖、“澄迈•诗探索奖”翻译奖、罗马尼亚雅西市“诗歌大使”称号等。
舒丹丹是当代诗坛诗译俱佳的诗人和翻译家。她的写作是生活的淬炼和对存在的思考和诗意发现,体现了一个汉语写作者如何有效汲取汉语传统及西方现代主义以来的诗歌养份,以汉语的方式优雅地表现。东方式的生存、精神以及西方哲思启示和自我提升的交融,成就了她具有质感的诗歌写作。她提取了生活中富有活力的部分,通过它们激活了被日常拘拌的生命,饱含着独特的人生体验与生命感悟,作品散发出令人喜爱的人文气息,体现了“中西传统与个人才能”的诗歌观。诗集《蜻蜓来访》选录了作者2008年至2016年的诗歌172首,分为六辑。诗作题材广泛,鲜活有力,充满生活的新鲜细节和生命的律动,语言的从容自若下蕴藏着对世界和自我的隐秘的对话和启示。
●作品点评
纵观舒丹丹这些年的写作,和解、信任与怜惜,一直贯穿始终。这种根植于日常生活里的情感丰富而饱满地凸显着诗人对这个世界的理解,一切自然物象在舒丹丹的笔下都能获得拯救,被赋予了别样的存在价值和意义。她的诗不仅仅是她打探世界的触须,更是她对自我的发现或启发。因此,对眼中所见事物的描摹只是一种表象,诗人更看重的是隐匿在表象之后的思辨的力量。
——张执浩
读舒丹丹的诗,我就会想起一个我推崇的诗歌观“传统与个人才能”(T.S.艾略特)。说更具体些:舒丹丹的诗不仅给我一种宁静花园的感觉,即中西古典诗歌传统如花般开在她的花园里;也让我产生一种夜色里“桃核”的神秘,这一神秘正是她个人才能的闪光。
——柏桦
舒丹丹有着自己的文字,语言中到处都是天然的光亮与静美。她的神思可以去到鲜为人知的地方,但她又沉浸在甜蜜而又苍茫的记忆的光影里。她在替自己的影子说话,但她使用的词语和音调又总是组合成了她本人。她是优雅的,也是寂寥的。
——雷平阳
●精华选读
与海浪鸥鸟共度一个下午
面对大海尽可放弃言辞,
平静或激荡,都有海浪替你说出。
只需走进薄薄的潮水,加入到
那网一般倾覆的鸥声中,
立定,看细浪一遍遍安抚沙滩,
远处一只鲸鱼突然喷射水柱,
撕开海面柔软的蓝绸。
或者踢掉鞋子,当潮水收拢夕光,
与奔跑的影子追逐,
偶尔被贴地而生的海草或贝壳
轻轻扎一下,如同遭遇生活
暗藏的尖刺:一切都是馈赠。
仿佛听从一种神秘的自然教义,
巨大的美与安详将你俘获,
令你噤声,失忆——
没有痛苦值得想起,也没有夙愿
需要许下。直到天空矮下来,
鸥鸟栖落又飞起,为你停留在
一个合适的高度。
月夜闻鹧鸪
溪对面的山崖上
瀑布在唱歌,在月下
溪这边的人儿,睡着了
梦里头听见鹧鸪声
一只鹧鸪住进身体里
心儿飞过柳树梢
随你骑马过山崖,随你撑船
下河滩,掐一把虎耳草绿莹莹
歌声再好莫当真呦
今天唱给你来听,明天唱给别人听
溪对面的瀑布,唱了三年零六月
溪这边的月光,碎了一身
《万物皆有秘密的背影》
●作者简介
蒋志武,湖南冷水江市人,青年诗人,中国作协会员。有诗歌刊发于《诗刊》《人民文学》《中国作家》《青年文学》《钟山》《大家》等刊物;诗歌入选《扬子江评论》2018年度文学排行榜及多个诗歌选本,曾获《鹿鸣》年度诗歌奖,深圳青年文学奖,出版诗集三部。
该诗集精心挑选了诗人2015年至今发表在《诗刊》《钟山》《天涯》《山花》《芙蓉》《作品》等多种刊物上的诗歌123首,诗歌涉及到乡土、城市、时间、哲学、人性,空间等多个题材的写作。诗人的写作关注现实,审视人性,让诗歌在一种无境的状态下直抵人心,体现了有其独特的艺术个性。
●作品点评
蒋志武的诗语言浓缩简练,想象新颖奇特,意象密集生动,充满了隐喻和象征的意味,这些初步形成了他诗歌的语言风格,我们可从这本诗集窥见一斑。
——周航
在诗人蒋志武的笔下,阅读和写作的作用从来不是提供虚幻的抚慰,而是尖锐地触及到内心“从来没有热闹过”的事实。这对乡愁的深度描写触及到诗歌的本身,也触及到他内心最深处的体验。
——远人
蒋志武诗里所呈现之物,大多细节丰满,形象逼真,皆有鲜活美感,皆为我们日常触摸之真实存在。他用这些实在之物和及物的修辞艺术,不断触碰自身,持续抵达生存真相,有效地粉碎了人生虚无之论。
——凌之鹤
●精华选读
晨光射过窗棂
诱人的时刻,晨光射过窗棂
绿蛇吐出信子
一片终结者的时光停留在对面河床的沙石上
黑夜抵达绝境
在夜间我们解散的部分被再次拼凑
继续匍匐于命运的原乡
光,对于表面的认知总强于人类
门后的鹰羽被灰尘覆盖,光直射它们
但光并没有解释内幕
因此,一只鹰,当灵光再现
飞回旧巢比飞翔天空更快活和自由
晨光,窗棂,两个具体的事物
一个虚晃,一个真实
我需要虚晃来蒙蔽看世界的眼睛
我需要真实来安慰看世界的心境
当晨光射过窗棂,我和世界重新相爱
来历不明的爪子将我置放于
巨大的鸣响之中
一本寂寞的书
想为一本寂寞的书
打开一个缺口
想为一个人在生活的河床上
加一道门,防止丢失
或者被他物所伤
十年前,被阅读过的一本书
封面发黄,作者还活着
现实加重的人生,如履薄冰
我在书中信仰的哲学,主义
十年后,我们彼此享受孤独
一本书,在成为名著之前是寂寞的
一本书,在成为名著之后也是寂寞的
因为寂寞,才让时间固定
让大地辽阔,让一本书成为历史
一本寂寞的书是寂寞的
写这本书的人,从来没有热闹过
此生,是幸福的
暗中的神在帮衬我的生活
黎明伟岸,我信仰的宇宙之光
和穿过高堂的死亡
是母亲圣洁的什物,怀胎不易
我是母亲最光荣的出生
梅花盛开,一切生命都得到释放
此生,我拥有的宽恕,有爱也有恨
未知的,我的头骨会钉在哪一根方木上
将是我最终抵达的翅膀
我享用过的钻石,文字,姓氏
都是我的福气和不朽的符号
此生,我是幸福的
体内积压的一切是幸福的
《独脚站立的人》
●作者简介
泽平,80后,青年评论家、诗人。民刊《领悟》杂志执行主编。著有诗集《在时光与落日之间》《独脚站立的人》,评论集《在时代的暗夜中穿行:80后诗歌考察》等。入围第二届“诗探索·中国新诗发现奖”,获得东莞文学艺术精品奖等奖项。现居东莞。
诗歌集《独脚站立的人》在很大程度上呈现了80后这代人共同的内在情态。时代在变,这代人的生存体验和情感呈现都与以往的诗人有了很大的不同。诗集从个人的体验出发,希望以此折射的是生活在当下的青年诗人的内心世界,他们的欢喜和忧愁,以及时代加诸于他们身上的种种遭际。在内容上,主要涉及时代、情感、事物、日常、自然和乡土等。诗人以“万物有情”的眼光去观照世界,让万物在语言和诗意中复活。同时诗人也能从80后这代人的生存境遇中去追寻时代的意义,在城市与乡土,孤独与远方,古典与现代的多维度中去思索一代人的来时之路,也努力眺望一代人的未来。
●作品点评
泽平的诗,以赤诚为底色,一如他的为人。他对世间万物的观察,对自我经验的表达,对写作技艺的追求,由此而凝结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这个尚未完全定型、生生不息的诗性世界,令人瞩目。
——李德南
泽平有一双诗人的眼睛,善于捕捉生活的空缺、食物和它们的影子。他置身在布满尘埃的人世间,就像一个独脚站立的人,以禅修的姿势,在世界与“我”之间,保持着摇晃而坚定的距离。
——林培源
如果在古代,泽平应该会是一个永远的牧羊少年,单纯而固执,把诗写在淡黄色的信笺上,草树云霞,天涯小镇,将一生的痛与爱都镌刻在时光里。与往昔所有被低估的诗人一样,泽平不动声色,一直活在他的诗歌王国之中,那里有他的湖光山色,生活待他以贫乏,他还之以笑脸。
——陈崇正
●精华选读
情书
亲爱的鲟,我要去月影城了
听说那里很冷,只有蓝色的冰
此刻,我坐在梣树上
给你写信
整个夏天,突然空空荡荡
像旋转木马上,美好而恍惚的音乐
古德曼鱼
古德曼鱼都有一张娃娃脸
用三条腿走路,偶尔上岸来
晒晒太阳然后在日落时分回去
古德曼鱼有时早上就出现在你的门口
在你开门的时候向你问好
顺便吓你一跳
古德曼鱼爱抽烟,它会坐下来
装出沉思的样子,慢慢吐出烟圈
古德曼鱼从不对你说起寂寞
对于自己的长生不死,它总是沉默不言
下在时间中的雨
下在时间中的雨:冷漠、散淡
独自离开黄昏走向深渊
愈宽广的地方愈容易染上伤寒
当你说起风
那远在内心的伤就一再发作
总是这样:在下雨的夜
一个人需要对所有陌生的时间敞开
无限忏悔或再一次胡作非为
但这些都不是重点
当你闭上双眼
谁曾在你的风暴中出现
白鸥
那一年。我坐在水边
你还没有来,晚霞也没有
只有一支远远的歌,在反复吟唱
像灰鹞在林间跳跃
像风想念秋天的草尖
我看不见过去,也看不见
生活的迷雾。没有人告诉我
寂静的海岛
也可以是倾斜的地平线
如果不去分辨
我可以在平静的日子里思念
也可以在深深的海水中:抵抗风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