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南方+ | 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举行,公布25部扶持作品名单

更新时间:2020-05-27 作者:黄楚旋 仇敏业来源:南方+

26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协举办的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推进会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行,会议由省作协主席蒋述卓主持。

微信图片_20200527090811.jpg

推进会现场。南方日报记者 黄楚旋 摄

会上公布了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创作选题扶持名单,包括长篇报告文学13部,分别是:

张宇航、周西篱、宋晓琪《南国战“疫”》、林渊液《被遮蔽的和被神化的——东方文化复魅与中医抗疫纪实》、曾平标《道路与梦想——广东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纪实》、许锋《新战地英雄》、杨黎光《脚印——人民英雄麦贤得的一生》、王敏(冰可人)《华强北——深圳奇迹创造者》、周齐林《共饮一江水:东深供水工程报告》、姚燕飞《院士卢永根》、刘迪生《春风里的橄榄枝:一个深圳警察的非凡故事》、陈培浩《红日春涛耀韩江:左翼革命家李春涛一门五杰历史纪实》、周晓瑾、周伟兵《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李迅《赤血——邱东平的战斗人生》、谢友义《阮啸仙》(暂定名);

长篇小说2部,分别是:陈剑兰《代理支书》、张黎明《细妹:与深圳一起成长》。

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扶持名单也同时公布,包括长篇报告文学2部,分别是:黎彩娟《触角》、董志谋《大铲的神话》;

长篇小说8部,分别是:曾铮《聚光灯》、李衔夏《无无》、旧海棠《假日》(暂定名)、陈崇正《美人城手记》、李会展《平乐巷》、谢小灵《原野记忆书》、徐肖楠《红角杨别墅》、梁宝星《海边的西西弗》。

本次扶持的25部作品中,主要为抗击疫情题材、脱贫攻坚题材、粤港澳大湾区题材、改革开放题材、红色革命题材等,紧扣时代脉搏,服务国家战略,“粤味”十足。

会上还举行了签约仪式,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代表省作协分别与2020年广东重大现实题材和红色题材创作选题扶持作者、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精品创作选题扶持作者进行了签约。

微信图片_20200527090821.jpg

张培忠与扶持作者代表曾平标进行签约。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中国作协副主席、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长、中国作家协会报告文学委员会主任何建明应邀作专题报告,何建明从中国报告文学的特殊性、广东报告文学的特殊性、报告文学作家的特殊性三个方面展开演讲。

会上,张培忠通报全省报告文学创作情况。“报告文学历来是广东文学创作的优势门类。”张培忠表示,在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一大批优秀报告文学作品以浓郁的岭南特色、岭南气派、岭南风格,成为广东文学的形象使者。

微信图片_20200527091002.jpg

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通报全省长篇报告文学创作情况。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张培忠介绍,广东文化先贤梁启超的《戊戌政变记》即具备报告文学雏形,此后一大批描述广东农民运动和中国大革命重要事件的文章,“充分体现了广东报告文学因势而谋、与时俱进的特质。”

张培忠评价,承接广东改革开放“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一系列改革开放题材的报告文学作品充分体现了广东报告文学作家秉笔直书、知行合一的特质,生动展示广东这片土地上激荡人心的创造奇迹、创业英雄和创新故事。

张培忠还提到,为适应读者需求变化,不少优秀报告文学作品通过跨媒体传播,更好地发挥了报告文学的社会功能。他还指出,报告文学创作与理论研究目前仍存在一定短板,亟待文坛发出文学创作及理论评论强音。

“因此,报告文学作家要振奋精神、精益求精、锐意进取,以正确价值观书写中国故事、倾力打造重大题材扛鼎之作、推动广东报告文学出新出彩。”张培忠鼓励,作家应用艺术的眼光捕捉时代发展变化,用文学的笔力激发创新创造,以报告文学特别是长篇报告文学创作的丰硕成果回答好时代之问。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黎光还在会上介绍了创作经验。杨黎光总结,他的报告文学创作主要分三个阶段,从写人物、写事件再转入思辨体系列写作,在不同创作题材、风格和文字表现上都作了不同的尝试。

微信图片_20200527091019.png

鲁迅文学奖获得者、著名报告文学作家杨黎光介绍创作经验。南方日报记者 仇敏业 摄

“作为一名作家,要有勇气不断地尝试、挑战自己。”杨黎光谈道,创作一定要有激情,才能突破可能遇到的困境;要用心观察、归纳社会的变化,在浩如烟海的信息中找到值得开掘的题材。

“有这么多作家报选题、从事报告文学写作,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杨黎光说,广东地处改革开放前沿,是报告文学题材的“富矿”。他建议,作家要沉下心来,深入开掘、吃透所选题材,积极投身社会现实,不断自我超越,以思想的火花激发创作的激情。

【记者】黄楚旋

【摄影】仇敏业

【统筹】郭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