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李楠|《草知道的泥土往事》
更新时间:2020-07-09 来源:广东作家网
书名:草知道的泥土往事
作者: 李楠
出版社: 四川民族出版社
出版年: 2019年5月
定价: 32.00元
装帧: 平装
ISBN: 978-7-5409-8391-8
【图书介绍】
这是一部90后作家李楠第一本散文集。辑录了作者2010—2017年在海内外刊物发表的部分散文作品,在物欲膨胀与快消经济理念当下,如何静心看待身边变迁中的人事物,将人生遭际糅以文思心绪。作者从90后写作者的视角,记叙历经的农村、城镇、都市生活的多元变化,带着大地的骨血与呼吸的脉搏,见证文字与生命共同的蜕变。
【作者简介】
李楠,1992年生于广东汕头,广东省作协会员,珠海市作协理事,珠海市写作学会会长,文学创作中级职称。作品见于《作品》《散文百家》《青年作家》《美文》《散文诗》《鹿鸣》《都市》《椰城》《南叶》《大观》等期刊。曾获“广东高校校园作家杯”短篇小说组二等奖、“第四届广东省大学生写作大赛”一等奖、汕头市第七届桑梓文学奖二等奖、珠海市第三届苏曼殊文学奖、珠海市“母亲节征文”一等奖、第二届红棉文学奖散文三等奖等奖项。
后记
遇见八年间所有的自己
距离二〇一〇年第一篇文字发表至今,已经八年过去,我将二〇一七年之前发表的大部分文章遴选排布,像是目睹自己的孩子长到了八岁,他从稚气未脱,到求学,再到谋生,眉宇间流露出一股陌生的熟悉感,最终长成了自己的模样并拉扯到了不大不小的岁数。
于文字,我心存敬畏,因文字的本身便是宗教,是人学,是心学,是性灵的显化。
我曾渴望创造一处供旧日栖息的界域,那里的夜晚不会天明,日月星空永恒共处,可以住进去我的童年、少年、青年乃至今后的中年与老年,那样,在我余下的时光中可以时不时造访,让曾经的我牵引后来的我重温走过的路,在那条路上,遇见曾经的所有的自己。
如果说宗教的力量在于命名人世,在于定义人性,那么文字也是如此的。文字最是不辜负所有写作者的原始寄托,我因而在逼仄的生存空间中找到了缓冲地带,借由曾经的时空拓印下鲜活的可以触碰的自己,在往后有限的生命时空里,自己的存在都变得有价值起来。时刻背负着过往的自己,审视当下的自己,才知道未来的自己该前往何方并活成什么模样。
散文是我尤为钟情且着力最深的体裁。大抵是为其自由的风骨、气节所折服。如果真要为其下一个狭隘的定义,我觉得散文,或者是我笔下的关于散文文体的创作追求,应该是包容的境界。海纳百川,壁立干仞,以个人相,去包容众生相,以众生相,去尝试碰触一些临界点,包括时代下的温度,万物核心的情绪,人性的迷与悟,去揭开命运笼罩下的迷雾的真容。我写下的句子,即是拓印时空节点的自己,也是剖析当下魂灵的过程,是与自己内心的对话并传递给读者一点情绪观想。
这本集子,像一面镜子般映照着我这八年来的心路,这里面,有少年球学的意气,有生存谋生的艰难,大抵可以看做是特定时间下自我的救赎历程,我拜托父亲为我写序,为他出走八年的孩子,站在熟悉的阁巷,招呼孩子回家。
依据时间的大致脉络,我按倒序的线索将这些篇章大致分人“庭前花落”“方寸他乡”“青葱似火”三个小辑中。
“庭前花落”取自我很喜欢的禅言“人心是不待风吹而自落的花”,大抵包含着对当下生存遭际的慨叹与衰朽往事的不舍,花落的已是过往,人心也终不敌尘埃落定,目睹着生命轨迹的演进,一些难以继续前行的人与事免不了相继崩析,让我曾经迷失在仿徨与痛楚中难以自拔。我似乎在一夜间长大,没有任性、天真与烂漫的过渡,直面生活,从脆弱变得坚强。为了背负,为了铭记,为了前行,把落英化为符号种进文字,是最好的在场见证。
“方寸他乡”主要是结合“生活在别处”的视角,从这辑来讲,“他乡”又包含两种层次:一种是地理界域上的客观“他乡”,一种是心理出走上主观的“他乡”。但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基建在漂离心绪上的,在浮光掠影中,在走马观花中,去接纳并谋求方寸空间内视野的以及心灵上的安置,但这种安置又是错位的,是不得已而为之的。所行得见所思,生活在别处的思考,让我更看懂自己的本心。
“青葱似火”基本上是我高中时期发表的作品,多是比较传统的“豆腐块”文字,看着作品变成铅字刊登出来,对于一个有文学梦的孩子,心中的赤忱如野火燎原般熊熊燃烧。这些文字我都遵循父亲的做法,从样刊上剪贴摘录在一个本子上,许多样文还曾工整地誉写在笔记簿上,偶有闲暇检视,纸张有的已泛青黄,恍如昨日,似梦一场。尽管这些少年文字限于笔力、经验的不足,略显毛糙,但大抵还是保留了那份本真的少年意气。
一路梳理下来,站在八年的分岔口上,也看到了许多停滞与执念,需要正视,需要放下并释怀,我在此刻吹响集结的号角,将八年间散落在各处的自己召集到一处,我们彼此相顾,化作微微一笑,一切的生活仍在继续,尽在不言之中…
二〇一八年岁末写于珠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