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中国产业脊梁》创作分享会:文学要有大时代的温度
更新时间:2020-09-14 来源:顺德作协
9月13日下午,岭南秋日的空气中氤氲着桂花的芬芳馥郁。由顺德区容桂街道宣传文体旅游办公室主办,顺德区作家协会、容桂文学会承办的“时代的热度与文学的温度”暨《中国产业脊梁——疫情下顺德制造业困境与突围》创作分享会在容桂文化中心召开。据主办方介绍,本次活动系2020年容桂工业文学季暨第二届“容桂总商会杯”草明工业文学系列活动之一,后期将陆续推出作家采风、文学座谈等文艺活动。
《中国产业脊梁——疫情下顺德制造业困境与突围》是2019-2020年佛山市文联重点文学工程之一,该书作者梁树华在分享会上真情吐露说:“我对顺德这座城市充满了深厚的情感,从我进入这座城市的那一天起,我就已投身这座城市的产业经济发展及社会发展的洪流之中。在这座以改革著称的城市,我见证了许许多多对广东乃至中国产业经济都有巨大影响的重要事件,比如产权制度改革、大部制改革、村级工业园改造升级等等。时代的热度需要文学的温度,对这片土地的热爱和认同促使我去书写这个伟大的时代,这本书是我对顺德工作生活18年奉上的一份特别的‘成年礼’。借这本书的文字,我要向这片806平方公里的土地致敬,要向企业家与无数的产业工人及生活在这片土地的杰出精英们致敬。”
顺德作家协会主席吴国霖对本书的策划及创作贡献了诸多建议,他中肯地表示,《中国产业脊梁》是顺德作协2020年重点策划的报告文学优秀作品。这本书从大格局、大视野来考量“中国制造的产业力量”对整个中国疫情战局的重要影响,是顺德作家敏锐洞察生活、用细腻笔触书写时代重大题材的成功之作。
“在当下及未来相当一段时间内,无论是对新冠肺炎‘全球大流行’的危机应对,还是就中国产业经济的发展转型而言,梁树华的这本《中国产业脊梁》都有相当参考价值及借鉴意义。”珠江商报副总编辑马志良直言,2020年如果没有为影响世界的新冠疫情留下片言只语的文字和记录,那一定是作为一个媒体人的失职或者的羞耻。所以,首先要感谢顺德这个地方,在关键时刻用挺起的产业脊梁,给了我们书写的题材和冲动;其次要感谢梁树华先生用笔墨追逐疫情的敏感与坚持,给了我为他的作品作序的力量。
作为《中国产业脊梁》一书的责任编辑及出版方代表,岭南美术出版社副编审王效云点评说,一边是疫情传播的风险,一边是经济发展的齿轮按下暂停键,民生安定问题迫在眉睫,天平的两端该如何平衡?疫情突发,出版界迅速反应,短时间内大量疫情相关书籍强势面世,这其中画册、防疫手册、人物传记类图书井喷,但疫情困境下产业经济的突围担当类图书为何寥寥?梁树华先生以作家的细腻、以企业管理者的严谨、以媒体人的敏锐,书写顺德制造业在危机中以“小齿轮”带动“大齿轮”的中国产业力量,书写政府和企业共克时艰的责任意识和社会担当,何尝不是一种文化责任和文人风骨。
珠江商报评论部主任朱佳发有感而发评论说:“‘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这是疫情期间传播最广,最为激励人心的一句话。而梁树华先生疫情期间的挺身而出,是用他敏感的心灵、深邃的思考,进行着席卷全球的新冠疫情期间中国产业如何挺起脊梁的宏大叙事,体现着一名制造业从业者和文字工作者的双重担当。”
在顺德作家协会副主席王维看来,《中国产业脊梁》一书是站在一个宏观的视角来记录下此次“庚子之变”。在宇宙苍穹里这颗蔚蓝星球上,806顺德平方公里的顺德只是世界地图上的一个“点”。梁树华先生站在这个点上眼观世界,他从疫情的生发、蔓延、扼控,到人们生活生产的停顿、困扼、踟蹰、解封、恢复进行了全景式的书写和记录,其中书写的大量案例和引用到的资料,详实而权威。
梁树华在现场动情分享创作本书的细节:“写作本书对我是一个巨大的考验和挑战。收集资料、采访、整理、写稿、修改等等,平均下来,每天约要完成4000字左右的篇幅——这是一次难忘的穿越,这将与我18年前的那次接近300公里的穿越,一同成为我与这座城市休戚相关的记忆路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