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王俊康 | 孩子乐用的“精神奶水”

——读陈子典著《新广府童谣》

更新时间:2020-12-04 来源:广东作家网

当“新冠”在中国大地上被扼制住,渴望春天百花盛开的时候,2020年7月,广东儿童文学的大花园里,一枝“童谣之花”便出墙了!8月,我收到了从它的“童谣妈妈”手里寄来的《新广府童谣》。

这个“妈妈”是男的,老教授、著名诗人陈子典,我们的老朋友啊!

童谣,是人生最初的读本,它的思想和语言会影响孩子的成长,是基础性的“课本”,好的童谣和儿歌,确实伴随人的一生,犹如母亲给婴儿喂的奶水,会让孩子健康成长。

《新广府童谣》真的是一朵花,彩色的,读起来香香的。

禁不住打开读起来。广府,也是广东呀,用广东话读,有岭南韵味。仿佛来到一群孩子中间,望着高高的扭着细腰的小蛮腰,放声朗诵:

有座高塔平地起,

身材高达六百几。

白云围住小蛮腰,

百丈高楼喺脚边。

…………

一首首读下去,自己似乎也变成了一个小孩子。看着漂亮的插图,品着一个个生动活泼的汉字,还有那粤味十足的地方特有词句,似乎正在广州旅游,正在参观崭新的建筑,嘿,别动,那些走动着的小动物,那些勃勃生机的花草树木,在眼前一一出现;抬头看到了广阔的天空,看到了一望无边的海洋。那些写小孩的事,好像是我们自己正在做的事——我们也是小孩呀!

我真羡慕陈教授,难道他写这些童谣时,也变成了十岁八岁、十来岁的孩子?能用童眼看世界,看得那么清晰;能用儿童的想象构思,安排得那么奇妙;能用儿童的语言来写,写得那么有趣;表达出儿童这么多的情趣,一幅幅图画像活了起来;传达出那么深的情感、那么逼真的形象。

不对,我看他的头发都白了,他写了大半辈子了,童心永不泯哟!

童谣是一边唱一边玩吗?好有节奏感呢!在短短的一首童谣里,他带我们去看现代化的高楼、马路,去看广州独有的广州塔、大学城、越秀山,去体会中国特有的年节,去大自然里与小动物、小植物交朋友,教我们自己的事自己做,特别体会到我们是新时代的祖国花朵,我们要像广州的《红棉树,顶呱呱》,要像《松树老公公》:

松树老公公,扎根山岭中。

身披鱼鳞甲,敢抗强暴风。

唔怕霜雪打,常年绿葱葱。

我话佢顽强,似个老英雄。

陈教授写的童谣,既有时代内容,又有巧妙的表达方法,读起来又顺口、又押韵,广味甚浓。全书用了不少地方特有的词语,如:

翻学校(返校),畀佢(给他),细路(小弟弟),飞发(理发),细佬哥(小孩子),点能(怎么能),边个(谁)

我们广东的孩子,读起来特别亲切,特别有趣。有时还会边读边笑,因为这些童谣有一种幽黙感。

幽黙感是这本童谣的一大特色。你看那只蜗牛去上学,背着书包慢慢地走,还要一路走一路东瞧西望,去到学校大家都放学了。我翻译成现代汉语——爬到太阳落山,刚刚到学校,糟糕,糟糕,学校放了学!

把蜗牛的形态、动作、个性和心理活动都写出来了,真正把蜗牛写活了。

为了让两种相反表现的现象更加鲜明,陈教授使用了对比法,如《靓与丑》:

洗洗面,照照镜,

看下靓唔靓。

唔洗头,唔洗手,

个个看到都话丑。

孩子们都会有些小毛病,童谣作了善意的批评,对一些有缺点的小朋友会起到警醒的作用。小孩最得意的是有朋友,如果你不讲卫生,别人就不喜欢你,没人做你的朋友是很难受的哟。童谣《着衫唔扣纽》这样写:

着衫唔扣纽,邋遢唔洗手,

着鞋唔绑带,口水鼻涕流。

唔整齐,唔干净,

无人同佢做朋友。

读了这样的童谣,那些不讲卫生的小朋友,就会想办法洗刷干净,穿戴整齐,好找朋友一起玩儿。

有些童谣会带有讽刺的意味,这种讽刺很温情,让你读着童谣,自己也笑出声来,不好意思,赶紧去理发。如《头发长长》:

头发长长唔去飞,

似团乱草头上堆。

麻雀做窦嚟生蛋,

孵出雀仔往外飞。

满头乱发,又长又脏头发的小朋友,读了这样的童谣,你还不快行动起来呀!

这些贴近孩子生活的童谣,让孩子既有亲切感,又受到教育。

为什么这本童谣,那么受欢迎?其中一个秘密是作者运用了童话手法,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形式。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可以跟人说话、交流,都会有感觉。用拟人法写的《小花洒》就是一个例子,不写“我拿小花洒淋花”,而是写小花洒“帮我淋树又淋花”,树苗花苗会点头,还会称赞我“好娃娃”:

小花洒,哗哗哗,

帮我淋树又淋花。

树苗花苗点点头,

赞我係个好娃娃。

“小花洒”也像人一样会做事。这个拟人法,就把它写活了。

《画乌龟》里面,我们画的乌龟“会爬落水”;《小风筝,手上牵》的“小风筝”去探望云姐姐,等我长大后“飞到天空来相见”。都运用了童话手法,读起来特别有趣。

在童谣里面,陈教授还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让句子生动有趣,思路开阔。《踢波》踢得多,“细路变成大哥哥”;《数高楼》“数来数去数唔晒,高楼匿喺云里头。”都是夸张的手法;《小雨点》用的是排比,一连三句写小雨点落在公园、池塘、田野里的情形,让花儿呀、鱼儿呀、种子呀都动起来了。《太阳和月亮》写太阳和月亮捉迷藏,是拟人法。《白云白,蓝天蓝》好似海上漂白帆,是很有诗意的比喻。有兴趣的小朋友,学写童谣,也可以学一学陈教授,把各种修辞用到童谣里面,更增加情趣和形象感。

陈教授的童谣有非常清晰的主线,就是用正能量影响、塑造、培养我们的后代,热爱祖国,热爱我们居住的城市、乡村,把我们生活的环境建造成幸福快乐的乐园,作为新时代的儿童,我们要把自己锻炼成为思想上进,热爱家乡、爱党爱国的接班人。但这些思想意识又不是用硬梆梆的构思和语言写得干巴巴的所谓“诗”,而是用非常生动具体的形象,非常儿童化的有趣语言,引导孩子向上,当我们朗诵这些童谣时,心间就像流淌着一条热烈而甜蜜的小溪,把心胸里的一些杂质去掉,把一些优秀的精神沉淀下来,变成自己的血肉,融化为自己身上的细胞,助力自己健康快乐地成长。

这样的创作旨意,融化在字里行间,成为每一首童谣的灵魂。

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在朗诵过程中,潜移默化地进入孩子们的情怀,成为孩子们喜欢的美餐。

写儿歌或童谣,坚持正能量的创作是陈教授的一个特点,同时,他的语言,确实到了炉火纯青的高度。我有时想,这么高年岁,怎么会写出这么小的孩子的语言?有什么秘密?是怎么修炼成功的呢?

因为我也写过儿歌、童谣,知道“语言”是一个大关口。没有童眼去看,没有童心去思量,没有童言去写作,绝对写不出这样的童谣。用大人的口气装模作样来写是装不出来的。

而且,写童谣不是写成人诗,任由作者发挥,而是写给孩子看,孩子读,你的儿歌、童谣的语言像大人说话,孩子绝不会喜欢。

不要以为写给低幼孩子看、低幼孩子读,就可以随着成人的意愿发挥,不行的。像陈教授写这本童谣,写出它内容的美,语言的节奏,写出孩子们喜欢的情节,写出孩子们能接受的思想,真的不容易,陈教授修炼了几十年,写了不知多少儿歌、童谣,已经达到顶级水平了,所以,他能拿到全国奖,他写的儿歌童谣能代代相传,就证明了写儿歌童谣,决不是一些人说的不屑一顾,而是一种特殊的艺术,一种供给子孙万代的精神食粮,跟妈妈的奶水一样,是孩子们必备的“精神奶水”!

(2020年12月2日写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