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在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上的主旨演讲

更新时间:2021-01-26 来源:广东文坛

(2020年11月19日)

中国作协副主席、儿童文学委员会主任 高洪波

今天,由中国作协儿童文学委员会、广东省作家协会共同主办的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在这里举行。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对高峰论坛的举行表示热烈的祝贺,对出席峰会的各位作家、专家和文学工作者致以崇高的敬意!

粤、港、澳三地一衣带水。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是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也是推动“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举措。在习近平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下,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风生水起,宏伟蓝图正化为铿锵行动,美好愿景正变成生动现实。建设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少年、儿童是未来的接班人。不久前,习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深情地指出:“要充分运用粤港澳重大合作平台,吸引更多港澳青少年来内地学习、就业、生活,促进粤港澳青少年广泛交往、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强对祖国的向心力。”在这样的背景下,召开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高峰论坛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经济繁荣地区,历来是文化活跃、人才辈出、成果纷呈的地区。儿童文学作为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在少年儿童思想道德建设、意志品质塑造和心灵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向儿童、面向社会、面向未来是儿童文学的根基,新时代呼唤着粤港澳大湾区儿童文学新发展、新作为、新探索、新突破,走出一条超越常规的路径。

借此机会,我谈三个话题,与大家交流。

一、粤港澳地区是中国儿童文学的重要版图

我们都知道,中国儿童文学是伴随着“五四”新文学运动而诞生的,百年来生机勃发,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间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创造了一个史无前例的“黄金时代”。新世纪以来,在传统图书出版面临困境的大背景下,童书出版却逆势上扬,总量和品种逐年增加,常年以两位数字增长,迎来了童书出版的繁荣景象,包括我们上午讨论中说到疫情中的出版,好几位出版社的委员们也介绍了该情况。它从一个侧面印证了儿童文学事业的喜人局面。

粤港澳地区历来是中国儿童文学的繁盛之地,长期以来继承和发展“五四”时期被大力倡导的“儿童本位”的思想,始终坚持儿童文学的价值承诺、文化担当与社会责任,与时俱进,不断探索,注重“文学性”与“儿童性”的双重回归,勇于接受市场的考验,充分尊重广大少年儿童的欣赏口味,为少年儿童喜闻乐见,逐步形成了多元共生、良性循环的创作新格局。

一是具备独特的文化资源。粤港澳地区是我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的区域之一,也是我国文化资源最丰厚的区域之一。粤港澳地域毗邻联通,文化同根同源。两千多年来,南越文化、中原文化和海外文化交融碰撞形成的独具一格的岭南文化,为粤港澳大湾区作家提供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宝贵的精神财富。无论是从中原至赣闽粤交界处的客家人,从闽南迁移至沿海一带的潮汕人, 还是从珠玑巷散向珠三角、港澳地区的广府人,都在地理的迁徙和文化的融合中,造就了粤港澳文化的开放性、包容性和创新性。儿童文学作品以少年儿童为阅读对象,是文学大花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得益于文化大环境的熏陶和滋养。上世纪中叶,黄谷柳、司马文森、黄庆云、华嘉、陈残云等广东作家曾汇聚香港,致力于儿童文学创作。中华全国文艺协会香港分会于1947年5月成立了一个儿童文学研究组, 掀起了一个华南儿童文学运动, 留下了一段文学佳话。黄谷柳《虾球传》讲述一名流浪少年成长为革命战士的故事,在上世纪80年代被改编为同名电视剧,是中国大陆制作的第二部电视连续剧,曾引起万人空巷追看的收视热潮。黄庆云《刑场上的婚礼》、何紫的《别了, 语文课》、关夕芝《五虎将和他们的教练》、潘金英、潘明珠的《香港无名兽》、周蜜蜜的《想飞的高高》、林中英《爱心树》、郁秀《花季雨季》等均展示了别具一格的粤港澳文化内涵。

二是具有开阔的创作视野。站在中外文化的交汇点、撞击点、融合点,粤港澳地区是当代中国最早进行社会变革与文化转型的地方,也是内陆文化对外传播、辐射的港口,长期都是新文化、新思想、新理论争相绽放的大舞台,广大作家所秉持的国际视野、时代精神、民族传统、理想信念和现实主义等优秀素养,更是独特的创作优势。广东,黄庆云、黄谷柳、郁茹的小说,秦牧、岑桑、丁炜的散文,陈庆祥的报告文学,韩笑、柯原、张永枚的诗歌,李国伟的自我探险小说,饶远的童话,邝金鼻、晓雷的寓言,王俊康的儿童诗,胡永红的儿童电影,陈子典、谭元亨、杨锋、陈晖,包括我们的老朋友班马他的儿童文学研究等;香港,何紫、严吴婵霞、阿浓、东瑞、宋治瑞的小说,陈文威、周蜜蜜的童话,谢立文、麦家碧的卡通电影等;澳门,林中英的儿童故事等,均具有独特的品牌效应。

三是拥有庞大的文学队伍。在广东,儿童文学创作一直薪火相传,从秦牧、岑桑、黄庆云、阮章竞、郁茹到王俊康、邝金鼻、陈子典、赵小敏、刘小玲、饶远,从李国伟、郁秀、妞妞、曾小春到陈诗哥、晓雷、胡永红、向民胜、袁博、何腾江、一苇、李碧梅、安小橙、郑枫、麦芽、寻麦、郝周、洪永争、叶莹、亚明等,源源不断为儿童提供优秀的精神粮食。在港澳,何紫、严吴婵霞、阿浓、东瑞、陈文威、宋治瑞、陆赵钧鸿、杜渐、许显良、凌雁、范剑、汉闻、潘明珠、潘金美、林中英、周蜜蜜、小麦子、谢理玲、谢理敏、萧尔错、廖仲旋、李霭玻等, 都曾是不同时期为广大儿童所熟知的作家。一大批优秀作家先后摘取各类文学奖项,从一个侧面证明了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的实力和地位。聚集了一批有实力、有潜质的70后作家,培养、扶持了一批有锐气、有冲劲的80后、90后作家,为儿童文学事业传承繁荣发展奠定了坚实的人才支撑,群体实力在全国均具有较强的竞争力。

二、儿童文学创作形成独特的“粤港澳模式”

粤港澳地区自古是中国和外国通商与文化往来的交通枢纽,是西方文明最早的登陆地,是遍布世界各国华侨的最早始发地。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作家,秉承了岭南文化“敢为人先”的精神传统,表现出强烈的担当意识和厚重的历史使命感,善于尝试、探索新的体裁、新的美学主张和新的艺术业态,创作主题多样,形式风格丰富,借助新媒体、网游、手机等形式,为拓展创作空间开辟了广阔道路。

其一,注重作品的思想价值,润物无声、寓教于乐,是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产生良好社会效应的重要原因。少年儿童是祖国未来的建设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儿童文学的熏陶和滋养。时代在发展,社会在前进,少年儿童的学习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在变化,他们的生理、心理也在发生变化。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作家注重深入实际,深入生活,深入校园,深入少年儿童,切实了解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和心灵世界,创作出不少深受小读者欢迎的优秀作品。不少作家对儿童的热爱是来自内心深处的,创作是真情流露的,作品来源于现实,同时又有广阔的想象空间,富于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些都是非常值得称道的。譬如,谢立文、麦家碧合作的《麦兜麦唛系列》丛书,从香港居民生活的角度切入,叙述了两只快乐小猪的生活故事,融入家国情怀,经改编为电影后,引发了香港、内地以及整个华语世界观众的追捧和情感共鸣。此外,还有一大批作品坚守文学的高雅格调与人文内涵,注重人物形象的典型描绘,讲究文学语言的精雕细琢,力求艺术性、时代性与可读性的有机融合,在耐读、好玩、轻松的故事情节中,总是蕴含着丰富的立身、处事、为学的人生道理,为大湾区儿童文学发展走向提供了有益的尝试。

其二,注重文本的艺术探索,尊重儿童审美、契合阅读心理,是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保持鲜明艺术魅力的重要保证。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作家重视处理继承与改造、借鉴与创新的关系,在儿童文学创作实践中积极地进行新的探索和尝试,以艺术创新推动艺术视野的不断拓展,艺术风格、艺术表现形式和手法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使之更加贴近当代少年儿童的生活实际、内心世界和审美需求,在坚持思想性和艺术性的基础上,为赢得小读者作了可贵的探索和努力。譬如,陈诗哥自发表童话起,努力开掘在儿童逻辑、原始思维支撑下的童话哲学,其新作《一个迷路时才遇见的国家和一群清醒时做梦的梦想家》,以诗性典雅的语言,天马行空的想象力、深刻的哲思令人印象深刻。这部用童话思维指示给了孩子另一种地理概念,“一沙一世界,一花一天堂”。在这个特异的人文时空里,梦想治国,万物皆生机勃勃,形态万千,既猎宇宙之宏大,又见微知著,得存在之真义。借用童话的方式引领幼童认知世界,发挥了儿童文学启蒙心智的独特作用。

其三,注重儿童的关爱意识,与时俱进、贴近儿童,是粤港澳地区儿童文学产生持久影响的重要法宝。文学的功能有许多争辩,处于整个文学环境当中的儿童文学当然不例外。在传统观念中,儿童文学是教育儿童的文学,儿童是被教育的对象。通过粤港澳地区大量儿童文学作品,不难发现,许多作家一直都在对儿童文学的价值功能进行多元化的思考,一方面坚持文学的道德标准和教育功能,另一方面也重视让儿童文学作品回归文学、回归孩子,做到通俗易懂、生动活泼,真正为少年儿童成长量身定做,给少年儿童带来快乐、知识、智慧、趣味。以优秀的作品留给幼小的心灵美好的回忆,通过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小篇章里见大境界,小世界中显大情趣。

三、缔造儿童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

粤港澳大湾区包括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广东省广州市、深圳市、珠海市、佛山市、惠州市、东莞市、中山市、江门市、肇庆市,总面积5.6万平方公里,2019年常住人口超过7200万人,其中就有庞大的少年儿童人口。少年儿童是大湾区未来的建设者,少年儿童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直接关系到湾区的公民整体素质,关系到湾区前途和民族命运,而少年儿童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优秀儿童文学的熏陶和滋养。世界上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无不带着明显的民族文化烙印。譬如,安徒生童话中充盈着北欧风情,J·K·罗琳《哈利·波特》带有英格兰气息。大湾区儿童文学具备厚积薄发、引领风潮的现实条件,能够缔造儿童文学发展的“湾区典范”。

一是实现思想引导与儿童审美的统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柏拉图在《理想国》中说过:“开一个好头对于做任何事情都是最重要的,尤其是那些处于年轻和稚嫩阶段的事物,因为这时正是个性形成的时候,此时留下的印象也最深刻……年轻人成长时首次听到的故事应该是美德的典范。”儿童阶段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儿童文学是人生最早接受的文学,应该以优秀的作品留给幼小的心灵美好的回忆,通过真情实感打动人心,借助正面精神价值使人终生难忘、终生受益。要认真遵循少年儿童的教育规律和成长规律,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内心世界,讲究童心、童真,强调儿童特点、儿童趣味,调动儿童视角、儿童语言,尊重儿童审美心理、接受程度,善于创造趣味盎然的意象,营造文学作品的诗意美,培育儿童丰富的想象力、创造力和健康的审美情趣,把爱心与尊重、善良与同情、宽容与理解、公平与正义、团结与合作、诚实与守信等等一个现代公民应该具有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潜移默化地传导给少年儿童,从小夯实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的基础。

二是实现文化认同与守正创新的统一。著名教育家张伯苓曾发出爱国三问:“你是中国人吗?”“你爱中国吗?”“你愿意中国好吗?”这是历史之问,更是时代之问、未来之问。粤港澳三地以岭南文化为共同价值基础,以中华民族文化为共同根脉,有着不可分割的地缘、文化血脉,是优秀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认同是粤港澳三地紧密联系、交流合作的血脉纽带,是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现实需要,也是构建“人文湾区”的重要基础。要发挥粤港澳语言相通、文脉相亲的优势,借助儿童文学方式推动大湾区少年儿童交往交流、交心交融,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不断增强做中国人的骨气和底气,增强人民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广东文化先贤康有为在《大同书》中曾构想一个充满创新气质的国家,称“创新理者为圣哲,创新术者为慧巧,创新益者为明智”,让全社会“皆创新之是图,无他志焉,无他思焉”。深刻变革的新时代和应运而生的粤港澳大湾区,给儿童文学事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土壤、艺术源泉、发展动力。要善于运用高新科技,努力从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中寻找文学形式创新的支撑点,把传统文学样式同网络文学等新兴文学样式和传播渠道有效结合起来,进一步增强文学的生命力和表现力,不断扩大优秀文学作品的覆盖面和影响力。

三是实现“独特性”与“开放性”的统一。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思想文化的竞争与交锋更加频繁。占据上风的国家往往在文学艺术上占有优势和强势地位,处于下风的国家往往在文学艺术上处于劣势和弱势地位。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日愈凸显。当然,除了竞争之外,更多的是交流。习总书记指出,“文艺是世界语言,谈文艺,其实就是谈社会、谈人生,最容易相互理解、沟通心灵”。文艺交流能够成为中外关系的民心工程、未来工程,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安徒生以享誉世界的童话精品成为丹麦的“形象代言人”,《魔戒》改变了世界对于新西兰的看法,《哈利·波特》影响了国际出版业和好莱坞电影格局,这些都给我们带来启示。粤港澳在文化精神方面多元共生,在中华文明的框架中各自竞争而又合作发展,其中,香港、澳门在长期发展中有对外开放交流的经验,尤其是有吸收转化外来文化的经验,更有巧妙地向世界传播中华文化的经验。发展大湾区儿童文学,要坚持以我为主、兼收并蓄,在注重从中国儿童文学宝库中汲取思想传统、审美方式和表现手法,并结合时代需要进行审美创造的同时,也要秉承开放态度,拓展世界眼光,善于吸收借鉴世界各国一切有利于我的先进文学创作理念以及方式方法,在不断的融合中建立一套先进的文学合作机制,探索走出一条超越常规的发展路径,努力把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成为国际儿童文学版图中最璀璨夺目的区域板块,成功打造文学合作、共同发展的“新典范”。

不久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胜利召开,立足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把握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为文学界攀登艺术高峰、实现文学理想缔造了难得的契机,为儿童文学创造新繁荣、书写新辉煌提供了广阔的舞台。粤港澳大湾区文学界在促进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相统一、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培育新时代社会主义新人等方面大有可为,人民寄予厚望。

“不羡千金买歌舞,一篇珠玉是生涯”。期盼大湾区儿童文学作家自觉承担起培养和教育下一代的神圣职责,创作出更多富有时代特征、民族特色、为广大少年儿童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真、善、美滋润孩子的心灵,谱写大湾区儿童文学的崭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