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举行

更新时间:2021-06-04 来源:广东文坛

3月13日下午,由广东省作协、广州市委宣传部指导,广州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文艺之美 党史之光”——广州市党史学习教育文艺故事会(文学专场)在广东省美术馆举行,多名来自文艺界、文学界的嘉宾出席了本场活动。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表示,“时代先声——广州文艺百年大展”充分展示广州文艺典籍、史料,梳理广州文艺百年发展轨迹,还原历史真实、重构广州乃至广东文学版图,对于加强党史学习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文学传统教育,提升文化认同、激发奋进激情具有特殊而重要的意义。

张培忠认为,该活动名家荟萃,主题鲜明,“这是一堂以广东著名的党史人物和著名的文学人物为标杆知史鉴今、观照未来的历史教育课,是一次以文学理想为主旨砥砺初心、牢记使命的党性修养课。”

众所周知,广州是近现代社会变革的策源地和先行者,但是很少人了解,广州其实也是中国红色文学的发轫之地。

回望广州文艺百年,心向光明、探索真理是文艺家们的精神追求,扎根人民、深入生活是他们的创作源泉,书写时代、讴歌时代是他们的历史使命,“红色、人民、时代”是贯穿百年广州文艺的主题词。因此,今天的文学故事会的主题定为:理想信念的华章。

故事会上,广州市文联专职副主席彭宇首先回顾了广州百年红色文学的发展历程和杰出人物事迹。彭宇从“华南地区传播马克思主义第一人”——杨匏安讲起,介绍这名来自广东香山的中国共产党早期优秀的理论家和革命活动家,如何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引介西方文艺理论、提出文学观点、开展文学创作,成为广东红色文学的先驱。

“大革命时期,广州这个时代大舞台吸引了方方面面的风云人物,他们在广州谱写了一幕幕波澜壮阔的革命史诗,也使广州文艺更加激荡昂扬,光彩夺目。”彭宇说,毛泽东、瞿秋白、周恩来等人,引领了广州红色文学的形成。

历史长河中,红色文学为反抗“白色恐怖”而战,为抗日救亡而战,为反饥饿、反独裁、反内战而呐喊。党领导中国人民经过浴血奋斗,在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新中国,红色文学汇成了历史的浩荡洪流。

在建党百年之际,一部寻访周恩来岭南往事、记录周恩来在广东的革命历程的纪实文学作品《信仰——周恩来岭南纪事》即将发布。该书作者、周恩来总理侄孙女、广东省红色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周晓瑾也莅临现场,和广州新华出版发行集团常务副总经理杨斌一起向观众介绍这本书背后的故事。

周晓瑾退休之后,她在持续5年的时间里,一直寻访周恩来在岭南的印迹,在广东各地搜集了许多感人至深的故事线索。谈及周恩来在广东的革命故事,周晓瑾几度哽咽:“无论处境多么恶劣、危险,爷爷永远都不忘初心,什么都无法改变他的信仰。”

广州鲁迅纪念馆馆长吴武林也应邀来到现场,介绍鲁迅等左翼文学家在广州的革命事迹。“鲁迅对广州的文化价值,不在于居住时间的长短,而是取决于他对广州的文化贡献和影响。”吴武林指出,在广州,鲁迅将《朝花夕拾》和《野草》整理成册,完成了《在钟楼上》等名篇佳作,作了《魏晋风度及文章与药及酒之关系》的重要演讲,还扶持了不少进步青年如欧阳山、洪灵菲、戴平万等,对中国文学史有重要意义。

理解中国现代革命文学,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提出一个独特的思路:广东播种,全国结果。“要进行文学创作,首先得要有实践经历。广东是大革命的策源地之一,也为许多革命作品提供了发芽的沃土。”

林岗以军旅作家丘东平为例,丘东平曾在海丰见证了彭湃领导的农民运动,直到他辗转香港、上海,与“左联”接续上之后,才将海陆丰农民革命的斗争生活写成作品。“因此,观察中国现代革命文学的发生、发展,广东是一块非常值得挖掘的区域。”林岗说。

在诗歌领域,许多红色经典作品不仅是“广州的”,更是“国家的”。著名诗人、中国诗歌学会会长杨克从广东著名革命诗人蒲风讲起,到张永枚的抗美援朝诗、《人民军队忠于党》《西沙之战》,以及瞿宗的《我爱你中国》、郑南的《我爱五指山,我爱万泉河》,都足以证明广东的诗歌为中国红色文学贡献了诸多佳作。

广东省文联原主席、茅盾文学奖得主刘斯奋认为,百年来,广东文艺一直紧跟时代步伐,每当重大转折出现,如大革命时期、新中国成立后、改革开放等,往往都是广东人才辈出、作品涌现的时期。“这是广东本土的优良传统,而当下正值在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值得文艺家好好把握。”刘斯奋说。

主题沙龙环节,广州市作协主席张欣,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主任、教授傅修海,广东省网络作家协会副主席阿菩,青年作家蒲荔子等嘉宾来到现场,围绕“建党百年广州红色文学”,和观众分享了经典红色文学对自身创作的影响,以及在新时代将如何描绘广州、书写时代精神。著名青年作家、中山大学文学博士王威廉,著名青年作家、广州文艺报刊社编辑部主任陈崇正以视频的形式参与交流。(黄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