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小康建设的民族传奇——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访谈录(上)

更新时间:2021-07-12 来源:广东文坛

近日,在广州国际媒体港400平方米演播大厅,大型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总撰稿、著名作家张培忠,接受了该书的故事主角之一——广州广播电视台开卷读书栏目主持人赵荣女士专访。

张培忠,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大学时期开始创作,已出版长篇传记文学《文妖与先知:张竞生传》、长篇纪实文学《海权战略:郑芝龙、郑成功海商集团纪事》《海权1662:郑成功收复台湾》等,主编《张竞生集》(全十卷)、《欹枕听潮音》等。曾获第八届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第九届广东省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优秀作品奖。作品曾入围中国作家协会第五届鲁迅文学奖、入选“中国报告文学优秀作品排行榜”“新浪历史好书榜”等。


一  “小康”的时代内涵与波澜壮阔的广东小康奋斗历程

赵荣:从1978年改革开放,到2020年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广东这片热土发生了怎样的动人故事?老百姓有怎样滚烫的生活热情?时代奔流,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始终不变,我们都是奋斗与辉煌的见证者、参与者。多卷本的长篇报告文学《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采用编年史结构,分为四卷,横跨40多年。请培忠老师介绍一下该书的主要内容。

张培忠: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的千年梦想,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百年追求。广东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排头兵。今年是建党百年,在这样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上,由广东省委宣传部提前点题谋划,三任省委宣传部的主要领导接力推动,由广东省作家协会精心组织创作,由花城出版社负责出版这部大型报告文学,可以说是正当其时。

这部书的内容定位是通俗历史、百姓故事、家国情怀、全球视野,全书紧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样的目标要求,从老百姓的生活变化为切入口,展现广东40多年来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建设以及科技创新等的巨大变化,展现广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

赵荣: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也多次提到,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在不同的时代,小康是不是有不同的含义?对新时代中国普通的老百姓而言,小康又意味着什么呢?

张培忠:在中华传统文化的语境里,小康社会和大同社会是相对应的一组词汇。当然它是比大同社会较为低级的一个社会形态。小康这个词最早出自《诗经》“民亦劳止,汔可小康”,它实际上也是体现了我们的先民对理想社会状态的一种向往。几千年来,无论是古今中外,小康社会都是大家向往和努力追求的一个社会目标。不同的社会时代,不同的时间,对小康的要求、小康的内容有不同的解读。

小康这个词进入中国人的视野,应该追溯到1979年10月份,当时邓小平同志会见日本的首相大平正芳谈到现代化建设的问题,小平同志用小康之家来概括我们现代化的初步蓝图。在小平同志的思想中,经过奋斗,我们在一定的时间能达到人均1000美元的水平,可以算是达到了小康。经过40多年的奋斗,我们进入了新时代,小康的内容有了更加丰富的内涵。

2012年11月15日,新当选中共中央总书记的习近平同志,在十八届一中全会会议以后,跟中外记者见面时讲了一段话,他说,我们的人民向往美好的生活,期望有更好的教育,有更稳定的工作,有更满意的收入,还有更可靠的社会保障,有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有更舒适的生活条件,更优美的环境。同时也期望我们的孩子们有更好的发展,有更好的工作,更好的生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总书记连续用10个“更”来规划我们小康社会的蓝图,这是对小康生活最精辟和最全面的解读。

赵荣:广东是改革开放的先行地,从当年第一批个体工商户在广州创富,然后深圳、珠海、汕头成为了经济特区,再到《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出台,站在一百年的历史发展节点来看,广东是否已经全面地实现小康社会了?

张培忠:广东是有着光荣的传统和光辉的发展历程的一片红色热土,站在百年时间节点来回望,广东无论是革命、建设还是改革,都是勇立潮头,敢为人先。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广东的经济社会发展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国民生产总值连续32年、外贸出口连续35年、财政收入连续32年位居全国第一,广东已经成为一个经济大省、外贸大省、创新大省和全球制造业的基地。

在40年的发展过程中,广东积累了巨大的财富,诞生了像深圳这样全球瞩目的新兴城市和一大批中小城市,可以说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辉煌成就,人民生活水平极大地提高。广东也将跟全国一样,会如期实现小康社会,为全面开启新征程奠定坚实的基础。

赵荣:改革开放40多年,我们每个人身处其中,能非常真切地感受到社会发展变化的速度特别快。这部书以十年为一个节点,记录不同时代不同年代的人物和事件。请您解读一下这当中最值得关注的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节点有哪些?

张培忠:第一个时间节点,当然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开启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程。刚才讲到邓小平同志会见大平正芳,然后提出“小康之家”这样的目标。在这个政策的推动下,我们全面启动小康建设。第二个时间节点是1992年小平同志南巡,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初步框架,推动了新的创业创新的热潮。千军万马,很多人才来到广东,包括外来工、农民工。

赵荣:那时候有句话:发财到广东。

张培忠:对,东西南北中,发财到广东。第三个时间节点,就是2008年。汶川大地震的确是一个天灾,它对我们整个现代化小康建设进程也造成很大的冲击和影响。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也克服了很多困难。我们支援汶川、救助灾区,实现先富带后富。在这个过程中,广东发挥了应有的作用,体现了广东人的情怀。

同时,2008年还有一个重大的事件就是金融危机,香港的金融危机,对整个亚洲的经济造成很大冲击,对珠江三角洲也造成很大影响,当时很多企业受到影响,甚至破产。这对经济结构的发展影响也很大。广东省委省政府及时调整,腾笼换鸟,使经济重振,直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继续往前推进。这年还有奥运会,给广东特别是广州市带来很大变化,在政治、经济、文化包括体育等方方面面带来了全方位的提升。

2012年,我们迎来了党的十八大。十八大以后全面从严治党,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对我们党的建设是一次革命性的推动,使得基层组织建设更好地为小康建设提供保障,因为小康建设更多是在广阔的农村,城市发展的同时,粤东西北、东西两翼怎么同步发展,区域经济发展平衡,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课题。所以,全面从严治党,加强基层组织建设,使得我们的全面小康建设得到有效地推进。

党的十九大以后,总书记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总书记要求,2050年深圳要建设成全球标杆城市。我认为这彰显了中华民族的伟大抱负,是在小康的基础上的更长远的展望。

这些利好的政策,为推动广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注入了强大的动力。这些重要的时间节点,都在书中有展示。全书四卷本以重要时间节点来区分:第一卷是1978年到1991年,题目是《百端待举》;第二卷是1992年到2001年,题目是《风生水起》;第三卷是2002年到2011年,题目是《攻坚克难》;第四卷是2012年到2020年,题目是《逐梦飞扬》。总题《奋斗与辉煌》,我们是经过认真考虑的。总书记说幸福生活是奋斗出来的,没有奋斗就没有辉煌,所以我们取题时对内容作了凝练和概括。


二  “微观”与“宏观”结合,凸显伟大历史中“小人物”的奋斗与辉煌

赵荣:读这部书有拉家常的感觉。可能因为书中描写了各种各样的小人物,百姓故事,平凡的劳动者、奋斗者,他们的生活经历、生活场景,他们身上的闪光点都特别打动人。

张培忠:这部书就是以老百姓的故事来讲述生活的变化。里面主要讲述在各行各业奋斗成功的人物。书中有600多个故事,人物有1000多个。其中第一卷里讲到,从做饮食店开始的容志仁,他起初是个街边仔(无业青年),也没有很好地就业。但是政策鼓励大家创业,他就勇敢地开启了他的创业历程。开始很多人不理解,他也有自卑的心理,但是在劳动致富、劳动光荣的时代氛围里,他努力克服了困难。他开饮食店,做出特色来。期间,因为很多学生早上上学的早餐问题很难解决,他专门做“一毛钱”学生餐,便宜实惠,很受欢迎,做得风生水起。在这个过程中,既解决了自己的就业,又发展了自己的事业。后来在第一届广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会议上,他当选了广州市个体劳动者协会会长,时任广东省委书记任仲夷同志还接见并鼓励他:“你劳动创造了财富,劳动创造了尊严,劳动体现了价值。”后来他还到了北京,受到更多的广泛的认可和肯定。像容志仁这样的普通劳动者,从街边仔成为社会主义大家庭的主人,成为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出色的劳动者,这样的故事非常多。

除了一般劳动者,还有文化人。比如有个叫成浩的导演,我们书里也讲了他的故事。他原是中央戏剧学院毕业,后来到湖南工作,几年都没有特别大的发展。后来来到广东,开始也没有找到合适的平台,一度还住在朋友的办公室里,最后他找到广州电视台,很快接纳了他,他也发挥了他的才华,接手拍摄电视连续剧《商界》,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当时打工已成为一个大家非常关注的话题。他敏锐地捕捉到这样的题材很有价值,又组织拍摄了《外来妹》,引起很大的轰动。他此后还拍摄了很多影视作品,比如《风生水起》《大江沉重》《纯真的年代》等等,这些电视剧极大地提高了广东电视剧在全国的影响力,在当时,八九十年代,形成了北京、上海、广东电视剧三足鼎立的繁荣景象。成浩的故事也充分体现了这样一个时代特点:在整个社会发展过程中,只要你有主动精神、有创新精神,社会就会提供机会、舞台,只要你努力奋斗就能够出彩。

刚才我们讲到外来妹,有个外来妹叫胡小燕,四川来的。她在四川的山村里出嫁成家,按照传统的生活轨迹,大概就会在那里终老一辈子。但因为家庭突然发生变故,家公生病,负债两万元,小孩刚出生又生病,家里还遭小偷,一点值钱的东西都被偷走了,生活陷入了困境。

那时她老公已经来广东打工,她生活难以为继,怎么办?她也是有冒险精神的,觉得不走不行,自己私下坐绿皮火车跑到广东来打工,在佛山找到她的老公。那时刚好发生金融危机,经济不景气,她来了不但没有找到工作,反而成了老公的负担,一时愁眉苦脸。但她从最简单的工作做起,从困难里面突围,慢慢地找到合适的工作,后来又到一个陶瓷厂,从分拣员做起。她兢兢业业,即使为人打工,但是为了整个公司的利益和发展,她花了很多心思。比如有一次她看到一堆陶瓷产品作为废品要被清除掉,她想,如果改造一下,就可以变成优质品。废品一件只要一块钱,如果加工一下,可以卖十块钱,这样可以减少工厂的损失。她就利用下班时间把废品打磨成优质品。结果,老板知道了,非常感动。她也因此在公司里获得更多成长的机会。

后来她成为车间副主任,最后又到了三水区创办新厂,逐步成长成才,原来什么都不懂的,十年下来已经成了陶瓷行业的专家。2008年的时候,农民工已经成为一个非常重要的群体,他们必须要有代言人,在国家政策的推动下,她成了第一个农民工代表,进到人民大会堂,代表农民工发声,代表农民工的利益。她从一个打工妹成为全国人大代表,很好地履职,为农民工争取利益。这也是在广东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发生的鲜活故事,特别鼓舞人。

还有一个故事,微信的创始人张小龙,他是微信创始人也是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他1994年于华中科技大学毕业后,来到广州工作,从事软件开发。他一门心思就在一个点上突破。2005年他加盟到腾讯当广州研发部的总经理,在移动互联方面,他有其敏锐之处。2010年10月他给马化腾发信息,说现在我们进入一个移动互联的时代,一定要有一个非常方便的产品,来为大家所掌握,我们必须研究和创造这样的东西。马化腾心有灵犀,马上回信息:可以,马上做。

就这么偶然的一次决定,后来张小龙就研究出微信这样的一款即时通讯的软件并投放到市场,现在成为大家交往的必不可少的一个工具。像这样的一个创新创造,它代表了高科技,代表着前沿。在广东这片土地,只要你是人才,只要你用心创造,就能够为社会创造价值。所以马化腾开玩笑说,如果腾讯当时没有微信这一款技术的话,腾讯可能会陷入很大的困境。所以,技术创新先走一步,是非常重要的。

现在美国在关键技术上对我们卡脖子,我们如何加强自主创新,非常需要像张小龙这样的千千万万的创新者。广东现在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一个阶段,我们要建设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更加需要依靠创新驱动来发展方方面面的产业。我们用讲故事的方式,来体现和记录广东这片热土,记录劳动者通过精心创造所取得的辉煌成就。奋斗与辉煌,是劳动者的奋斗和辉煌。

赵荣:您刚刚讲的几个故事,人物身上都有共同点:努力奋斗拼搏。在广州这块包容、又有很多机会的热土上他们可以创造出很多的奇迹。

张培忠:广州是个千年商都,是个包容的城市、有文化的城市,也是一个创新创造的城市。我们要记录很多故事,要挖掘广州的人文精神,特别是广州十三行,那是最早的对外经济发展的一个典范。我觉得不仅仅是我们的《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还需要有更多的作品来记录普通劳动者、创造者的故事。

总书记前两年来广州提出老城市新活力、四个“出新出彩”,实际上对广州是极大的机遇,对广大的劳动者是一个极大的机遇,我们要把握这个机遇,不断地创造、不断地取得辉煌的成绩。

赵荣:可能因为职业的关系,我特别关注卷二《风生水起》,里面第五章、第六章,讲到广东90年代流行歌曲的蓬勃发展,然后影视剧,电台的节目,电视台的一些节目,其实都在全国是开创了很多先河的。然后第六章还专门讲到广州台1988年创办的“美在花城”新星大赛,特别荣幸把我也写进了这个篇章里面(注:赵荣在2001年参加第九届美在花城广告新星大赛并获得冠军)。当时何龙老师(《奋斗与辉煌——广东小康叙事》作者之一)发提纲给我,让我回忆当年参赛的经历,思绪一下子就回到那个时候,其实也已有20年了,可能现在都网络化了,网上选秀很普遍,当年选美还是挺轰动的,万人空巷,我记得我们当年几万人报名,然后一轮一轮的筛选,选400,然后再通过一个比赛又选100,再选30 ,再选20,一层层地选,在这么多人面前还要穿泳装,我那时候还是学生就觉得特别害羞。

张培忠:在你身上也体现了广东人敢为人先的特质。 

赵荣:对,所以觉得其实时代变化,自己参与其中,感受这种变化发展是挺奇妙的。

张培忠:我们的书中记录的像您一样的故事应该说是非常多。广东,特别是广州,的的确确是一个观念开放的、敢于创新的、充满活力的城市。所以您参加了那样的一个活动,当然也对您的人生发生了影响,也引领了当时的时尚。广东文化创造,我们有很多话题,八九十年代那个时候我们是充满活力的,现在我们到了一个状态,沉淀一段时间后要重新发力,所以我也祝愿您再创辉煌,再谱新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