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报刊中心 > 新世纪文坛报

《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启动

更新时间:2022-01-06 来源:广东文坛

7月21日,广东省作协召开《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五卷本200万字的《广东文学通史》编撰工作。二十余名省内专家、学者及省作协领导围绕《广东文学通史》编撰方案、框架、体例进行了讨论,提出意见建议。

据悉,《广东文学通史》拟分《古代广东文学史》《近代广东文学史》《现代广东文学史》《当代广东文学史(1949-1977)》《当代广东文学史(1978-2019)》共计5卷,每卷40万字。

“编撰一部贯通古今的《广东文学通史》,填补一项广东文学事业发展的空白,是省作协近年来一直在思考和谋划的一件大事。”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透露,该书计划于2023年4月底前完成,为2023年省作协成立70周年、广东文学馆正式建成投入使用奉上一份文学厚礼。

特色:理论新、材料新、方法新

“盛世重修史。”省作协主席、暨南大学二级教授蒋述卓认为,在民族复兴不可逆转的潮流下,编修文学史意义重大。他建议,要体现科学性、经典性、学术性、文学性、政治性的结合,体现出一种文学追求,有一种新的文学理念的指导。

蒋述卓希望,《广东文学通史》可以将广东各个阶段的文学史串珠成链,从全国乃至国际的视野中,对广东文学的整体及各个段落进行定位,给予评价。“史学上要有公论,要出以公心,忠于学术,史实准确,评价公允。”

省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机关党委书记陈昆在发言中提出,通史编撰或以研究为主,或以传播为主,体例选择和表达方式的选择很重要,不同的受众应选择与之适应的不同体例。另外,我们编写广东文学通史不能局限于广东文学场域,应放在全国的范围来审视。同时,也不能唯文学而文学,一些文学思潮,一些作品和作家的出现,离不开当时的政治、社会、经济、文化等所构成的时代背景,我们在编写文学史的时候,就得考虑时代性,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精神,我们应把各历史阶段更能体现广东文化精神的精髓提炼出来,并围绕这个来呈现,也许能更好地厘清文学在大时代背景下发展的逻辑关系。再一点,要有粤港澳大湾区的理念,特别是整个现代当代,粤港澳大湾区文学是一体的。

本次修史的顾问之一黄天骥曾参与多套文学史的编著,经验丰富。他提出,从全国范围内的文学发展态势来看,近代以来,广东担任了两次“历史火车头”的重要职责,值得浓墨重彩地书写总结。

另一方面,黄天骥认为,地方文学史的编写,并不比编写全国性的文学史容易,而广东更是与全国有着密切联系的特殊地域。“如何兼顾全国规律和广东特色,是本书编写的关键之一。”他说。

会上,华南师范大学文科二级教授、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陈剑晖介绍了《广东文学通史》的几点特色:第一,要有理论阐释、理论创新,呈现出与传统文论不同的理论形态;第二,要挖掘出新的、经得起推敲的史料,从而得出新的结论;第三,要以新的方法,形成《广东文学通史》独具“广东特色”的样貌,以厚重而又灵动的学术品格坐立于中国文学史之林;第四,表述统一、准确,风格平实、客观。

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首先提出“什么是广东文学?”的议题,引起与会专家热烈讨论。

从《祭鳄鱼文》到《潮州韩文公庙碑》,苏东坡、韩愈等文豪都曾在广东留下笔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南来北往的作家汇聚岭南,发表了许多具有全国意义的讨论与作品。林岗建议,除了著名的作家作品,一些发生在广东的重要文学现象,也应纳入讨论。

广州大学教授纪德君负责《近代广东文学史》的主编工作,他介绍,该卷将考察这一时期广东文学对社会变革、文学发展等方面的作用与影响,对于有特色的、有创新的、有引领作用的作家,将给予重点关注。

除了历史意识、比较意识之外,还要有地域文化意识。纪德君以梁启超、黄小配、吴趼人为例,他们的作品中都展现了浓厚的岭南文化精神,值得专家关注。

将挖掘广东重要作家作品“遗珠”

从古代、现代到当代,广东各个时期的文学史大有不同。但作为一个整体的文学史,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省作协副主席贺仲明建议,应提炼概括出几个重点,作为贯穿整套书的中心,将对这套书的定调、撰写、宣介起到提纲挈领的指引作用。

陈剑晖认为,标准可以“相对宽泛、灵活一些”,包括原籍广东的作家、在广东长期居住达到一定年限的作家,以及曾在广东生活、发表了重要作品的作家。对于广东出生、主要在外地生活的作家,张培忠则补充建议在综述中体现。

“在一般的、全国性的现代文学史中,许多广东作家未能载入其中,或存在评价不够的现象。”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生导师陈希披露,中国第一个象征主义诗人李金发是梅州人,“而他回国后,在广东创作的一些诗歌风格和原来完全不同,这是文学史上很少提到的。”陈希表示,编写团队将致力于发现广东重要作家作品“遗珠”。

华南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闵定庆则提出“在地化”的概念,将“融入广东”的人物与事件纳入史册,如韩愈在潮州生活8个月,其文风与特征已然成为潮州人的精神底色之一;鲁迅在广州的8个月内,不仅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演讲与作品,更对当地进步文学青年的培养产生了深远影响。

张培忠作总结指出,编撰《广东文学通史》,一要提高站位,增强撰写《广东文学通史》的责任感、使命感和荣誉感。二要坚持正确史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指导通史的编撰工作。三要坚持守正创新,努力构建富有岭南文化特色的中国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四要坚持对标对表,打造风格统一的有信息含量、有思想容量、有情感力量的通史力作,体现共识、创新,体现政治性、学术性、科学性、独创性。五要坚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按时保质完成《广东文学通史》的编撰任务。

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苏毅,以及省作协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了此次会议。(黄楚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