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在中国作协十届二次全委会上的工作报告

更新时间:2022-11-26 作者:张宏森来源:文艺报

各位委员、同志们:

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的浓厚氛围中,我们召开中国作家协会十届二次全委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全面总结中国作协十代会以来的工作,部署明年重点工作,奋力开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新局面。我们要通过这次会议,向全国文学界发出号召: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扬历史主动精神,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谱写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精彩华章,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文学的力量!

受中国作协书记处委托,现在,我向大会报告中国作协十代会以来的工作情况及下一步主要工作安排。

一、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

党的二十大是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关键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是一次高举旗帜、凝聚力量、团结奋进的大会,在政治上、理论上、实践上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一中全会、新一届政治局常委中外记者见面会、政治局会议和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对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提出明确要求。中国作协深刻认识和领会党的二十大重大意义,将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推动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取得更大发展。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谋划部署,扎实有效推动学习宣传贯彻走深走实

中国作协将迎接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作为今年工作主线,高度重视、精心安排,以高度政治责任感全力抓好工作落实。

——提前部署,营造氛围。为迎接服务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中国作协多次召开党组书记处会议,召开十届二次主席团会议、迎接宣传党的二十大专题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全方位对作协工作提出要求,落实工作责任,以优异成绩为大会召开营造昂扬向上的文学氛围。

——紧抓学习,兴起热潮。大会期间,党组书记处同志与各单位各部门全体党员干部一起收听收看开幕会直播,带头参加各基层党支部专题学习,畅谈体会、交流认识。大会闭幕后,中国作协及时召开党组会、党组书记处(扩大)会、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扩大)学习会,举办宣传信息工作培训班、局级干部培训班,面向全体干部职工、离退休干部、主管文学社团负责人、行业作协负责人开展主题宣讲,做到多层次、全覆盖,在文学界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热潮。

——发挥阵地作用,加强宣传报道。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聚焦党的二十大做好宣传报道工作,开设“我们这十年”“非凡十年”“新时代文学十年”等栏目,组织文学名家大家、青年作家、网络作家、理论评论家谈体会、抒心怀,充分报道各级作协组织、文学阵地、文学社团工作成绩,系统全面宣传新时代文学成就,展望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良好态势。统筹运用简报、专报、文学工作信息等及时反映中国作协及各地区、各行业作协学习宣传贯彻情况,唱响时代主旋律、凝聚奋进精气神。

(二)紧密结合实际,坚持知行合一,用党的二十大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工作、推动创作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继往开来,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途命运,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对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繁荣发展、行稳致远,具有根本性的意义。我们必须增强贯彻落实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到作协工作和创作实践全过程各方面。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团结带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始终牢记“国之大者”,坚决拥护“两个确立”、践行“两个维护”。党的二十大在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大会明确宣示了我们党在新征程上举什么旗、走什么路、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朝着什么样的目标继续前进,宣示了全党坚持道不变、志不改,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的自信与定力。党的十九大以来,我们经历了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5年。新时代10年,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非凡的理论勇气、卓越的政治智慧、高超的领导能力、强烈的使命担当,团结带领全党全国人民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是党在新时代取得的重大政治成果,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作为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高度共识和共同意志,已经写在了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写在了生机勃勃的中华大地上、写在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心坎上,是党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习近平总书记继续担任党的总书记,体现了全党意志、反映了人民心声、顺应了时代要求。

文艺事业是党和人民的重要事业,文艺战线是党和人民的重要战线。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文学承担着极其光荣而艰巨的使命责任,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必须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把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作为最大的政治、最大的大局,坚定不移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切实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为根本遵循,奋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站稳人民立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和创作方向。人民立场是党的根本立场。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在大会报告中,“人民”是关键词、高频词,充分彰显了党的人民立场、人民情怀。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时代的创造者。源于人民、为了人民、属于人民,是社会主义文艺的根本立场,是新时代文学鲜明的精神底色和美学追求。广大作家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始终保持对人民的真挚热爱,把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创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对人民创造历史的伟大进程给予最热情的赞颂,用思想深刻、清新质朴、刚健有力的优秀作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要不断探索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新途径新方法,帮助作家提高阅读生活的能力,更好地把握时代脉动、洞悉生活本质、领悟人民心声,在人民追求美好生活的奋斗中汲取不竭的源泉,真正让中国文学和人民气息相投、血脉相通,让文艺的百花园永远为人民绽放。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坚持文化自信自强,不断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党的二十大明确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的目标任务,这是我们党首次将文化自强写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新时代10年,是推动文化自信自强的10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对进一步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作出系统战略部署,我国文化建设的内涵不断丰富,要求不断深化。我们不断壮大文化事业,繁荣文化产业,推进文化创新,提振文化优势,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文化自信明显增强、精神面貌更加昂扬。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既需要强大的经济基础,也需要具有强大凝聚力、向心力、引领力和感召力的共同思想基础,文化自信自强所产生的强大精神力量将使亿万人民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一起,更有信心面对和战胜各种风险挑战,夺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胜利。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紧扣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目标,增强文化自信自觉,坚定文化自立自强。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强化对中华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自觉追求,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推动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与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源流相汇、浩荡前行。要坚持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既弘扬中华美学精神,善于从中华文化宝库中萃取精华、汲取能量,又把握文化的时代性,积极融入当代文化资源,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创作弘扬中国精神中国价值、具有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与伟大民族伟大时代相匹配的经典之作,努力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和中华文化影响力,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精神力量。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深刻把握时代要求,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推进中展现新时代文学的新担当新作为新境界。党的二十大报告庄严宣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报告指出中国式现代化5个方面的中国特色,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在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中,强调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些重要理论成果和实践要求,深刻揭示了中国式现代化与中华文明、与中国文学的内在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极为重大、极为深刻、极为迫切的命题。我们要深刻领会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树立大历史观、大时代观,牢牢把握新时代文学的使命责任,以更高的站位、更宽的视野、更大的雄心把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融入中国式现代化伟大进程,赓续中国新文学的现代精神,探索当代文学的中国式现代化命题、现代化道路,以文学的现代化推动人的现代化。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创造生产优秀作品作为中心环节,把创新创造贯穿文学创作全过程,推动观念与手段相结合、内容与形式相融合、生产与传播相契合、艺术要素与技术要素相聚合,不断提高作品的精神高度、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推动文学事业呈现千帆竞发的生动局面,为人民奉献文化精品,为历史留下时代强音。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必须始终坚持团结奋斗,形成同心共圆中国梦的强大合力。党的二十大将团结奋斗的时代要求贯穿始终,大会报告全篇以“团结奋斗”四字铿锵结语。团结奋斗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最显著的精神标识,我们依靠团结奋斗创造了辉煌历史,也必将依靠团结奋斗开辟美好未来。

中国作家协会是党领导的专业性人民团体,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繁荣文学事业、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作协组织最根本的职能定位。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群团工作和文艺工作的重要论述,紧紧围绕政治引领、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推动创作的职能,不断增强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发挥作协的组织优势和专业优势。要增强工作的针对性、有效性,准确把握文学队伍结构的新变化,深入了解基层文学组织、新的文艺组织和文艺群体的队伍状况,诚心诚意同文学工作者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把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殷切关怀传递到广大作家心间。要切实加强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不断巩固全体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鼓舞全国各族人民意气风发迈上新征程。

(三)提高政治站位、压实工作责任,全力以赴做好下一步学习宣传贯彻工作

党的二十大精神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既有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和理论上的深邃思考,也有目标上的科学设定和工作上的战略部署。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的各项要求,提高政治站位、增强政治自觉,把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到作协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切实抓好学习培训。各级作协要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理论学习、作家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多类别多层次专题培训,组织形式多样的宣讲、研讨、座谈,在拓展广度深度上下功夫,在突出实效上出新招,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扩大培训覆盖。

——精心组织宣传报道。各级各类文学报刊社网要同向发力,发挥各自特色,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宣传大会精神。要丰富宣传手段、创新传播方式,充分运用新技术新平台,提升传播力和影响力,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声有色做好宣传报道。要把准政治方向、把牢舆论导向,坚持全面准确深入,坚持网上网下同一标准、同一要求,发出权威声音、壮大主流声量。

——深入开展研究阐释。要从历史和现实、思想和实践、理论和文学的结合上,加强对大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的阐释和解读。要紧密结合新时代文学创作实践、结合文学界思想和工作实际,提出有思想高度、理论深度和时代价值的课题,组织专业力量进行深入研究,推出一批有分量的理论评论成果,真正以党的二十大精神引领当前文学创作和理论研究。

——抓好落实,突出实效。要牢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正确处理疫情防控与事业发展的关系,统筹发展与安全,把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成果转化为有效推动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的思想动力、路径办法。要把握好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全力以赴做好今年工作,超前谋划明年工作,确保明年工作开好局、起好步。

二、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为遵循,全力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

十代会以来,中国作协坚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中国作协十大开幕式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凝聚共识,努力推动十代会提出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实落细。铁凝同志和党组书记处同志带头学、深入学,在《人民日报》《求是》等刊发学习文章,在鲁迅文学院第40届和第41届中青年作家高级研讨班、网络作家培训班、全国地市级作协负责人专题培训班等作专题宣讲,引导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全面把握、深刻理解重要讲话的精神实质、核心要义和实践要求。各报刊社网开设专题专栏,加强对文学界学习情况的报道,形成了巨大声势。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进取、担当作为,焕发出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巨大热情。

(一)切实加强新一届领导班子建设,为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提供坚强领导和有力保障

十代会以来,新一届领导班子深刻领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作协工作的殷切期望和郑重嘱托,旗帜鲜明讲政治,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研究制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加强新一届领导班子政治建设的决定》《中国作家协会党组书记处关于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意见》《中国作家协会党组关于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及其实施细则精神的实施办法》,切实以加强中国作协领导班子建设为重点,全面加强作协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制度建设和党风廉政工作。坚持严的主基调不动摇,压茬开展三轮党组巡视,实现内部巡视全覆盖。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防范化解意识形态风险。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党组书记处议事、办事和督查机制,强化跟踪落实问责,确保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批示和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在作协系统的贯彻落实,确保作协党组书记处的安排部署落细落地。广泛开展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实际情况,党组书记处的同志先后到7家报刊社开展调研,进一步推动所属报刊社网深刻领会文学之重、人民之重、新时代之重,破解发展难题、创新发展路径,实现跨越式发展。注重发挥主席团和全委会作用,出台《中国作家协会全国委员会工作办法(试行)》,进一步明确主席团和全委会职责任务、工作要求,推动主席团成员、全委会委员在文学界发挥关键作用,树立大局观念,带头弘扬正道,增强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为文学事业履职尽责、担当奉献。

(二)谋划实施重大文学行动,为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开局破题

在新的历史起点上,中国作协深刻领会新时代新征程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的使命任务,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研究探索具有新时代特点的重点创作规划组织方式,决定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和“中国文学盛典”重大文学行动,以此作为推动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大力推动文学精品的创作、出版、传播、转化,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以书写山乡巨变为切入点,热忱描绘新时代取得的伟大成就和伟大变革。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完成脱贫攻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这一彪炳史册的伟大实践为新时代文学向高峰挺进提供了丰沛源泉和广阔前景。实施“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时期推出的重大举措,寄托着我们对文学事业的深远考虑。要通过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引领新时代文学的现实题材创作导向,探索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乡村路径;弘扬伟大的脱贫攻坚精神,弘扬柳青、周立波、赵树理等老一辈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的精神;推出一批厚重的、来自土地深处的优秀作品,推出一批有朝气、有潜质、有阅历、有泥土气息的新作家,推出一批形态丰富的文化精品,召唤起全社会热忱描绘新时代新征程中国乡村巨大变化的热情。

创作计划实施以来,中国作协充分调动、整合作协系统以及整个文学界的资源和力量,深化文学报刊社网的资源共享与合作机制,与重点作品扶持、定点深入生活等项目充分对接,向文学界广发“英雄帖”,加大宣传力度,加强组织发动。认真组织稿件评审、论证、研讨、改稿,帮助作家精益求精打磨作品。截至10月31日,共收到来稿作品709部,共遴选出20部作品进行重点培育,有4部作品已列入第一批出版计划。

——以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汇聚力量,推出更多文学精品。推动新时代文学从“高原”迈向“高峰”,这是全国文学界的共同责任。实施文学攀登计划,就是要树立全国文学工作一盘棋工作理念,加强作协系统与全国重点文学期刊、重点文学出版社的工作对接、力量聚合,从作家创作、编辑出版、宣传推广、成果转化、对外译介等多方面统筹协调,形成联动机制,倾力打造原创精品。目前,中国作协作为总发起人,已经与32家共同发起单位签署合作议定书,建立联络员制度,开展一对一的沟通联系,定期组织召开联席会议或座谈会,及时跟进了解项目进度。经过各方共同努力,截至目前,已发布的19部首批入选作品中,9部作品已出版,受到文学界广泛关注。

——以“中国文学盛典”标志性品牌文学活动,彰显文学的价值与尊严。从今年开始,中国作协着力打造以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和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颁奖为核心的“中国文学盛典”,以隆重典雅、形态丰富、传播力强的大型文学主题盛典,表彰具有最高荣誉的国家级文学奖项,展现新时代作家昂扬向上、勇攀艺术高峰的志向和努力,展示新时代中国文学欣欣向荣的发展态势,展现作协组织的新思路、新形象,推动优秀作家作品走进大众视野,吸引更多读者。“文学盛典”与每年的全委会会议同期举办,让各位委员深度参与作协的重大活动,密切与作协的工作联系,发挥名家与大奖相辉映、作品与读者在一起的效应。努力拓展工作格局,通过“文学盛典”与各级党委政府、影视平台、互联网平台等充分合作,共同探索新的文学表达形态,不断增强文学的吸引力和传播力。

经过精心的组织筹备,第八届鲁迅文学奖评奖工作已经顺利完成。本届鲁迅文学奖是中国作协在十代会后组织开展的第一次国家级文学奖评选,意义重大。中国作协高度重视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重新修订了《鲁迅文学奖评奖条例》及其细则,牢牢把握评奖导向和艺术标准,强化纪律监督,最终评选出的35部获奖作品充分体现四年来中篇小说、短篇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杂文、文学理论评论和文学翻译的成绩,得到社会和广大读者的普遍认可。作为“中国文学盛典”首次活动的“鲁迅文学奖之夜”已经准备就绪,即将在中央歌剧院隆重启幕。

这三项重大文学行动,都是围绕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所推出的创新性举措。为进行更为全面、更为充分的社会动员和文学动员,7月29日至8月1日,中国作协在湖南开展一系列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文学活动。我们赴精准扶贫首倡地十八洞村考察学习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果,召开第十届主席团第二次会议,隆重启动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文学攀登计划,参观考察清溪村作家书屋,见证中国当代作家签名版图书珍藏馆启动建设。在各方面的大力支持和文学界的共同努力下,活动取得圆满成功。活动期间,新浪微博话题“中国作家湖湘情”阅读次数达7600万;话题“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阅读次数达1929.3万。抖音、今日头条平台分别上线“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活动话题和“书写新时代山乡巨变——中国作家湖湘情”热榜专题,话题和专题总曝光量超过6亿。通过这次活动,我们深刻体会到党带领人民团结奋斗、实现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的生动实践和伟大成就,充分感受到社会各界和广大读者对文学、对作家发自内心的崇敬与热爱,更加坚定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更加自觉地肩负起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历史使命。

(三)坚持守正创新、开拓进取,推动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焕发新气象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中华民族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伟大创造,为文化的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也对新时代文学提出了更高的期待和要求。十代会上,我们鲜明提出“新时代文学”重大命题,对新时代文学的内涵、原则、目标和要求进行了系统概括和阐释,对推进新时代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得到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积极响应。

——聚焦文学作品创作出版主责主业,以优秀作品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不断完善创作扶持机制,加强文学阵地建设,大力支持优秀现实题材、革命历史题材作品出版,鼓励作家在文艺创作的观念、手段、内容、形式等方面探索创新,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呼声、展现人民奋斗、振奋民族精神的优秀作品。提高重点文学创作规划组织水平,经过认真遴选论证,本年度共有53项选题入选中国作家协会重点作品扶持项目,27项选题入选定点深入生活项目,40项选题入选网络文学重点作品扶持项目。组织2022年度中国网络文学影响力榜评选,激励引导网络文学创作向精品化发展。创建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探索和丰富作家深入生活的长效机制。各级作协组织结合工作实际,在上级部门的支持下,推出了务实有效的作品扶持和资助计划,努力搭建平台、畅通机制,推动出精品、出人才。

——着眼于提升文学影响力、拓展文学新空间,努力探索文学发展新路径。积极对接新资源、建设新平台,推动文学成果的转化运用,充分释放文学潜能和价值。中国作协与国家广电总局等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强多方面多层次合作,共同开展重点作品选题策划和交流,促进优秀文学作品向电视剧、网络视听节目等形式转化,营造良好的文学版权发展生态。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战略合作取得阶段性成果,目前已向芒果TV推荐了392部优质文学作品,其中242部作品完成第二轮评估,14部作品进入重点论证环节;合作举办“文学IP价值”排行榜暨影视编剧创作高峰论坛、“新芒IP计划”征文大赛,为优质文学IP与头部影视平台搭建桥梁纽带。举办“从文学到影视——《人世间》座谈会”,深入探讨总结文学影视改编的经验与方法道路。召开文学作品影视转化评估座谈会,评选出15部适宜影视转化的文学作品向影视机构重点推荐。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和文学攀登计划从实施之初,即以开放、包容、创新的理念,探索与新媒体、新业态的融合,提前布局成果转化。文学攀登计划将在第六届平遥国际电影展开设“迁徙计划·从文学到电影”单元,为文学作品的影视剧改编提供更多机遇。与新华社深度合作,打造全新的集视、听、读、互动等于一体的沉浸式5G融媒价值阅读平台,“悦读汇”上线后访问量过亿。与抖音发起“抖音全民好书计划·春天开阅季”系列活动,与今日头条文化频道发起“以书之名”世界读书日特别活动,与央视综艺频道合作,参与策划制作“开卷品书香”系列节目,成为今年阅读日期间热度高、口碑好的品牌活动,有效扩大了文学的社会影响力。

——密切关注文学现场,积极回应时代课题,着力加强文学理论评论建设,引导创作、引领风尚。在纪念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之际,举办“向人民大地——纪念《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发表80周年特展”,召开专题研讨会,宣传和弘扬延安文艺座谈会讲话精神。建立文学领域情况分析报告制度,组织专业力量定期对文学界有关动态、趋势进行研判分析,形成专题报告,为中央宣传部和中国作协党组决策部署提供参考。加强对重大理论问题、热点文学现象和新人新作的研究评论,推出一系列有分量的评论文章和研究成果。设立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招收首批博士后研究人员。举行中国现代文学馆第九届特邀研究员、第十届客座研究员聘任仪式,到目前为止,已有10届100名青年学者加入客座研究员队伍。发布《2021中国网络文学蓝皮书》,开展2022年网络文学理论评论支持计划,推动构建符合网络文学特点的评论评价体系。

——提升文学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助力实现人民精神生活共同富裕。中国作协与中国科协举办合作交流座谈会并签署战略协议,共同主办“中国一日·科技强国”全国作家联动大型文学主题实践活动,为科技工作者、文学工作者、科普工作者搭建广阔平台。与生态环境部合作举办中国生态文学论坛,开展生态主题采访采风活动,推动生态文学创作,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召开“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主题实践经验交流暨创联工作会议,首次表彰了10个市县级基层作协组织。持续举办文学照亮生活——中国作家“文学公开课”,促进全国文学志愿服务走向制度化、规范化、常态化。

——突破疫情阻隔困境,积极推动中国文学对外传播。采用线上和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首次中国—拉美国家文学论坛,与阿根廷、智利、墨西哥、哥伦比亚、尼泊尔等多个国家作家开展文学交流。组织来自英国、法国、西班牙、埃及、伊朗、阿根廷等国的汉学家、文学翻译家开展“走读中国”活动,亲身感受中华文化的精髓与气韵。加强中国文学对外翻译出版,完善相关工作机制,认真组织“中国当代作品翻译工程”评审,《人民文学》外文版与外文出版社合作推出多语种“新时代纪事”书系,将更多优秀文学作品译介到海外。

(四)紧扣“做人的工作”,大力加强作家队伍建设,凝聚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磅礴力量

——不断增强作协组织吸引力、凝聚力,壮大作家队伍,培养文学新力量。2022年会员发展工作中,申请人数创历史新高,达到2211人,相比去年增加近12%;主动吸收了一大批优秀剧作家、评论家和编辑家入会;青年作家和新文学群体入会人数继续增加,45岁以下的新会员占比达到33.5%,新文学群体占比达到23%;扩大工作覆盖,有77名会员来自中国作协会员空白区县。与中国人民大学联合举办首届“网络文学研究班”,35位网络作家走进名校,接受为期2年的专业教育。举办“网络文学青年创作骨干培训班”,40位“90后”网络作家参加培训。加强鲁迅文学院对外合作办学力度,举办湖南省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芒果TV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重要论述培训班、湖北作家高级研修班等,拓展培训范围。举办中国作协青年干部培训班,锻造充满活力的作协干部队伍。举办无党派人士及“两新”作家培训班,开展全国自由职业作家情况调研,进一步团结凝聚文学界广泛力量,厚植新时代文学高质量发展的人才沃土。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以文学的力量巩固民族团结,促进祖国统一。举办《民族文学》创刊40周年座谈会,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新时代10年民族文学发展成就,认真总结办刊经验,提高办刊质量,进一步巩固各民族作家共有精神家园。组织实施“中国少数民族文学之星丛书”项目,举办“文学润疆”全国多民族作家培训班,来自18个民族的70位基层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参加培训。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之际,中国作家出版集团与芒果TV共同举办《生生不息》研讨会。积极参与、支持“澳门文化节”相关活动。与福建省委宣传部、福建省文联省作协共同举办“2022年两岸青年文学之旅”,增强两岸文化认同、情感认同,为两岸融合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弘扬中国文学优良传统,营造尊重作家的文化氛围。举办马烽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李季百年诞辰纪念座谈会,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继承发扬前辈作家对党和人民事业矢志不渝的高尚品质,坚守艺术理想,以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创造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加强对百岁老作家的联系服务和关心慰问,为百岁以上老作家诞辰致贺信,与团体会员单位共同开展重阳走访慰问,形成礼敬老作家、尊重作家贡献的工作氛围,努力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繁荣发展新时代文学事业的强大力量。

各位委员、同志们,十代会以来,我们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指引下,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把握新的时代要求,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和饱满的热情投入创作、推动工作,摆脱思维定势、工作惯性和路径依赖,向改革要动力,向创新要活力,不断增强作协组织的吸引力、凝聚力、影响力和活跃度,不断以优秀作品彰显新时代作家的艺术创造力。特别是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大家积极应对、主动求变,努力探索疫情防控常态化形势下开展文学工作的新途径、新办法,克服重重困难和挑战,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亲切关怀的结果,是各级作协组织、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团结奋斗的结果,是各位委员率先垂范、担当作为的结果,在此,我代表中国作协,对各级作协组织、对全体文学工作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当认识到,当前文学事业发展与人民群众多样化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还有不相适应的地方,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任务还有不相匹配的短板弱项。文学作品有数量缺质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现象仍是需要攻克的重大课题。在舆论生态、媒体格局、传播方式发生深刻变化条件下,作协工作的平台手段、方式方法、工作抓手还未能与时俱进、有效融入,文学报刊社网的发行量、阅读量和影响力有待提升,文学领域舆情研判和应对机制还不够健全。作家队伍中的新生力量还不够壮大,文学工作的基层基础比较薄弱,疫情条件下开展文学工作特别是对外交流工作的途径办法还不够丰富,等等。这些困难和短板,需要我们在今后工作中不断攻坚克难,努力推动解决。

三、立足新时代新征程,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努力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繁荣发展的宏伟蓝图,在新的历史方位上为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上,作协工作和文学事业要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

(一)以“两个计划”为牵引,推出一批反映时代巨变、体现人民奋斗的扛鼎之作

衡量一个时代的文学成就、检验我们的工作成效,最终要看作品。通过一年来的共同努力,“新时代山乡巨变创作计划”“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开局响亮,从中央到地方,从文学界到社会各界,都给予充分的关注和支持,具备了天时地利人和各方面的有利条件。这为两个计划的实施提供了良好机遇,奠定了坚实基础。但必须认识到,这只是一个开端。“两个计划”不是一次简单的主题征文,也不是年度性工作,而是书写恢宏时代气象和生生不息人民史诗的重大文学行动。只有在更高层次、更大规模、更全要素上,久久为功、绵绵用力,才有可能推出一批思想性艺术性相统一的、具有时代高度的精品力作。我们必须借助前期的这种力量和气势,持续铆足干劲、用足力气,开拓思路、开辟路径,以作品说话,靠成果立足。

下一步,我们要实施“名刊拓展计划”,推动山乡巨变创作计划向全国的文学名刊大刊拓展,形成强有力的、务实可行的合作机制,共享资源、共担使命。充分发挥文学名刊的平台阵地作用,充分调动文学名编参与创作计划的积极性,以慧眼发现好作家,不惜重要版面推出好作品。实施“人民阅卷”行动,推动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进入大众视野、壮大传播声势。我们的文学是人民的文学,人民是文学作品最终的鉴定者、评判者。作品好不好,读者要有更大话语权。攀登文学高峰既需要作家艰辛的艺术探索,需要编辑的无私托举,更需要读者的热情参与和支持。我们要以更大魄力冲破圈子批评、打破固化模式,探索建立以读者为主体的作品评价机制,形成作者与读者深度对话、大众评论与名家创作交相呼应的文学生态,更好发挥优秀作品的影响力、引导力,更好地实现文学生活在丰富人民精神世界中的价值。

(二)提前谋划、精心组织茅盾文学奖相关工作,筹办好“2023中国文学盛典”系列活动

茅盾文学奖见证了中国文学的光荣与梦想,体现着中国文学的崇高荣誉,有力地推动着中国文学的繁荣发展。文学奖项的光辉和荣耀,来自于作家苦心孤诣的创造,来自于文学工作者无私奉献的成全,也来自广大读者的认可与敬重。要在总结、借鉴今年鲁迅文学奖评奖和文学盛典筹办经验的基础上,高标准、高质量做好茅盾文学奖评奖和颁奖工作,不断提升茅盾文学奖及中国文学盛典的社会影响力和社会美誉度。

(三)深化改革,创新发展,以职能优化为事业发展赋能

全力推动中国作家出版集团有限公司改革重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中央文化企业深化改革、加快发展的决策部署,建立产权清晰、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及科学高效的法人治理结构,打造文学出版旗舰企业。充分发挥中国作协所属报刊社网的资源优势和品牌优势,在打造精品、引领方向上下功夫,建立文学产品刊物首发、选刊选载、出版社出版、新媒体发布等协同运作机制,着力培育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市场占有率高的文学出版“国家队”方阵。发挥“头雁效应”,在做大做强自身的同时联结起全国更多的文学阵地,使文学事业的基础更加雄厚。

强化“作家之家”建设,创设“作家活动日”。进一步加强中国作协联络服务作家功能,提高服务保障能力。邀请知名作家、老作家、青年作家、基层作家和困难作家等经常“回家”,共叙友情、共商发展,把党组书记处关于密切联系服务广大作家和基层文学组织的意见落到实处,使中国作协真正成为让广大作家温暖、信赖、眷恋的家园。

(四)推动文学事业以更大规模、更深程度融入现代传播格局

加快推动文学数字化建设。抓住国家实施文化数字化战略的机遇,以中国现代文学馆数字化建设为切入点,大力推动整个作协系统数字化建设。设立“馆藏革命文物研究重点项目”,推动“当代作家资源版本库”“中国现当代重要作家馆藏”“红色经典资源库”项目建设,为读者阅读、学术研究、作品出版等提供资源服务,发挥好文学馆公共服务功能。深化与中国科协、新华社、国家广电总局战略合作,加强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推动落地落实,力求见质见效。广泛联合中央媒体和地方媒体、主流媒体和企业资源、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等推出更多全媒体文学产品,探索全媒体时代文学报刊社网的发展方向和路径。

(五)全力培育中国文学新力量,建设规模宏大的新时代作家队伍

我们反复强调,“新时代文学”不是一个时间概念,而是时代和人民向我们提出的新课题,是接续“新时期文学”、创造文学新样貌的必然要求。要实现这一文学理想,需要一大批能够承担使命的文学新人涌现,需要更多的“陌生人”来打破藩篱,带来新鲜充沛的文学能量。我们要警惕文学在作品发表、评论聚焦、名誉颁授等方面的固化和僵化,以开放、包容、鼓励的态度和务实有效的举措,多方面发现人才,增强文学队伍活力。为此,我们各方面的工作、各方面的资源,都要朝向这个目标努力。

要推动鲁迅文学院在文学新人发现和培养方面丰富班次、扩大覆盖,优化机制、提升质量。筹办多轮次、多层次的作家培训班,力争覆盖青年作家、评论家、儿童文学作家、网络作家、新锐作家、网站编辑以及编剧等其他文化行业从业人员,扩大文学人才的发现与选拔范围。优化与北京师范大学合作培养研究生的教学体制,与当前人才培养的迫切任务相衔接。要做好2023年会员发展工作,不断壮大各级作协会员队伍,优化会员队伍结构。进一步增强会员服务管理水平,建立常态化联系会员制度。各报刊社网要加大对青年作者的关注与扶持,为文学新人的成长提供更多机会。深入做好新的文学群体和文学组织调研工作,摸清现状、发现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将打造文学新力量、加强统战工作规划和网络文学发展规划等工作统筹考虑、同时推进。

(六)发挥组织优势,扩大工作覆盖,提升文学活动的质量和效能

联合更多社会力量,争取更多社会资源,不断拓展文学工作新空间。继续推动中国作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新时代文学实践点建设,对已经挂牌的实践点要加强指导和管理,坚决杜绝“一挂了之”。要指导实践点因地制宜、创造性开展活动,发挥示范效应。继续开展“到人民中去”职业道德教育、“中国一日——中国作家在行动”、“文化润疆”等文学活动,推动广大作家投身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生动实践。着力加强中长期重点选题规划,聚焦重要时间节点和重大事件,组织主题创作、开展主题活动。广泛开展面向社会、面向基层、面向群众的公共文学服务。开展“文学之乡”创建活动,多方面动员社会资源参与“育才图书室”工程。举办“文学周”“名刊名编走基层”“文学公开课”等群众性文学活动,加强文学志愿服务组织化建设,不断扩大优质公共文学服务向基层、向文学资源相对匮乏地区倾斜。促进全国文学馆之间的交流合作和资源共享,进一步提升文学博物馆、名家故居的公益服务水平。

(七)增强中国文学在世界文学格局中的影响力,提升中国声音在国际话语体系中的权威性

推动对外文学交流、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走出去”“请进来”,更需要以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平台、机制,以具有国际认可度的文学荣誉,吸引国外作家作品、出版社和读者主动走过来,主动把目光聚焦过来。这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我们将加强与相关单位部门的沟通协调,精心谋划、稳妥推进,使中国文学能够在更大、更自主的平台上与世界文学自信对话。继续做好基础性的交流交往工作,推进“一带一路”文学联盟机制建设,开展“一带一路”青年写作计划,积极推进南京“国际文学交流中心”、南宁“中国—东盟文学交流中心”、成都“中国—南亚文学交流中心”建设,举办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和翻译家工作坊,不断深化双边、多边文学论坛机制运行。与中国图书进出口(集团)有限公司合作开展“新时代文学攀登计划”入选作品对外译介,充分发挥《人民文学》外文版的作用,持续推动中国文学对外译介工作。举办第二届中国国际网络文学周,启动中国网络文学“Z世代”国际传播工程,以“网文出海”为契机,进一步提升国际传播效能。

各位委员、同志们,党的二十大吹响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号角。新时代是标刻着历史机遇和光明未来的新坐标,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又一次伟大远征,我们责任无比重大,我们奋斗的使命无上光荣。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上来,在新的赶考之路上续写中国文学新的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