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张陵丨南方气质和底蕴

——读西篱诗集《随水而来》

更新时间:2022-12-04 作者:张陵来源:南方日报

诗人西篱最近出版了诗集《随水而来》,收录了她这些年来创作的诗歌近百首。读到西篱的诗,突然间觉得自己读诗之心依然还在。这种感觉仿佛就沉睡在自己心灵深处,被她的诗给激活了。

实际上,我更多地是指这部诗集中的那首《怀念花溪》:“你有没有看见过花溪的水/蓝色如同宝石/如同矢车菊的花瓣/在云贵高原上摇曳”。这首诗一下子让我找回年轻时的“花溪”记忆。

再读进去能够发现,这部诗集大部分作品并不那么“写实”,都有脱实向虚的倾向。这种“虚”也不是抽象成哲理,而是在现实中走入抒情主人公的内心,再从富有个性的心灵中流出,也就与写实意味拉开了距离,颇有写意的味道。可以认定,《随水而来》这类的诗作,才是这部诗集的主体,才更体现出西篱诗歌的特质。其实,无论写实还是写意,我都很喜欢书中许多句子,也能从中找到诗意。例如,“在这种意外的清晨/雨是春天的忧郁/一切景物/皆呈现沙滩睛般的空茫/湿的地方是光/干的地方是梦”(《随水而来》)。“我生长在那一片金色之中/那秋日的净土安宁南芬芳”(《我守在那一片金色之中》)。“无论各种各样的手/也拿不掉我们的梦幻”(《无题》)。这样隽永的话语,在作品中比比皆是。有评论家认为西篱的诗表达一种情感的忧郁,我则更倾向是忧郁加感伤。忧郁是一种气质,感伤是一种情调。二者加起来则是一种不同于尘世的超然。

可以看出,作为一个诗人,西篱显然有意要追求一种清高而宁静的能够安放自己心灵的境界。令人称奇的是,从如今这样高速发展变化的文化生态里走出来的《随水而来》,却能抖落那些世俗的风尘,保持着文学的净洁。或者说,诗人在用诗歌创造着自己的世界,把世间的烦恼和功利放到一边去,安静地表达内心,传达诗意。我们能感受到,世界最美丽动人的地方,就是在诗人心里,在她那忧郁伤怀的缤纷的诗里。

在这部诗集里,有很多诗的意象都是雨和水。“雨中的脸孔/昨日的梦/抬起头时落叶纷纷而下/低下头时水滴将我淹没”(《雨中的脸孔》)。“小雨也下了一整天/那傍晚裹了风衣 步履轻俏的人/他在哪里谈天”(《雨夜舞会》)。“雨从傍晚一直下到天明/下雨的日子 我们的记忆/一片潮湿”(《雨从傍晚一直下到天明》)。在诗人情感世界里,雨不光有声音,还有情态,还有颜色,还有温度,还有能打击灵魂的力度。诗人这样的意象,看似个人的偏好,其实冥冥之中好象有某种指引,透过这层层的雨雾,指向我们能看到、能感受到潮湿的南方,表达出南方特有的气质,也折射出南方独有的特征。这样一来,我们一定会注意到,西篱的诗魂也带着水灵灵的南方气质和底蕴。

最近一个时期,评论家们很热心也很深入地谈“南方文学”。现在读到西篱的诗,我以为,诗人是找到了她和她的诗所归属的南方。诗人自己也意识到自己创作的南方品质,于是,“雨”和“水”的内涵也就变得丰厚起来了。在我看来,这不就是我们很南方的诗歌么?

曾提醒过一些评论家,所谓“南方文学”或者“北方文学”,不完全是地理概念,而是一种思想的概念,文化的概念。依我浅见,用评论家张燕玲的话来说,“新南方写作”是一种自由生长、“野气”横生的写作。这说到“南方文学”点子上了,也道明了“南方文学”的新意。照这样的思路评价《随水而来》,可以看成是一部具有“南方文学”特色的诗歌作品。

(作者系文学评论家,曾任文艺报副总编辑、作家出版社总编辑,现为中国作协报告文学委员会委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