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回归传统文化之必要,刘斯奋、林岗畅谈如何增强文化自信

更新时间:2023-05-29 作者:黄楚旋来源:南方+

面对“文化自信”的命题,两位土生土长的广东学者生发出了哪些感悟?2021年7月,刘斯奋遇到林岗时,曾聊起“如何增强文化自信”的话题。

c038ae03be8b402eab31cf9c2738a6fb_batchwm.jpg

两人决定以对谈的形式展开讨论,从文化、历史、哲学、小说、艺术谈到审美理想,两位学者用纯粹朴素的对话碰撞出智慧的火花。2023年4月,《走出鸦片战争阴影:文化自信对话录》(下称《走出鸦片战争阴影》)由花城出版社正式出版。

5月27日,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获得者刘斯奋,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教授,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申霞艳,在珠江公园湾区书屋,围绕《走出鸦片战争阴影》展开分享。本次分享会由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指导,湾区书屋、广州购书中心、广州珠江公园共同主办。

从“走出阴影”到“文化自信”

《走出鸦片战争阴影》一书记录了“走出阴影”“谈文化”“谈艺术”等11场对谈,系统思考中国现代化转型的历史进程,阐述了建构崭新文化认同的必要性。活动现场,申霞艳介绍说,自古以来,文人学者留下了许多有价值的对谈讲述,随着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当代的对话节目也愈发丰富。而刘斯奋、林岗两位学者作为土生土长的广东人,对这片土地的历史有着格外深刻的感触与思考,在鸦片战争的180多年后的今天,围绕中国传统文化展开对谈,更有一番深远意义。

在古代,广东地处偏远,生存环境艰辛。而鸦片战争后,各种思想、观念源源不断地涌进广东,广东由此异军突起,诞生了孙中山、梁启超等一大批影响中国近代史进程的重要人物。

面对西方列强的欺压,中国的仁人志士一直在寻找救亡图存之路:洋务运动推动技术改革、戊戌变法试图革新、辛亥革命推翻清王朝……在探索的过程中,人们一度认为传统文化是民族落后的根源,中医、戏剧、书画甚至文字都成为批判对象,也给后代留下一定程度“文化自卑”的阴影。

广东既是中国近代史开端的见证者,也是改革开放的排头兵。今日中国之崛起,让两位学者重新审视这片土地发生的历史与文化间的关系。刘斯奋指出:“文化是民族之魂,没有这个底子,中国就难以有今天的成就。”

两位学者认为,必须以一分为二的方法对传统文化进行重新审视,帮助大家从思想上走出鸦片战争带来的阴影,在反思中前进,增强文化自信,这也是两位大家对谈的初衷。

以传统文化重塑中国人的主体性

“中国这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的人总是在为国家寻找前行的道路。”林岗指出,他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为国家、为民族找到一条可持续发展道路。

在中国近代救亡图存之时,西方现代化的道路一度成为热议话题。但全盘西化的结果会是光明吗?邻国日本用自己“脱亚入欧”的实践,向世人证明了这个方向是不可行的。

“欲人勿疑,必先自信。”现代化不是一条单行线,而是不同文明、不同社会开辟自己的道路。林岗表示:“注定要在世界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民族,一定要把握自己的主体性。”

在分享会中,林岗感慨自己出生在中国的幸运。“因为中国的版图足够大、历史足够悠久,会让你看到很多东西、丰富你的思想。”悠久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的优势所在,以当代的意识重塑对传统文化的认识,成为这一代中国人的责任。

刻在中国人骨子里的性情、喜好与情感,深深流淌在传统文化之中。刘斯奋用“包子和披萨”的比喻来描述中西方的审美差异。他说,中国的审美就像包子一样,把什么都包在里面,含蓄内敛;而西方的审美就像披萨,把料全摆在外头,开放而充满激情。他认为,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要在自身文化中创新求索。

林岗也分享了自己对西方审美的看法。在他看来,西方激情、极端的艺术表达,正把他们带向一条歪路:“西方艺术有一种不停创新的冲动,甚至超过了人类在思想上能够创新的程度。”刘斯奋补充道,物质生产需要不断创新进步,但精神创造应当追求永恒、不过时的内在规律,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是两码事。

在提问环节,年轻读者问及如何将海量信息化为知识储备,林岗回答道,要找到每个领域最经典、最基础的精华,在人生的不同阶段反复阅读,获得自己应对世界变化的根本道路;同时还要保持对新鲜事物的兴趣,身体机能会随着时间而下降,但人的精神却是不断成长、丰富的。

活动尾声,刘斯奋也留下了几句话送给当代年轻人:发掘潜能、扬长避短,要有“专业的精神、业余的心态”——想办法把事情做到最好,但得失成败不要太过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