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何 霖 | 寻找另一条河流

——序李漫散文集《漫溯清河》

更新时间:2023-06-19 作者:何 霖来源:广东作家网

李漫是个新入文坛的散文创作者,但出手不凡,开篇挥洒竟两万余字。“让我们乘一叶扁舟,向历史深处,逆水而上,向清河漫溯……”这便是她的写作背景。我想说的是,她的处境、经历、感情、灵魂,几乎都在这种感受里,从而引发对人生的思考。

她的散文具有惯常的女性思维,除了细腻温婉、思路敏捷,更有对生命的拷问和对人文情感的关怀,极大地丰富了对“人”与“人性”的认知和把握,显露出生命的本真与写作的价值。她文集的内容可以用四个关键词来概括:河流、村庄、亲人、情怀。所叙述的是年少时清河流经王店村的土地上人间的悲欢离合,也不乏成年后生活在南沙十八年的人生经历。她对现实生活始终保持敏锐的触角,比较在场地写出了自己经历的现实生活,找到并打通了人和人之间的心灵暗合,以一颗感恩之心来呈现,流露出作者的气韵,浸透着人性的芬芳,这是她漫溯情感的另一条河流。

李漫自幼生活在陕西省三原县王店村,三原县史称“小长安”,具有丰厚的人文历史。三原(孟候原、丰原、白鹿原)位于关中地区,距今已有1500多年。史书中所谓“盖三原天下商旅所集,凡四方及诸边服用,率求给于此。故三原显名于天下。”就是对明清时期三原商贾云集、兴旺发达鼎盛时代的高度概括。有了刚性的人文历史,自然就有理性的悠长感悟,和来自人间的冷暖思考。

尔后,李漫从三原走向城市西安、广州,甚至更远的国家斯里兰卡。尽管如此,她还是一边眺望家园,一边守望城市。农村丰沛了她的情感,城市滋养了她的生活;家园给了她喜悦和牵挂,城市让她有了事业和家庭并享有宽裕与舒适。人就是这样的复杂,一边难分难舍却又执意远离,一边远离了却又百般思念寻找回家的路。也许这就叫感情皈依,乡愁依旧吧!这是李漫的创作背景和原动力。

读李漫的散文集《漫溯清河》,上手便被她文章里的几个片段所吸引。譬如开篇中的头一段:“小清河是流经我家乡的生命之河,一辈又一辈乡亲靠清河吃水,靠清河捕鱼,靠清河灌溉,靠清河洗衣,靠清河割草,靠清河拾柴,靠清河嬉戏。”又如在《陪母亲回勉县》一文中:“坐在河边草地上,母亲又一次给我讲起她小时在河里捉鱼,赤脚在街道卖热凉粉,因家穷穿得破烂而被老师在师生大会上当反面典型揪上台的故事。”这里的“水”蕴含的是一段经历,而且带有某种内在的心理层面酸楚的经历。当然,那些年月还有令人心酸的天灾人祸,“挖野菜,找各种填肚子的东西总离不开清河”,以及那年三十晚上,因饥饿聋子舅一下子吃了七个豆包消化不良引起感冒高烧致残最后成为聋哑人。聋子舅的遭遇是辛酸的,而那七分钱和大辫子刘老师引起的像肥皂泡沫一样的朦胧爱意更加朴素和伤感。

同时,她幼时在清河村庄的经历是美好的,俨然就是我的成长情景。我与她的经历也有近似之处,那个时代的三原和黔南,也不过如此:捞鱼、摸虾、割草、喂牛、水井、蛙声、牵牛花、萤火虫,我都熟悉且曾经拥有。我也一样的从农村走向城市,同样地热爱并思念着自己的家园。李漫就是一棵渐渐成长起来的小杨树,清河把她驯养,她成长着、嬉戏着:“找一块平坦一点的地方,随手在河滩捡几粒圆石子就可以玩抓石子的游戏;每个女孩子都有一个漂亮的鸡毛毽子,想踢了就拿出来踢一会儿。百玩不厌的还是捉迷藏,清河边的芦苇又高又密,我们很熟悉地形,钻进密密的青纱帐里时常还有意外的收获,经常可以捡到野鸡蛋、野鸭蛋和鸟蛋,有时猛地会窜出一只野兔,吓人一大跳。”(《漫溯清河》)这是她经历的场境,也是我记忆中本真的画面。

李漫的散文,见人即事,及物入心,具有一种人性与物态水乳交融的情怀。尤其是平常我们司空见惯的动物,每有自己的独特发现和文字回应。她具有一双善于感受美的敏锐眼睛,往往在人们习以为常之处搜罗美,去实现对物态的心灵观照。在《动物三题》中,无论是:“鸡、羊、猪是最常养的禽畜,而在我眼里,鸡是有求必应的活菩萨,羊是鞠躬尽瘁的老保姆、奶妈,猪是关键时候为人排忧解难、慷慨就义的门客。”还是那头醉酒猪:“外祖母操一口广元加汉中的方言边骂边抽它:你锅(个)醉鬼、好吃鬼哟,你锅挨千刀嘞、你锅砍脑壳嘞,你一顿就把一冬追膘嘞料搞完球喽,打死你锅龟儿子……”无不让思绪在流动中展开、在情感中凸现,把人对物性体悟与沉思感怀交织在一起,加上清新明快的方言,贴近生活与现实,贴近自然与人心,尽显日常生活中物质的美好、乡愁的温暖和人性的淳朴。

李漫在文集中塑造的人物形象真切感人,无论是父亲、母亲、外婆,还是丈夫、儿子、芳邻,都是这个空虚物化时代中,坚守纯净心态和可爱可敬的人们。即使遇到迷茫,也容易满足和积极向上,充满正能量。就像“一头大肥猪,让贫苦的一家人心里有了应付婚丧嫁娶等大事的底气,有了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向往。”(《动物三题》)而在《芳邻》中,那种讲故事拉家常,说说笑笑一团和气,互送萝卜咸菜睦邻友好的心灵契合,是一种修养和内涵,是对生活的诠释,让漂泊的人有一种归属感。这是物质至上时代人的一种精神挣扎,也是美好愿望的一种形象化、情绪化的表达,更是蜗居城市的“城愁”呼唤的情感“依皈”。

文学源于生活。李漫的散文,是一种“根”的抒写,不是喧嚣而是寄托。体现的是人文精神这条河流的走向,担当的是文学的力量——让博大的人文情怀审视生活,审视社会。散文集《漫溯清河》就是这种文学力量的印证。



(何霖,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广东散文诗学会副会长、广州市南沙区作家协会原主席。出版文学专著11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