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罗铭恩 | 人文情怀在生命旅途中绽放

——序黄小霞散文集《六月荼》

更新时间:2023-06-19 作者:罗铭恩来源:广东作家网

散文集《六月荼》于2022年12月由花城出版社出版了,该书由女作家黄小霞创作,读来感到耳目一新。荼,出自《荀子·大略》一文,意指苦菜和茅草的白花,清新淡雅,鲜活柔韧,赏后耐人寻味。全书收录了作者近10年来的50多篇散文,通过作者的亲身经历、生活轨迹,人生感悟,表达出一种豁达乐观、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本书的文笔朴实温婉、自叙色彩浓厚、心灵独白真挚,书中大胆地剖露出一个敏感、多思、情感丰富的知识女性的内心世界,彰显出一种诚恳而细腻的心理真实,很好地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一、在现实主义语境中寻找出路

黄小霞的散文集《六月荼》,大多创作于21世纪初期。黄小霞把自己所经历的现实主义和人文主义大潮,看成是一种挥之不去的精神底色,其创作的重点始终是对人的生存关切和心灵呵护。她的散文写生命体验,写生活感知,写家庭命运,写朋友情谊,她以善良温馨的情怀和自然流畅的笔调,去发掘人世间的真诚、善良、温暖。她的散文写作是接地气的写作,在作品中真实展现生活的现场,描绘我们身处的大地,身处的人群,让记忆的空间充满生活的细节。她以女性特有的视角和切身感受,对精神生态和自然生态进行双重透析,展示生活的艰辛不易和前景的光明。她用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态度进行文学创作,放弃了正常的休息和娱乐,为文学的梦想而长久地坚持着。她对帮助她走上创作道路的师长和朋友总是怀着感恩之心,特别是对于帮助她创造佳绩的广州南沙区作家协会原主席何霖极之感谢,并希望继续在师长们的指导下取得更大进步。

二、用行动诠释生命的意义

在散文集的第一篇“六月荼靡”中,我们看到了作者与命运抗争的勇气。2011年6月,作者在工作和生活中走上正轨的时候,不幸的事情突然降临到她的头上,她因身体疼痛而到医院作检查,经医生确诊为癌症。这真是晴天打了个霹雳,可怕的病魔不仅折磨着她的身体,而且折磨着她的灵魂。黄小霞面对可怕的疾病,心中也有过惆怅、悲伤、恐惧,但她在生死考验面前,终于坚强起来了。她住院以后,面对手术、放疗、其他各种治疗,心头像压着一块沉重的大石,压得她透不过气来,她咬紧牙关,顽强地与癌症作斗争,挺过了生命中最严酷的日子,终于获得新生。她在回忆放疗治病的日子时,这样写道:“在三个多月的时间里,我将此生的苦难都已尝尽。”她又写道:“生命脆弱,也是无常的,对于任何一个癌症患者,完全康复都是一个可遇而不可求的梦。……我不害怕死亡,但是我害怕将来有一天,我就这么无声无息地消失在某一片夜空下,所以我要在那天来临之前,尽可能地做一些有意义的事情,不要让自己虚度重生的时光。”

于是,黄小霞在健康恢复期间又出来参加社区工作了。不幸的是,她在手术后的第四年零三个月,即2015年9月,她的腹部下方再次疼痛起来。经过入院检查,是由于上次手术后引起肠粘连导致腹膜积液而引起疼痛,但这次却被医生误诊为阑尾炎,最后不得不做第二次手术,术后又出现切口脂肪液化的危险信号,只好再次与病魔搏斗,终于又一次与死神擦肩而过。黄小霞在“接受另一个自己”的散文中写道:“当一个人的内心足够强大的时候,遇到任何事情都不会有所恐惧。一个人徒步,一个人登山,一个人躺在山石上看书、听音乐,看山中的青绿,看天上的悠悠白云……”而在另一篇散文“走过幽谷”中写道:“在漫长的人生路上,阳光不可能照耀每一天,偶尔,阴霾也会笼罩苍穹。在没有阳光的日子里,你是否有勇气,从容而优雅地走过生命的幽谷。”

上述这些充满诗意的话语,表现出一个经历过生死考验的人,对人生、命运重新阐释有了独到见解,从而让人感受到娇弱柔美背后蕴藏着一股不寻常的力量,我们也会情不自禁地为作者的经历和毅力而动容。向她的生命旅途中最坚强的步履和最核心的记忆表示深深的敬意。

三、彰显浓郁的故乡情结

黄小霞在《六月荼》一书中,怀着对家乡、对大自然的热爱,以饱满的热情和温润的文字,去描绘家乡“那山、那水、那人”,为我们勾勒出一幅古朴的家乡山水图。作者的家乡位于广东省龙川县南端的古镇佗城,这个小镇已有2000多年的建城史,正如作者在“吾乡佗城”一文中写道:“每一块青砖,每一片瓦砾,每一张堆满皱纹的脸与街巷里每一缕斑驳的旧时光,都蕴含着深厚的历史文化,而脚下踩踏的每一块青石,仍回响着历史的足音。”作者之所以对家乡如此眷恋,是自从她进入大城市广州工作之后,就很少回过家乡,20年来只回过几次,因此家乡总在她的思念之中。

上面所说的佗城古镇,是作者的哥哥和母亲搬迁后居住的地方,而真正的老家是离佗城最远的山区村落,名叫四甲。四甲村四面环山,山峦层层叠叠,高低起伏,似乎一个躺卧的仙女,将优美的曲线呈现给大自然。作者先是去了佗城,然后回到四甲,四甲村的山水立刻引起她儿时的回忆,她深情地写道:“记得小时候,我总喜欢在黄昏的金色余晖里,坐在池塘边的矮墙上,看着太阳悄无声息地落在大山身后,看着那渐渐朦胧而又曼妙绰约的形体发呆。那是一种绝美的意境,它似有一种神奇的力量,在我小小的脑海中变幻着各种美态,令我着迷。”黄小霞花了较多篇幅,对家乡进行了细致的抒写,显示出“人是故乡亲,月是故乡圆”的传统观念。的确,作者熟悉家乡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亲情、友情在这里生根发芽、开花结果,这里有她母亲的足迹,有她父亲的身影。虽然她的父亲数年前因病离开了人间,但在作者的脑海里,仍然晃动着父亲当年酿豆腐、煎豆腐的情景。在作者的嗅觉里,仍然闻到父亲做豆腐时散发出来的香味。浓浓的乡情和亲情渗透在字里行间,这会让不少从农村走到城市的读者产生共鸣。

当然,我们在作者的回乡散记中还会看到,作者对家乡生态环境的变化也表示了关注和担忧,同样在“那山、那水、那人”这篇散文中,作者写道:“现在的小河,俨然成了抬脚便可跨越的小溪。河边的青草地已经没有了,取而代之的只有杂乱无章的荆棘丛。水流也没有了往昔的气势,这仿佛成了岁月的缩影,就像村子里垂暮的老人,说不定在哪一天,就会从我们的眼前消失。”作者在这里呼唤保护大自然,保护绿色的环境,保护生态文明,体现出一个赤子对故土的深情厚意,体现出她对家乡人民的真正热爱。

《六月荼》一书还有很多优点,由于篇幅所限,就不一一在这里赘述了。总之,这部散文集最鲜明的特点是将笔触伸入到女性的自我世界中,真切地表达了知识女性的品格、心理体验和人文情怀。我们相信,本书作者一定会在文学创作的道路上走得更好、更远,正如她在书中所写的:“经过岁月的洗礼,我的人生一定会沉淀最美的芳华。”

(序言作者是原广州市文艺创作研究所所长,现为广东《散文诗人》杂志执行主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