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陈剑晖 | 非一般乡愁写作,岭南散文“三突破”

更新时间:2023-07-10 作者:陈剑晖来源:花城出版社

卢锡铭出生于珠三角的沙田水乡,自小与水结缘的他,写出来的散文不仅有水的味道和韵律,还有历史的激荡与辽阔,亦有浸润于岁月深处的人性哀歌。而这一切,皆发生于虎门,发生于中国南部最著名的水乡,发生于珠江口东岸这片咸淡水交汇之地。

这本以虎门为书写中心的散文集《枕水听涛》,首先吸引我的是与水有关的意象与韵致:小桥、石狮、河涌,在河涌中捕捉鱼虾的小孩,茶楼酒肆间或榕荫下人们在“听古”和斗嘴;还有小艇、渔火、吊脚寮等富于岭南水乡风情的景物。这些都是沙田水乡特有的风物与场景,卢锡铭以审美的眼光,用诗性的笔调,如数家珍地将这一切展现出来。

卢锡铭的散文师承岭南散文家的传统又有所突破,是因为他还有另一类散文,写的是沙田水乡下层人民特有的生存状态和精神状态,比如《咸水歌里人家》《横水撑渡人》等。在这类散文中,卢锡铭总是以人文的情怀、深情的笔调,记述故乡独有的人事。

他的散文,是海洋文化与珠江文化相碰撞的产物,富于岭南味道的新时代“水乡篇”,每一篇都散发着浓郁的岭南“原乡”生活气息,写出了独特性。与以往的岭南“水乡篇”相比,卢锡铭的散文除了在主题的挖掘上更为深入,内蕴更为丰厚,感情更为复杂外,他的散文在日常生活细节的提炼方面也颇见功力。

散文中的生活细节,是一篇作品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散文联系现实生活,能否引起读者阅读兴趣的关键。遗憾的是,当今的一些散文家只重精神、重文化而轻视生活细节的描写,这就不可避免地导致了一些散文创作成了“纸上的写作”,或成为缺少血肉和生活气息的“思想的表述”。卢锡铭的散文有效地避开了这种不良的创作倾向。

将卢锡铭的散文放在岭南散文的坐标上来考察,我认为有“三个新突破”:

一是突破了传统岭南散文欢乐轻盈的格调,既有田园牧歌,也有沉重的历史叩问,有质疑的精神、思想的重量和批判的锋芒。

二是突破了一般山水散文“印象式”“导游式”的解读,而是山水与人文互融,历史与现实的叩问交织,这样就把自然景观人化了,读者读到的山水便不仅是抒情化的描写,而是在抒情中渗透了文化的沉思,将审美的诗化与审智的深邃熔于一炉。

三是突破了一般乡愁的写作,不限于一隅,也不是一人一事的罗列记叙,而是观古今,明得失,深挖掘,善借鉴,从家乡这片土地的人物故事,去叙说历史的印痕与云烟,去展现故乡的沧桑变迁与民族的盛衰兴亡,从而以非历史的方式来构筑散文的丰厚。


陈剑晖,著名散文评论家,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馆馆员,华南师范大学文科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广州大学资深特聘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