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西篱 | 写作是赢得尊重的事情——读《珠江潮汐美》

更新时间:2023-07-28 作者:西篱来源:羊城晚报·羊城派

在从本土文学空间拓展到湾区文学的大背景下,探讨研究《珠江潮汐美》这样一部讲述湾区故事、描绘珠江母亲河的美丽风情散文作品,是很有意义的。

52099265_86efe6ea-2b3b-4b16-8e77-13f1febbbbd9.jpg

文学作品的背后是人。如果说诗歌背后的人是抽象的,小说背后的人是多面的,那么《珠江潮汐美》这部散文集的后面,挺立着的就是一个真诚、真情的实实在在的人——陈东明。

《珠江潮汐美》里的篇章,是陈东明在珠江流域行走时的收获,是他几十年来的足迹和心路历程的记录,属于纪实散文类。“湾区红”“南粤美”“广州好”“故乡情”,这样一个编排结构,有荷花绽放般的层次美感。

书中的每篇文章,都有具体情景描写。纪实散文是叙事的,陈东明的叙事在一个大的时空排序中,有多层次的讲述和多角度的书写。

他讲述的内容很多是大家熟悉的,比如说关于文学采风的人和事,一些作家有参与,大家读了会感觉很亲切,能唤起共同的记忆,回到当时的情景之中。

除了写珠江风情,他也写湾区热土的历史和人物,红色题材是他书写的重要方面。红色题材是很珍贵的,但如果处理不好就容易流于千人一面。

陈东明写东江纵队,写冼星海、吴有恒、冯如,等等。他用心用情去写,在充分表达自己的景仰和热爱的同时,在情感的浓度中又有升华,升华出信仰的力量,有凛然正气。

他写人写景,能够融情入景,又将情与景的交融转化为对乡土的热爱和对时代发展的讴歌。

他写历史变迁、人物命运多舛,比如《爱国忠烈陈照薇一家的故事》等故事,令人感慨。此类文章中,作者能够秉持正确的历史观,并于字里行间表达出强烈的人文关怀意识。

他写广州的美好,是由衷的赞美,言由心生。不熟悉陈东明不要紧,读他的文章就行了,他的文章就是他的心声,是他本人。

真实、真情,是陈东明散文的主要特点。

真实,是他作品的品质,在这方面,作家的人与文,是一致的,就像我前面所说,作品的背后是人,是作家本人。

真情,则有两个方面,首先是作家精神世界的丰富性和他充沛的情感。很难想象一个没有丰富的精神世界的人,会怎样进入写作。而情感,同时也代表了作家对自己笔下事物的态度。

念念不忘,必有回响。如果没有丰满充沛的感情和激情,写作就失去了内驱力,勉强写出来的东西,恐怕也很难感染读者,更别说影响读者,获得读者的尊重。

写作是一件自我的事情,同时写作也是一件找到价值、赢得尊重的事情。我们展示了自己的内心世界,袒露了个人思想和情感,暴露了我们的想法和思考,这是一个主动的、自发的暴露。我们为什么要暴露自己?其实是为了获得价值的认同和情感的共鸣,是为了文学中人所追求的文学的美好。

在这方面,陈东明做到了,也得到了。

说一点不足。可读性强是这部散文集的优点。纪实类的散文,其实也不能写得太实。东方艺术写意的魅力在于虚,能够提供无穷的想象空间。散文也是这样,贴着生活写贴着现实写当然是对的,但如果完全是照相似的实,在艺术魅力上是有损伤的。最好是虚实结合。

再一点是文风上的固化。读陈东明作品,能看到他在文学上接受的影响,是以较为传统的,也就是通常所说的正统散文的影响,根是正的。作为以优美的语言来讲述故事和情感的非虚构文体,散文的文风和表现形式不能固化。

作家是否能充分地展现自己的灵感、个人体验以及深层次的思考,这对创作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文化的底蕴,取材的丰富性,文本的自由性,是散文创作提升的路径。所有优秀的散文家,都必须要在这方面有所突破。

创作的道路要能走得更远一些,守正创新是正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