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党的光辉照耀作协组织的“广东实践”
更新时间:2023-10-24 作者:张培忠来源:广东文坛
2023年5月23日是广东省作家协会成立70周年。
1953年5月23日,广东省作家协会的前身——广州作家协会(含广东、广西、广州部队、香港、澳门)正式成立,推选欧阳山为主席。11年前的同一天——1942年5月23日,延安文艺座谈会举行第三次会议,毛泽东同志作“结论”讲话。1944年7月,毛泽东同志还专门给欧阳山、丁玲写信:“快要天亮了,你们的文章引得我在洗澡后睡觉前一口气读完,我替中国人民庆祝,替你们两位的新写作作风庆祝!”延安文艺座谈会后,怀着“为人民大众服务”的满腔赤忱,延安的文艺工作者让秧歌、小说都成为“革命机器的一个组成部分”,包括欧阳山在内的广大作家文风为之焕然一新。这是流传在广东文学界乃至全国文学界的文学佳话和难忘记忆。可以说,广东省作家协会自诞生之日起,就自觉赓续了延安文艺座谈会的红色血脉,自觉投身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在不同阶段书写华彩篇章。
广东省作家协会的诞生,是党的阳光雨露哺育南粤文学事业的结果。从五四新文化运动到文艺大众化运动,从苏区红色文艺到延安革命文艺,从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到中国作家协会的成立,我们党历来注重把文学工作者组织起来,不断提升文学领域的组织化程度和水平。在探索建立文学组织的非凡历程中,铭记着南粤一大批文学革命者、先驱者的鲜血和智慧、斗争和奋斗。20世纪30年代,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在上海成立时,50余位会员中粤籍作家占8位,陆续加入各地左联的成员约440人,其中粤籍作家就有60多人,冯乃超更是左联纲领的起草人之一。欧阳山则组织、创办“广州文艺社”,主编《广州文艺》周刊,积极开展革命文学的创作,后以“广州文艺社”为核心,扩大组织为“广州普罗作家同盟”。1933年3月,经“中国左联”同意,“广州普罗作家同盟”改称“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广州分盟”,欧阳山为负责人。1933年8月,欧阳山和草明正式加入了以鲁迅为旗手的“中国左联”,“广州左联”的其他同志转入地下,继续从事革命文学活动。1950年1月,在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和叶剑英同志的指示下,组成以欧阳山为主任的华南文联筹委会,欧阳山和周钢鸣、陈残云等近10名文艺家随即进驻广州文德路红楼。1950年9月,华南文联成立,欧阳山当选文联主席,红楼正式成为华南文联的所在地,1953年5月23日后这里成为广东省作家协会办公和作家创作的场所,欧阳山称红楼为“广东文学的根据地”。
自此以后,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部署实施文艺政策,建立健全作协组织机构,在繁荣创作、壮大事业、改革体制、优化环境上不断探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1979年7月12日,在习仲勋同志的关心支持下,成立广东文学院,配备35个编制,并选调了作家,成为全国首个文学院。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事业擘画宏伟蓝图,激发起千万文学工作者共筑中国梦的豪情壮志。省委、省政府扎实推进文化强省建设,为文学工作营造良好环境,统筹谋划广东文学馆建设。时任省委书记的李希同志等省领导多次对作协工作作出批示,鼓励省作协自觉承担起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促进广东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召开后,省委书记黄坤明同志来广东履新不到半个月就指示省作协要打造“新版《人世间》”,浓墨重彩书写广东创业故事。今年5月19日,黄坤明同志亲临省作协调研,代表省委、省政府对省作协成立70周年表示祝贺,并会见老中青三代作家代表,勉励作家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努力创作更多具有中国气派、时代特征、广东特点的扛鼎之作。历史昭示我们,文学界人民团体是党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作协组织、文学组织开展文学界群众工作,组织动员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为民族的独立、解放与复兴而努力奋斗,是我们党领导文学工作的创举和优势。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珍惜坚持。
广东省作家协会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作家协会指导下,全省作家自愿结合组成专业性人民团体,坚定不移守正道、行大道,积极拓展作协组织的“广东实践”。一是坚定一条道路。全省文学界始终坚定走“一条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符合中国国情和文化传统、高扬人民性的文艺发展道路”,坚持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保障方向的正确、措施的得力、事业的发展。二是突出两项任务。其一,团结服务作家。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履行团结引导、联络协调、服务管理、自律维权的职责,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分主题、按板块开展实践活动,结合重要节点、按照创作题材策划,支持作家下基层、接地气,有计划地到企事业单位、区县、镇街、乡村、社区增加创作积累、丰富素材。其二,组织精品创作。始终把握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的规律,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努力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从思想解放的“伤痕文学”到闯关破局的“改革文学”,从香飘文坛的“岭南散文”到意韵独具的“粤味小说”,从时代见证的“打工文学”“都市文学”到厚积薄发的“广东诗歌”,从“抗疫故事”“小康故事”到“湾区故事”“改革开放再出发”,广东文学在观念嬗变、作品创作、体裁题材、风格流派等方面都作出了积极贡献。三是打造三支队伍。围绕建设文学创作、文学研究、文学服务三支队伍,培育有特色、有实力的作家群体和文学评论队伍,建设有担当、有作为的文学服务队伍,锲而不舍打造“文学粤军”。文学创作方面,小说、报告文学、诗歌、散文、儿童文学、网络文学、影视文学、文学评论等文学门类蓬勃发展。文学研究方面,积极组织文学评论家跟踪研究评析当代作家作品及文学思潮和现象,旗帜鲜明地回应当代文学发展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组织作家作品研讨会,聘定签约文学评论家,办好文学评论阵地,创办《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评论》,编纂《广东文学通史》《广东文学蓝皮书》《广东省作家协会志(1953-2023)》,打造骨干文学评论队伍,提升“粤派批评”影响力。文学服务方面,努力打造一支党性坚定的干部队伍和德艺双馨的文学人才队伍,着力加强机关干部队伍建设,抓理论武装、抓岗位练兵、抓业务提升、抓党性锤炼、抓纪律约束,不断提高作协机关服务作家、服务基层的能力。四是推动四项改革。包括改革广东文学院,推进文学创作专业职称制度改革,推动解决基层文学机构“三无”(无编制、无经费、无办公场地)、“四不”(重视不够、体制不顺、基础不牢、能力不强)问题,促进体制机制创新。五是促进全面繁荣。围绕中心、服务大局,高位谋划、顶层设计,坚持“高原”与“高峰”相统筹,坚持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与提升文化软实力相结合,加快推进包括广东文学馆在内的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建设和文德路红楼广东左联作家陈列室建设,努力塑造与经济实力相匹配的文学优势,促进广东文学事业充满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从新时期最早恢复作协组织到最早建立文学院,从最早改革文学创作机制到最早成立网络文学院,在文学体裁、文学流派、文学机制改革上都作出了积极贡献。广东文学的繁荣壮大,丰富了中国当代文学的皇皇宝库。
“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回首峥嵘岁月,广东省作家协会成立70年取得辉煌成绩,我们深刻感受到:一,加强和改进党对文艺工作的领导,是文艺事业繁荣发展的根本保证。100年来,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文艺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文艺到社会主义文艺再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艺的历史性飞跃。全面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党的领导,作协组织要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以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以理想信念的坚定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保障方向的正确、措施的得力、事业的进步。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做好作协工作和文学工作的根本立场。必须把“人民”两个字写在文学的旗帜上,写进广东文学的历史,把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作为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努力推出思想性、艺术性和观赏性相统一的精品力作,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检验。三,坚持“做人的工作”,是作协组织的核心任务。必须坚持人才是第一资源,打破体制壁垒,珍惜人才存量,拓展拔尖人才、领军人才增量,做到发现人才、重视人才、使用人才、关爱人才。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珍惜坚持。四,坚持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化,是增强文学事业发展活力的重要法宝。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创新精神,把握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发展,抢抓机遇、主动作为,创新文学工作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断推出文学创新成果,提升工作绩效。这些经验弥足珍贵,值得珍惜坚持。
作协组织是党和政府联系广大作家、文学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是繁荣文学事业、组织文学工作的重要力量。广东省作家协会成立之初仅有会员34人,在成立70周年之际,文学队伍成规模、具特色、有影响,全省共有中国作协会员686人,省作协会员4334人,各地级以上市作协、省作协各分会会员11987人,广东网络作家协会会员607人,省小作家协会会员4107人。70年来,涌现出欧阳山、秦牧、陈残云、萧殷、吴有恒、杜埃、黄秋耘、黄谷柳、陈国凯、刘斯奋、梁信、金敬迈、张永枚、黄庆云、岑桑、章以武、吕雷等文学名家和一大批优秀作家,创作推出了一大批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构筑起南粤大地的精神高地和心灵绿洲。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广东文学在题材主题的拓展、思想内涵的提升、艺术手段的运用均不断取得新突破,一大批精品力作成为展现广东改革开放发展程度的“文化名片”,为形成南粤印象、塑造广东形象提供了艺术文本。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发挥文联、作协系统的组织优势,创新工作体系,做好对新的文艺组织和新的文艺群体的教育引导工作”“要诚心诚意同文艺工作者交朋友,办实事、解难事、真办事,让他们感受到‘文艺工作者之家’的温暖”。今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东并发表重要讲话,要求广东在全面深化改革、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科技自立自强能力、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等方面继续走在全国前列,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强调要使粤港澳大湾区成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支点、高质量发展的示范地、中国式现代化的引领地”,赋予广东新的使命任务。广东省作协要立足新时代新起点,把握新使命新任务,团结引领广大作家和文学工作者,听党话、跟党走,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加“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要用全球的视野重新认识和深刻把握我们脚下这一片熟悉的热土,进一步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要用文学的方式准确书写和生动呈现粤港澳大湾区波澜壮阔的改革实践,进一步促进创作、打造精品;要用系统的观念全面梳理和崭新构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学话语和叙事体系,进一步抓好数字赋能文学,提升价值;要用创新的思维继续拓展和不断强化作协的组织优势和工作职能,进一步服务发展、服务作家;以担当作为的主动精神不断开拓广东文学新局面。
“采九州之精华,纳四海之新风”。新时代的万千气象描摹恢宏画卷,新征程的非凡实践谱写伟大史诗。广东省文学界一定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心怀“国之大者”,锚定发展定位,主动认领、坚决完成党和人民赋予的新使命新任务,踔厉奋进、勇毅前行,努力续写更多“新版《人世间》”,为广东在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中走在前列作出更多新的贡献!
(来源:《文艺报》;张培忠,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