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书香氤氲,以文阅城!增城“好书相约”带你读懂广州

更新时间:2023-11-22

云山巍峨,珠水浩荡,广州2200多年的发展史,厚植于城市文脉,造就了独特的人文风貌与精神气质。

在书香羊城全民阅读活动组委会的指导下,在广州市委宣传部、广州市新闻出版局的统一安排下,11月13日,广州市增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在增城区图书馆举办了“好书相约”第八期“读懂广州”阅读分享活动。

ecaf5dad-5595-4edf-a1ce-a2d2488ab613.png

本次活动特邀知名作家、评论家涂燕娜、邱晓青、王兴武、马伟滨,以及朗诵嘉宾潘泓键、肖霞、敬妍雨,引领广大市民读者通过《文学里的广州》以文阅城,营造书香社会。

“读懂广州”书系之《文学里的广州》丛书,按照诗词、小说、散文、杂记四种体裁收录名家名作,通过文学构筑立体多面的广州,带领市民读者感受广州的蓬勃生命力,以及开放包容、务实创新的城市文化品格。活动通过畅谈关于广州的名篇名作,挖掘红色文化、岭南文化、海丝文化、创新文化等历史内涵及城市精神,引领市民读懂广州、热爱广州、奉献广州。

千年古邑:翰墨书香描绘人杰地灵

六脉皆通海,青山半入城。广州人杰地灵,走出了无数南国名家:杨孚、湛若水、屈大均、崔与之、邓世昌、钟南山等。此外,王勃、苏轼等一代名流也曾在此挥毫泼墨,留下名篇佳作。

“大型丛书‘读懂广州’之《文学里的广州·杂记》通过历代文化名人的文史著作,从多方面多角度对广州的历史文化、文物衣冠等进行记录和描述。借助不同视角,呈现了广州作为一个在中华文明史上产生过巨大影响的地域的前世今生和绝世风华。”广州市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邱晓青以“杂记里的广州”为主题,详细介绍了文学博士杨汤琛主编的《文学里的广州·杂记》。

邱晓青聚焦湛若水的《新创白云书院记》以及清代名臣、大学士(丞相)张廷玉所作《湛若水传》,以书墨对话圣贤,通过圣贤品读文城。“张廷玉以丞相而总纂前朝《明史》的修撰,他的文章记录了湛若水的杰出的学术成果,以及湛若水与王阳明两位伟大思想家间双峰并峙、珠联璧合的文化盛况,值得每位广州人,特别是增城人引以为豪。”邱晓青表示。

“古之楚庭,今号穗城,二千年之华夏名都,广州居岭表而峥嵘……南北文化,汇聚相融。遂使勃勃生机,涌动于炎方热土;蓬蓬活力,创业于往古来今。”嘉宾敬妍雨诵读了以长篇小说《白门柳》获得第四届茅盾文学奖、广东迄今唯一获该奖的刘斯奋之《广州赋》节选片段,广州的蓬勃朝气,在诵读者的诗意语言里喷涌而出,广州的开创精神、山水形胜,尽皆展示于字里行间。

除了杂记,历代诗人的吟咏还饱含广州的人文风骨气息。张九龄、韩愈、苏轼、陈献章、王阳明、汤显祖、屈大均、陈恭尹等名家均在南粤大地留下经典之作。中山大学文学博士谢敏玉、广府知名文化学者余福智主编的《文学里的广州•诗词》摘录了广州籍乃至岭南籍历史名人或历代入粤名人所著诗篇,展现广州的历史遗迹、山川名胜、人情风俗等。

广州市作家协会会员马伟滨分享认为,自宋代至明清,增城已是岭南诗词重镇和学术高地,还是粤词之祖崔与之、南粤先贤湛若水等诗词大家的故乡。“让我们从文学的视角读懂广州,在快节奏的都市生活中追寻一方诗意栖居、安顿心灵的精神家园。”马伟滨如此寄望。

伴随诵读嘉宾潘泓键深情朗诵苏轼的《浴日亭》、文天祥的《过零丁洋》、湛若水的《题席光亭》、崔与之的《水调歌头·题剑阁》、屈大均的《珠江春泛作》《荔枝(其二)》等名篇,活动现场古香萦绕、古韵悠长。

南风之窗:挺立潮头最具人间烟火

广州,虽古老却不自固,虽前沿却守初心。“千年商都”在对外开放的汤汤大潮下迸发出奋进的活力,无数人在这里拼搏进取,凭借“饮头啖汤”的魄力开拓出一条条明媚大道。

语文高级讲师、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王兴武分享了华南农业大学中文系现当代文学教研室主任刘秀丽、中山大学文学博士唐诗人主编的《文学里的广州 •小说》,从广州日常的再现与温习、广州历史的书写与呈现、广州精神的发掘和建构三个层面,展示广州的纷繁博大。

观众和读者可以在饱含岭南特色的小说里,认识广州的形象与风物,读懂广州的内在精神和格调品位——

小说里的广州,有珠江、白鹅潭、越秀山、镇海楼的秀美巍峨;笔墨之下,有鸡仔饼、艇仔粥的馨香温润,更有广式茶楼、街边排档的市井烟火气……广州,是人们筑梦的启航地,更是“此心安处是吾乡”的心灵港湾。

从《镇海楼传奇》的明代故事,到《珠江河上》《虾球传》的民国小史;从《雅马哈鱼档》《成珠楼记忆》的改革记忆,到《你的目光》《烟霞里》《开门》的当代叙事……《文学里的广州·小说》通过15部以广州为背景的现当代小说,刻画了平凡普通的小人物,完成对广州发展历程的书写,展示广州的历史、经济、民俗等领域的万千气象。

好书分享完毕,王兴武诵读了荣获第二届广东文艺终身成就奖的章以武的《雅马哈鱼档》节选片段:“元元复始,万象更新。跨进80年代,一群当代的草莽英雄们在此大显身手。他们干的绝非开天辟地的伟业,也并非拯世济贫的义举;他们绝大多数不是名门望族的子孙,而只是沿街摆卖的市井小民,文言称为‘引车卖浆之徒’,白话唤作‘个体户’的那一类人。但是,他们用自己的辛勤劳动,为社会造福,为群众服务,同时不断在劳动中探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提高了人格。这一切,未必能载入史册,但毕竟在人生舞台上演出了有声有色的一幕……”

“有声有色有气有味,小说呈现了一幅具有时代气息的南国风俗画。”王兴武表示,小说是扎根现实的文学表达。透过小说可以看到,广州是最不缺精彩的、最不缺热闹的、最不缺烟火气的城市。

文化名城:逐浪前行书写人文新貌

历史厚重磅礴、气度包容不凡,广州以“虚怀若谷、大象无形”的境界接纳所有人,给予人们逐浪前行的精神力量。

广东省作家协会会员、广州市作家协会常务副秘书长涂燕娜分享了广州岭南文化研究会会长江冰、华南农业大学人文学院副教授吴琪主编的《文学里的广州·散文》,从广州的城、水、花、食、人五个方面,梳理呈现散文视角下的广州。

在广州的城市书写中,不只有让人炫目仰视的高度,还有安抚人心的温度。“如果说历史太过疏离和冰冷,那么人的回忆就是带着温度的。从人们的记忆之路走进广州,我们会收获一个温暖的、烟火的、日常的广州,同时它又是现代的、鲜猛的,充满可能、不被定义的。”涂燕娜分析了广州文化的特点,并由疍家人、茶、汤、骑楼等文化符号切入,谈及了水对广州的影响:“水融入广州人的性格中,就是‘随物赋形’的写照。给了一支桨,就能向前划去。”

水波浸润岭南,哺育了一代又一代羊城儿女。朗诵嘉宾肖霞诵读了广东鲁迅文学奖得主陈俊年的《南边的岸》。文中写到:“珠江滋养了千古羊城,美化了锦绣花城,丰润了金色穗城,激活了广东人的思维与情性。”

现场除了好书分享、名家座谈,还有洋溢热情与趣味的“图书漂流”环节。观众将写有美好祝愿的明信片投递至信箱,主持人随机选择观众进行阅读分享,并由观众抽取明信片,为下一位幸运观众赠出图书。

正如中国小说学会副会长谢有顺所说,广州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市民生活、务实精神,以及对人性的尊重。这是一个柔软的城市,是一个自由、松弛、能让你的身体彻底放松的城市,一个适合生活的城市。”四位嘉宾还围绕“广州印象”,分享各自心目中的广州。“优越的地理位置培养出了广州兼容并蓄的城市气质,吸收多元文化后焕发独特魅力。令每一个来到这里的人都会赞叹‘只要爱上,便是家园’。”务实、包容是嘉宾们一致认同的广州精神内核,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总能在这座四季如春的城市落脚,打拼出自己的一番天地。市民读者也借此机会畅谈感悟,其中不乏土生土长的“老广”,也有背负行囊扎根这片热土的“新广州人”,对于这座城市,他们都有着同样的热爱与深深的眷恋。

文学内外、现实表里,广州既有内敛低调的气质,也不乏生猛的活力与生机。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段经久不衰、历久弥新的诗文故事——透过广州,人们可以看见更广阔的世界;涤荡文思,广州正在书写新时代的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