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省作协“作家活动周”第2期活动举行陈崇正长篇小说《归潮》改稿会

更新时间:2024-01-22 来源:广东作家网

2024年1月20日上午,由广东省作家协会和潮州市委宣传部主办,花城出版社、花城文学院、潮州市文联协办的陈崇正长篇小说《归潮》改稿会在花城文学院二楼花城礼堂召开。这是省作协“作家活动周”第2期系列活动之一。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张培忠,广东省作家协会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苏毅,潮州市文联主席程小宏,广东省作家协会副秘书长、文学部主任魏微出席改稿会。改稿会由花城出版社社长、《花城》杂志主编张懿主持。

640 (9).png

长篇小说《归潮》是作家陈崇正以小说形式对潮州精神图景的一次深情致敬。作品围绕着陈崇正虚构的侨乡碧河镇陈氏与林氏两大家族的历史情谊,讲述了从“八二风灾”到当下的三代潮汕人的“归潮”历程,展现了潮汕人的家国情怀和奋斗精神。

张培忠指出,近年来,省作协从“改革开放再出发”深扎创作活动中总结出宝贵经验,开了多场改稿会,效果很好,今天的改稿会阵容强大,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提出了许多中肯和重要的意见,受益匪浅。长篇小说《归潮》展现了潮人既走向世界,又坚定回归故土的精神追求,展现了文化自信;《归潮》书写韩江文化,丰富了潮汕文化的文学面貌,是一部有价值的作品。一是主题的价值。“潮”代表的既是潮商回到潮州、回到广东、回到中国,又表现了近年来留学生归国的“浪潮”,小说主题不要只局限于“潮州”,要体现出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二是地域文化书写的价值。以往对珠江文化的书写很充分,但对韩江文化的书写还比较缺乏。《归潮》不应只写潮州,要有对韩江文化书写的自觉。他提出,陈崇正要梳理吸收改稿会上各位专家提出的意见建议,修改作品、打磨精品,处理好四个关系。一是处理好家与国、孝与忠的关系。二是处理好小说叙事动力和作品结构的关系。三是要处理好大场面和小细节的关系;四是要处理好历史线索和现实线索的关系。 

640 (10).png

花城文学院院长、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陈晓明,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林岗,中山大学中文系教授,长江学者谢有顺,广西文艺评论家协会主席张燕玲,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丛治辰,韩山师范学院副校长黄景忠,暨南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申霞艳,潮州市作协主席、福建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花城文学院签约评论家陈培浩等专家为作品把脉问诊。专家们既充分肯定陈崇正的文学创作成绩,又围绕作品的背景、主题、结构、人物、语言、情节等方面深入分析讨论了《归潮》的创作得失,实事求是指出作品存在的具体问题,并提出修改意见。陈晓明指出,潮州文化精细雅致,非常关注生命涵养,是中华文化的独特风景,所以陈崇正书写潮州文化是非常有意义的。《归潮》充满家国情怀,写得特别自然,鼓励陈崇正打磨出富有潮味的文学精品。林岗指出,《归潮》要以更感性的笔墨再现历史场景,建议要打磨语言,写出当时的东南亚风光。谢有顺肯定以陈崇正为代表的广东青年作家群体对小说叙事的改造,开创了全新的文学面貌,同时他借用书法作比喻,指出小说过于流畅和闲笔不足的问题。张燕玲认为,《归潮》开启了陈崇正有别以往作品的写实风格,书写了历史感。陈崇正以复调的形式和平视的眼光,重新建构他所认知的百年潮汕历史。丛治辰认为,《归潮》完成度较高,建议通过细节的调整强化小说的主题,并为《归潮》的小说结构提供了两套修改方案。黄景忠认为,《归潮》比较好地展现了潮汕人的精神文化风貌,呈现潮汕人作为一群有牢固家国情结的流动族群,搬家不离家,出国不离国的特性。申霞艳建议厘清小说几处情节的时间对接问题,将“家孝”放置在先,先“家孝”方能“忠国”。陈培浩建议陈崇正充分发挥作为诗人的语言能力,进一步优化语言表述和核心情节。

会上,长篇小说《归潮》作者、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陈崇正介绍了作品的创作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