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粤评粤好 > 批评进行时

梁凤莲:文化故乡扛起岭南文化新使命

更新时间:2024-05-03 作者: 郎慧来源:南方+

文章合为时而著。就着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的落成,我们能看到像广州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超大城市,在文化基础设施布局上的规律和趋势。我们说“岭南文化看荔湾”,要从岭南文化的角度看荔湾,就必须理解岭南文化、荔湾文化的由来,以及在全新的时代背景下,其所担当的新使命,和内在的新价值。

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 

首先,荔湾文化是一种特色浓郁的地方文化,地方文化是人们对故乡高度忠诚,并以此为纽带,与周围的人群结成的牢固关系。

其次,对于荔湾的文化价值,我们须逆时光之流而上,去寻找千百年来,它持续为岭南文化产生凝聚力和向心力的内在要素,这些要素生机勃勃、欣欣向荣,穿越数百年时光而不衰,它是我们的文化母土和文化母体,温暖、滋养着城市的成长。

最后,荔湾文化是构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共同体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文化共同体的神奇在于融化时间、空间的所有障碍与阻隔,天地之大、世界之广、宗族之多,均无法阻挡同一文化缘脉的人对荔湾——文化故乡的认同。

岭南文化不只是广东的文化,荔湾文化也不只是属于广州,过去、现在、未来,他们都是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体系的组成部分。尤其是荔湾文化,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丰富多彩,是粤港澳大湾区乃至海外华人华侨文化认同的纽带,是他们心中延续了一代又一代的文化故乡。

历史文脉与当代潮流的完美融汇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地处粤港澳大湾区广佛极点,我们希望它的未来,就像它的名字一样,真正成为文化领域的“大湾区之心”。

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广东省第一个高标准、大规模的“三馆合一”项目,集中了广东美术馆、广东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中心、广东文学馆,因此,也就首次将收藏、研究、展览、创作、教育、交流、会议等文化功能汇于同一平台,这不但是产生了互补效应,更会奠定其文化引领地位。当然,硬件的投入只是条件,要实现文化的“走前列”,“软件”——也就是文化产品创新、文化服务创新要跟上,才是更重要,也是更困难的。

如何与荔湾区其他在地文化相融合?我觉得目前广州市取得的文化成就,来自两个方面的不懈努力:一是传承,二是创新。也就是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发展是解决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关键。

永庆坊是创造性转化的典型,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是创新性发展的典范,荔湾已经证明了城市的历史文脉与当代潮流可以在荔湾完美融汇,荔湾用旺盛的生命力、不断增长的经济动力、深度开放的姿态,创造了一个传统丰厚、活力四射、国际风范、都市品味的现代化文化体系,这个文化体系是完全可以包容古今、蕴育创新的。

扛起新使命,挖掘新价值 

城市文化就像一幅拼图,在展望荔湾文化的未来之前,我们先回顾一下改革开放以来广州“拼图”的各个板块,也就是各区在城市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变化,这中间有一个从“轮流坐庄”到如今“各领风骚”的演变过程。

今天的时代是科技创新主导发展的时代,是商业文化、科技文化、旅游文化等多元文化共存共荣的时代。今天的广州是“三轴”“三脉”“三核”同时并存的广州,黄埔、南沙的先进制造业,天河的高端服务业,海珠的数字经济,都是广州探索中国式现代化发展道路时出现的新亮点、新文化。

我认为,未来12年,荔湾在“再造一个新广州”的征程上并没有落伍。首先,荔湾目前重点打造白鹅潭商务区平台,汇聚了众多重点项目,其中就包括大湾区艺术中心,借此进一步改善了荔湾的营商环境,提升了荔湾文化的品牌知名度。

其次,借此契机主打文商旅融合,培育复合型城市文化。公共文化基础设施不能单一功能地存在,要与商业地产、旅游景点结合,成为广州城市西部的“大书房”,既是文化载体,也是商业地产,还是旅游景点,才是最受欢迎的。

最后,要为“新广州”找到“新荔湾”,荔湾的优势是历史底蕴深厚,难点在于找到活化传统的全新生命力,要为荔湾文化找到新的愿景、新的使命、新的定位,然后从全新的背景、使命出发,发掘出荔湾文化全新的价值,使荔湾成为老城市新活力的引领区。

(本文作者系广东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馆馆员、广东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梁凤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