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讲好长三角、大湾区故事,形成文学发展新动力源
更新时间:2024-11-25 作者:张滢莹来源:文学报 |
作为被长江与珠江这两条河流滋养的土地,长三角地区与粤港澳大湾区在文化氛围上有许多相似之处,也在漫长的历史变迁中形成了独特的谱系与风格。“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近期在沪举行,一周时间里,来自长三角和粤港澳的多位作家、评论家为广大读者带来共计十场内容丰富的文学活动。本次“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由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共同主办,上海市作协承办,广东省作协、江苏省作协、浙江省作协、安徽省作协、香港作家联会和澳门笔会共同协办。
开幕仪式暨交流论坛由上海市作协党组成员、专职副主席高渊主持。上海市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马文运代表主办方之一的长三角文学发展联盟致辞。他表示,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孕育的江南文化和岭南文化底蕴深厚、内涵丰富,富有创造性,充满活力,又在各自独特的传承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文化脉络与精神特质。马文运表示,将以此次“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活动的召开为契机,用文学的形式进行当代表达,努力推出更多的精品,让文学成为展示长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魅力的新名片,“我们要充分发挥优势,彰显特色,讲好长三角故事、大湾区故事,形成能够带动全国文学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源。”
广东省作协党组书记、专职副主席向欣代表粤港澳大湾区文学联盟致辞。她表示,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引擎和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长三角地区和粤港澳大湾区在促进经济高速增长上比翼齐飞,在推动文化传承、繁荣文学发展上交相辉映。以本次文学周的召开为标志,两个区域文学合作双赢必将掀开新的篇章,在赓续中华文脉、把握时代脉搏的同时,坚持守正创新,打造跨界破圈的合作“卫星链”。
在江苏省作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鲁敏眼中,文学之河本就壮阔、漫长而澎湃,所有人的一生都可以反复踏入它,还会与在此时此刻踏入这条河流的他人相遇,“我们与河流的相遇总是有新鲜的悸动与交融。”安徽省作协副秘书长、省网络作协主席余同友从中国古典文学中的一个小故事出发表示,虽然长三角与珠三角的文学样貌不一样,但水和水必将相逢,故事和故事也会交融,“我们传统文化中的善良、正义、同情心、爱这些元素,如同江水流淌在中华大地上一样,也同样流淌在我们共同的文学血脉中。”浙江省作协党组书记、副主席叶彤在发言中谈及长三角与大湾区独特的文学辨识度,他表示,这两个区域在经济和社会发展方面是我国发展的两大引擎,在文学发展上则各具特色、富有活力,为两地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团结协作、合作共赢的文学生态奠定了坚实基础。香港作家联会永远名誉会长江扬认为,随着长三角与大湾区两地文学界的交流与合作不断深化与拓展,新时代文学在长三角与大湾区的发展将会呈现出蓬勃的态势与广阔的前景。澳门笔会理事长廖子馨女士介绍了澳门和上海这两座城市的文学与文化交流的渊源,并表示作家们带着各自的独特性共融时代的氛围,定能谱出新文学更精彩多姿的故事。
随后的作家、评论家发言交流中,作家孙颙首先为上海文学“正名”,他表示,随着中国近现代社会转型,包括上海文学在内的南方文学从家长里短、风花雪月转而关注天下,关注整个中国社会的命运,在创作趋势中也更多反映中国与世界发展的关系。长三角虽然是作家魏微的文学出发地,但已经在广东生活了二十年的她早已将自己视作一位广东作家。在发言中她谈及上海与广东各自鲜活的市井气息,以及高度相似的公民意识和契约精神,这种内在的属性,凝结成她的笔下人物的特质。成长在广东,居住在上海的作家蔡崇达对两地的文学气质有着自己的诠释,“大湾区的文学和文化呈现出某种生猛的气质,守住本源,敢于大开大合;长三角的文学则是另外一种状态,试图将过去、当下和未来融为一体,形成一种特殊的腔调,这种腔调来自对自我的洞悉和对未来的理解。”
“历史上,海上丝绸之路将两地紧密联系在一起,这不仅是一条海上贸易之路,也是一条两地文化相互交流、相互交融的纽带。”在作家血红看来,如今两地网络作家群体的蓬勃发展,以及不断走出国门、走向海外的作品,正是两地文脉源远流长,而今更加开放、包容、积极创新的体现。在谈及不同地域所养育的文化体系时,评论家韩松刚表示,世界上几乎所有重要的城市都有河流经过,河流承载着古老的文明,也孕育着新的文化,长江之于江南,珠江之于岭南都拥有这样的意义。他提出,一部人类发展史,就是一部人和土地的关系史,而在这个数字化的时代,人们正在失去对大地的感知,“写作是精神的回望,也是生命的回归。作家要在对河流的回望中,寻得一份特殊的时间感,在对大地的回归中,获求一种鲜活的生命感,以此建构自身和时间、生命之间的紧密联系。”
“希望在座的年轻作家,拥抱创作的青春,要有自己的‘人设’,并以此创作伟大的作品,而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评论家王纪人说,“你们就像挂在树枝上的新生树叶,祝你们伟大。”
据主办方介绍,“长三角·大湾区”文学周为首次举办,有十场面向广大读者的文学活动举行,其中包括以“文学技艺的创新与再造”“文学传统的接续与拓展”“地域文学的交流与融合”为主题的三场分场论坛,发言嘉宾包括作家鲁敏、魏微、管平潮、血红、马伯庸、蔡骏、王威廉、蔡崇达、吟光、王占黑、程皎旸等,评论家何同彬、韩松刚、翟业军、黄平、来颖燕等。另有七场新书分享会举办,主嘉宾包括孙频、蔡崇达、胡竹峰、翟业军、黄平、萧耳、池上,举办地点包括作家书店、思南文学之家、朵云书院戏剧点、思南书局诗歌店、大隐书局、建投书局、上海书城福州路店等沪上知名书店和文化场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