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新闻 > 新闻资讯

广州作家响应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号召 书写广州文学高质量发展新华章

更新时间:2025-02-26 作者:吴波来源:广州日报

日前,广东省作家协会第十次代表大会(以下简称“作代会”)在广州召开。会议期间,广州作家代表们围绕如何促进文学创新、加强文学队伍建设、提升文学影响力等话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为广州文学和广东文学的高质量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过去的五年,广州文学取得了诸多令人瞩目的成就。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广州文学正步入一个全新的创作纪元。在瞬息万变的AI时代,高质量的传统文学创作依然熠熠生辉,保持着不可替代的存在价值与深远意义。展望未来,广州作协的代表纷纷表示,将积极响应作代会的号召,奋力打造广东文学的“十三行”“黄埔军校”“广交会”和“农讲所”,加大力度推动文学高质量发展,让这座千年商都的文学之光更加璀璨夺目。

每年出版上百部作品

广州是具有丰厚人文底蕴的历史文化名城,广州市作家协会自1988年成立以来,著名作家华嘉、章以武、张欣、庞贝先后担任协会主席。截至2024年底,共有会员1437人,其中省级以上会员超过700人。就城市作家群体而言,广州作家更注重艺术创新,很多作品都有探索性和先锋气质,呈现出浓郁的岭南本土特征,同时又兼具开放、多元的独特文学气象。

从“30后”到“00后”,广州文学创作队伍齐整,每个年龄层都有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的代表性作家。近年来,广州作家创作成绩显著,每年均有大批作品在《人民文学》《收获》《中国作家》《十月》《花城》等重点刊物发表,上百部作品出版,并在全国各大文学奖项上屡获殊荣,为讲好广州故事、传播广州声音,促进广州文学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

比如,广州市作协原主席章以武八旬高龄依然宝刀不老,依然时有新作品问世;广州作协名誉主席、“50后”作家张欣佳作频出,其长篇小说《如风似璧》《千万与春住》获得第八届花城文学奖、全国百佳出版物等奖项;广州作协主席、“60后”作家庞贝长篇小说新作《乌江引》获“中国好书”奖、人民文学奖、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等荣誉。“60后”作家胡永红长篇小说《上学谣》获全国优秀儿童文学奖。广州作协副主席、“70后”作家朱山坡获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郁达夫小说奖。广州作协副主席、“70后”作家葛亮中篇小说《飞发》获鲁迅文学奖,长篇小说《燕食记》获茅盾文学奖提名。广州作协副主席、“80后”作家阿菩、王威廉、陈崇正先后获得茅盾文学新人奖……

小说创作之外,广州作家在诗歌、散文、报告文学、戏剧、文学评论等方面也有可观的成就,屡获殊荣。广州作协副主席、诗人黄礼孩推出诗剧《成连与伯牙》,其创办的“广州新年诗会”入选国际公共图书馆界的著名奖项即国际图联营销大奖的10个最富于启发性项目之一。广州作协副主席张鸿散文集《月白如纸》获红棉文学奖散文主奖。广州作协副主席刘迪生的报告文学作品连续四届获广东省“五个一工程”奖。广州作协副主席谢友义长篇报告文学《焊花照亮世界》获深圳读书月“十大劳动者文学好书”。冯娜诗集《树在什么时候需要眼睛》获全国少数民族文学创作骏马奖。李德南文学评论《“我”与“世界”的现象学——史铁生及其生命哲学》、安然诗集《北京时间的背针》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王溱戏剧作品《一天零一夜》获全国优秀儿童戏剧奖。梁智强诗集《修辞窑洞》获第七届中华宝石文学奖提名奖。

科幻作家队伍走向前列

广州文学在发展过程中始终保持着创新求变的精神。作家们不断探索多样化的艺术形式和表现手法。人工智能热潮为广州的科幻文学创作提供了契机。广州市作协也有一支科幻文学创作的生力军,庞贝的科幻现实主义舞台剧《独角兽》获BeSeTo(中韩日)戏剧节优秀展演剧目奖。王威廉的《野未来》展现了对科技发展的乐观憧憬,也有对潜在风险的深刻反思。陈崇正的《美人城手记》与《悬浮术》描绘了人工智能融入日常生活后的种种景象。这些优秀作品共同构成了广州科幻文学的一道亮丽风景线。

近年来,广州也涌现出一批优秀的网络作家,阿菩《山海经密码》获广东省鲁迅文学艺术奖(文学类),荆洚晓《巨浪!巨浪!》获第六届现实题材网络文学征文大赛二等奖,冰可人《女机长》入选“光辉历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网络文艺作品展示”活动……广州网络文学强势崛起。一批青年网络作家从广州走向全国,如2021年中国作家协会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年龄最小的参会作家齐佩甲是广州市作协主席团成员,2024年全国青年作家创作会议最年轻的参会作家季越人同样来自广州市作协。

推动文学赋能破圈跨界

一直以来,广州作家积极参与国际文学交流,寻求与世界文学的交流与融合,更致力于文化出海,以优秀作品让世界了解广州、了解中国,为推动岭南文化“走出去”作出重要贡献。

庞贝创作的话剧《庄先生》曾在香港荣获第10届华文戏剧节最佳编剧奖。作为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此剧曾两度赴当今顶级国际戏剧节——法国阿维尼翁戏剧节演出50多场,被誉为中国戏剧“走出去”的成功范例。

黄礼孩创作的不少诗歌、散文、随笔被翻译成阿拉伯文发表,诗歌曾获黎巴嫩“纳吉·阿曼文学奖”,其创作的阿拉伯语诗集《谁在敲我的记忆之门》参加开罗国际书展。王威廉小说集《野未来》陆续被翻译成韩文、日文、意大利语在多国出版,小说《第二人》翻译成意大利语在欧洲出版。通过多元化的渠道和平台,广州文学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走向世界舞台,促进了中外文学的互鉴与共赢,推动广州文学作品的国际传播。

构建人才多元化培养体系

广州作协非常注重青年作家作品的培育工作,通过实施一系列人才培养计划,构建一支充满活力、创造力的文学队伍。常态化承办“珠江文学”征稿项目、“文学广州”重点作品、后浪计划扶持项目等,挖掘、扶持一批广州精品力作。广州作协还重点打造了珠江文学创作基地,与鲁迅文学院联合举办鲁迅文学院广州中青年作家高级研修班,通过全国一线作家、评论家、学者授课,助力广州作家开阔文学视野,努力培养一批高水平文学人才队伍,进一步提高广州文学创作队伍的整体素质和创新能力。

“临江喧万井,立地涌千艘。气脉雄如此,由来是广州。”赓续千年城脉、文脉、商脉,广州作家正在奋力打造一个文学新高地。乘着广东省作协第十次代表大会的东风,广州作家将持续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坚持用手中之笔讲好广州故事,呈现一个老与新、快与慢、远与近的“文学广州”,积极推动实力作家和高质量文学作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广州文学大有可为

作代会顺利闭幕。会议经充分酝酿和民主选举程序,正式选举产生省作协第十届理事会、第十届主席团。广州市作协5人进入主席团,其中庞贝、阿菩、葛亮当选兼职副主席,王威廉、刘迪生当选主席团成员。本报记者采访了回到工作岗位的不同年龄段的作代会代表。

庞贝(广东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广州市作家协会主席):广州作家群体无疑是广东文学的一支劲旅,各个年龄层都有在全国有一定影响力的作家,这是文学事业高质量发展的人才保障。广州作协今后将联合中国作协和省作协,加大广州作家队伍尤其是青年作家的素质提升和作品宣传,使广州文学在中国文学版图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朱山坡(“70后”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浸润于岭南文化和身处粤港澳大湾区的广州作家,有着丰富的南方经验、生活细节和独特而生猛的气质。今后,他们将在创作上落实作代会精神,继续深深扎根广州这块热气腾腾的土地,以苍茫、雄浑、厚重的作品呼应时代,砥砺而行。

陈崇正(“80后”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除了履行代表职责,作代会是一次重要的交流机会。会议期间,广州的作家围绕多个重要话题展开讨论,涵盖AI对文学创作的影响、科幻与科技以及岭南文化在文学创作转化过程中发挥的关键作用等。这些交流探讨,势必会对日后的写作产生深远影响。

季越人(“00后”作家、广州市作家协会理事):通过与其他参会作者的交流,我发现如今网络文学写作矛盾仍然集中在质量与数量的冲突,网络文学的每日更新决定了它难以是精心打磨的文学,也更容易受到读者声音的影响。网络文学作家应思考如何使作品更有时代性,以此为网络文学的发展寻求新机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