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李贺:卡帕多西亚热气球之旅
更新时间:2025-05-06 作者:李贺来源:广东文坛
五彩热气球和“登月”诱惑
去年在朋友圈里看到一个同学发布的照片,在卡帕多西亚乘坐热气球,五彩斑斓的热气球在天空飘浮,真是一道很美的风景。有关热气球,我记得在马尔克斯的《霍乱时期的爱情》里有描述:
“他们就像上帝一样,从天上俯瞰卡塔赫纳这座英雄古城的废墟,这是世界上最美的城市……他们看到了完好的城墙、杂草丛生的街道、被三色堇吞没的古堡、大理石的宫殿以及供奉着那些因瘟疫而在盔甲里腐烂的历任总督的金色祭坛。
“他们从特洛哈斯·德卡塔卡的水上村庄上空飞过,那里的房子涂得五颜六色,到处是饲养食用鬣蜥的小棚,湖边花园里长着成串的凤仙和一簇簇的百合。听到人们的呼喊,几百个光着身子的小孩乱哄哄地跳入水中……他们如鲱鱼般潜入水中,打捞起一包包衣物,一瓶瓶大蜡烛木制成的咳嗽药水,还有救济食品,这些都是那位戴羽毛帽子的美丽夫人从气球的悬篮里抛给他们的。”
女主人公费尔明娜与在城中深受尊重的外科医生丈夫乌尔比诺上世纪初乘坐热气球旅行,那在当时还是新鲜玩意儿,在飞机飞上天之前,西方曾经很流行热气球。早在1783年热气球首次飞行了35千米,1875年飞到了9000米的高空,1916年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侦查员……
这次来伊斯坦布尔,其实开始并没有到卡帕多西亚乘热气球的打算,但是在博斯普鲁斯海峡碧波荡漾的游船上,一位新华社驻土耳其的记者前辈告诉我们,卡帕多西亚的地貌就像月球表面;而热气球一定要去体验一下。
月球?登月?这个有吸引力!说得我们全都心动了。于是我带着要登月的渴望,土航买票、网上订房,行程就这么定了。其实上不上热气球我心里并没有打定主意,因为似乎就在今年,有一个乘热气球出现意外的事件,我有点提心吊胆,所以仔细研究了网上评论——根据网友经验,BUTTERFLY(蝴蝶)和ROYOL(皇家)两家是当地最老牌的热气球公司,虽然价格稍贵,但是技术强,更安心;而且飞得低,能触摸岩石,与独特的喀斯特地貌近距离接触。
卡帕多西亚的酒店就是民居客栈,你住进了哪一家他们都全包:帮你联系接送机、订热气球、当地行程安排比如参观地下城地下河、古岩画岩洞、洞穴基督教堂等。我们这家客栈老板是个话痨,虽然只会说两句中文,但他一直坚持说,而且想跟我们继续学,很虚心。因为当地导游都只说英文,而现在中国游客相当多,如果这小老板学会了中文,他的客人一定爆满。
这里的气候像新疆,白天烈日炎炎,太阳一下山马上就凉快了,而且黄土荒山,若不是开辟了热气球的项目哪来这么多游客?客栈不远就是小城中心,有水果蔬菜店,也有小超市,规模就像北方小县城,不过水果相当好吃,黄桃、樱桃、橙子都很甜。沿路有卖地毯的,土耳其的羊毛和丝绸都不错,可是我只能买丝巾,地毯不知能卖给谁,哪个游客拿得动这么大又重的东西啊?
土耳其的伊兹尼克瓷砖很有名,这里深居内陆,石灰岩、陶土丰富,所以据说瓷砖更好。我们参观了一家瓷砖博物馆兼手工陶制品店,里面藏满宝贝,各种大小瓷砖画、多数以阿拉伯故事为题材或者是伊斯兰教宗教故事为题材,各种全套精美的伊兹尼克瓷杯瓷碗……关了灯在黑暗中也能闪光,是夜光杯的效果。可惜太贵,而且易碎又重,我终于打消了要买的念头。
曾经的避难所
记者前辈所说的像“月球表面”,其实是一种特殊的地质地貌。
卡帕多西亚这一带曾经是活火山,岩浆和岩灰冷却凝固后形成厚厚一层凝灰岩。年长日久,凝灰岩在阳光的暴晒和风霜雨雪的侵蚀之下,松软的部分剥蚀殆尽,在地上形成峡涧沟壑,在地下形成暗流岩洞。比较坚实的部分残留下来,则形成千姿百态的岩石。其中,有壁立千仞的悬崖,有蜿蜒数十里的褶皱,更多的则是像蘑菇、树桩、尖塔一样的石笋和石柱,构成奇石林立的露天博物馆。
而它之所以著名还不仅仅是因为奇特的地貌,这片古老的土地拥有古老的故事,而且与宗教战争相关。这里起初是基督教徒躲避宗教迫害的地方,公元4世纪,一群僧侣建立了卡帕多西亚的主要部分。无论是地下城还是洞穴教堂都是基督教徒避难的产物。
最大的奇石博物馆在小村庄居里美附近,到处是一眼望不尽的石柱……当地人绝顶聪明,利用这些天然柱石建室造屋。在村内,他们几乎把所有的石柱都拦腰掏空,地上铺上地板,顶上描上彩绘,四壁开凿窗户,很像陕北开在黄土上的窑洞。
不仅地上奇观处处,地下还有一个世界,可见当年避难的基督徒利用了一切可以利用的空间——这里有30多座利用凝灰岩的特殊结构开凿的地下城。居里美西南不远的德林库尤地下城就是著名的一座。此城地面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虽然深达50多米,在洞中丝毫没有憋气之感。因为智慧的他们从地面到底层,开掘有50多个孔道,空气可以顺畅地流通。顺着台阶猫腰走下去,第一层是卧室、厨房、餐厅、酒窖和马厩;第二层是设有圣坛的教堂;第三层和第四层是洗礼堂、教会学校、避难所和军械库;最底层则是储水库。各层之间的通道口,都安放着一个直径1米多的圆石盘。这是地下城特有的安全装置。如有人来袭,只要扳动暗设的机关,石盘就会自动将洞口封住。这有点像我国华北地区在抗日战争时期挖掘的地道的“翻口”。
据传说,这座地下城是赫梯人在3000多年前开始修建,后来由基督教徒完成并长期使用。同山岩上的洞穴一样,地下城也是一种民族和宗教的避难所。在拜占廷帝国早期的宗教迫害和后来的阿拉伯人入侵时期,都曾有上万名基督教徒躲藏在这里。
乘热气球在天上飘
第二天清晨,天刚亮,蝴蝶公司的小巴就上门来接我们了。车绕了一圈就停了下来,我们这才发现,其实公司就在宾馆斜对面,我们就住在这一区域的镇中心,而卡帕多西亚就这么大块地方,当地人都靠游客为生。他们准备了丰盛早餐——其实我们在酒店已经吃了一顿——只好又吃一点儿。
时间相当充裕,真是度假的节奏,小巴继续启程,一路上看到第一批升空的五彩斑斓的热气球飘荡在太阳还没升起来的小镇上空,如至仙境,有一种特别的风情。
土耳其的卡帕多西亚,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社评选为十大地球美景之一,是地球上最适合乘热气球的两个地方之一。
车停在一处开阔地方,给热气球充气的团队正在紧张地忙碌着,巨大的气球被放倒在地上,要先给它充一下热气,让它“站”起来。上客的时机要掌控好:要在气球站起来而没飘起来之际,乘客由两侧分别攀入。其实热气球的发明使用有几百年历史了,是一种很古老的飞行方式。
热气球的构造可以一目了然,巨大的气球和悬挂其下的小柳条筐,之所以一直采用柳条筐是因为其柔韧性,既能承重又不会硬着陆。我们这个篮筐定员12人,驾驶员站在中部不时给气球充热气,并且操纵一条绳索,控制飞行高度。柳条筐两个厢各站6个客人,客人都是从全球各地慕名而来的,从19世纪以来土耳其就是西方人热衷的旅行地,而中国大批游客到来是近几年的事儿。
我们的驾驶员高大威猛又温柔幽默,深受女士们欢迎,被我们称为船长——他不仅运筹帷幄地操纵着热气球,而且一路说着笑话、帮我们照合影。好的飞行员可以飞得很低,让乘客摸得到那一块块奇妙的岩石,甚至能在谷底悬浮,而不是傻飘在上空。我们的船长真不是吹的,在全程近两小时的飞行中,始终是这么多美丽的热气球中飞得最低的一个。
如果你要去某个地方,热气球并不是一种实用的飞行器。实际上,热气球并不是驾驶的,而是飘的——因为风吹得有多快,气球飞行的速度就多快。卡帕多西亚这个地方之所以适合热气球也正是因为气流稳定。
对百年前的人来说,乘热气球其实是体验一下飞行的感觉。当它飘起来的时候你丝毫不会感到害怕,因为没有飞机起降那种难受的感觉,全程两小时始终伴随着的是宁静、愉快的体验,让人心思澄明地俯瞰大地和远方。
难怪大家都起早赶第一班飞行,因为太阳升起来之后这种飞行活动就没那么舒服了,在这一片荒野之地,日出后会升温较快,而且因为没有遮挡会有点晒。好在时间刚好,随着日出,我们也正好到了降落地,随着气球不再充热气,球体慢慢软塌下来……远远地看到一辆小卡车和一辆小巴开来了,我以为是之前听说的篮筐要降落在卡车厢里,其实不是,我们稳稳地降落在草丛中了!气球公司的一群帅哥从小卡车上下来,用力拉住绳索,让巨大的气球既不塌下来也不升上去——重点是把篮筐与气球脱钩,脱钩之后乘客们就安全了。团队帅哥们暗松一口气,开始全力拉拽绳索,男乘客们也帮着拉,把气球变小折叠,打成一个包裹。大家纷纷坐在软绵的包裹上与团队帅哥合影留念。而小卡车正是来运走这批装备的。
BUTTERFLY的降落地十分清净。之所以选此远离出发地的一片草地中,原来是为了一场惊喜——香槟庆祝会!柳条筐在小卡车上,被布置成一个美丽的小屋,帅哥们不知从哪里找来那么多鲜花和绿叶。
“船长”变魔术般拿出一瓶香槟和十几个高脚杯,他们甚至还准备了点心和水果,这片草地瞬间变成了愉快的野餐地。每个人都跟船长和团队的帅哥碰杯相庆!船长给每个人发了一张飞行证书,成就感油然而生。在最后的合影照片上,阳光照在每个人脸上,每个人都幸福地笑着、脸上反射着金色的光辉。谁能说这不是一场超值的飞行体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