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十百千万”挂镇联村作家作品 > 散文
邓覃贵 | 本周不休息
更新时间:2025-06-25 作者:邓覃贵来源:广东作家网
在小镇上,一提到“本周不休息”,大家总会会心一笑,这个名字背后藏着一个不为人知的有趣故事。它既不是一份突如其来的加班通知,也不是哪部怀旧电影的名字,而是实实在在地属于一个人——黄本洲。
黄本洲,一个年过半百的中年人,岁月在他的脸上刻下了几道浅浅的皱纹,但他的眼神却依然明亮而充满热情。他的故事就像一坛陈年老酒,越品越有味。年轻时,他是一名边远、偏僻小学的民办教师,练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如行云流水般的毛笔字成了他的“金字招牌”。某次,这字被一位慧眼识珠的镇领导瞧见了,领导一拍大腿,直接把他调到了镇政府办公室,做起了资料员。
到了镇政府办公室后,墙壁外头那块小黑板,成了本洲发布“号令”的小天地。每逢周末要加班,黑板上准会出现他那遒劲有力、龙飞凤舞的几个大字:“本周不休息”。“ 周”和“洲”是同音字,同事们一看,总是笑成一团,打趣说:“本洲不休息啊!”就这么着,“本周不休息”成了他的代名词,大家亲切地喊他“本洲”,但后面再加上“不休息”。
本洲这人,性格温和,干起活来踏踏实实。同事们喜欢他,领导也赏识他。没多久,他就从临时工转正了,摇身一变成了有编制的后勤参公职工。这还不止,他还从资料员一路晋升,先是成了办公室副主任,后来又坐上了办公室主任的宝座。可惜好景不长,镇政府机构改革、精简人员,他因为不是公务员,没了担任办公室主任的资质,被调到了镇文化站。
这一调,本洲心里还真有点不是滋味,他在办公室待了那么多年,对那里的一草一木都有了感情外;从显赫的镇政府办公室主任位置上,调到清汤寡水的文化站任负责人,一种被贬谪、被流放的感觉涌上心头。但是,本洲这人就是心态好,适应环境的能力强,很快他就调整好自己的情绪,把失落感抛到九霄云外、无踪无影了。他到文化站工作不久,正好赶上城口打造红色小镇和建设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的大好事。为了挖掘和收集红军在城口的本土红色历史资料,他和学校的邓老师成了“黄金搭档”,经常被派去下乡采写红军长征经过城口的故事,以及负责普查城口的红色革命遗址、遗迹。
那些日子,本洲和邓老师可是把鞋都跑烂了。他们走村串巷,访问老党员、老红军,搜集了一个又一个感人至深的故事。有时候,为了核实一个细节,他们得翻山越岭,找到当事人家中亲自询问。记得有一次,为了找一位见证过中央红军长征经过城口、其父亲为红军带过路、红军还送了一个皮夹子他家的97岁老人。本洲、邓老师与县史志办和县电视台的同志不畏路途遥远跑到惠州,终于找到了那位年事很高、精神依然矍铄的老人。老人虽然记忆力已经有些减退,但一提起红军,一提起他父亲,老人的眼睛里就闪烁起了光芒。他激动地讲述着当年其父亲为红军带路的情景,本洲和大家听得入了迷,忘记了好几百公里的舟车劳顿。这个故事后来被《南叶》杂志采用。本洲和邓老师采写的红色故事很多是抢救性的,他们采访80多岁的老人就有30多个。有11位老人被采访后不久,很快就离开人世。
2019年10月,红军长征粤北纪念馆终于建成了,开馆那天,人山人海,热闹非凡。本洲穿着整齐的西装,站在人群中,心里别提多激动了。他看着自己参与搜集、整理的故事和文物被一一展出,心里充满了成就感。他指着一个个展板,向同事们介绍着背后的故事,仿佛那些历史就在眼前重演。
纪念馆开馆后,来城口的游客越来越多。大家都想走走红军街,看看地下交通站、古秦城、谭甫仁将军旧居这些红色景点。这时候,本洲又派上用场了,他成了介绍城口红色景点的讲解员。
本洲的讲解,那可是有声有色,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他不仅能娓娓道出每个景点的历史背景,还能说出不少背后的故事。有时候,他还会模仿当年红军战士的语气和动作,让游客们仿佛身临其境。
本洲经常被县、市电视台请去做节目。他往镜头前一站,那气质、那风度,简直就像个明星。有好几次,他还上了中央电视台呢!这让本洲在小镇上名声大噪,说他:“本洲啊,你可是咱们城口的名人了!”
随着城口红色小镇的名声越来越大,旅游基础设施也越来越完备。除了纪念馆和红军街,还有占地面积79836.5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54404.75平方米,有9公里泳道徽派威尼斯建筑、总客房三百余间的休闲温泉酒店;有利用红城林场改建有红色文化宣教平台、彩色森林景观步道、康养植物体验园、林业科普基地,集森林旅游康养与科技教育示范于一体的多功能康养中心;有以改造城口镇老粮仓为基础,占地面积7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104平方米,以中央红军长征先后经过粤北南雄、仁化、乐昌、连县四地,顺利突破敌人封锁线,并在此期间与粤北人民凝结了深厚的鱼水情谊为内容,组合应用多种高科技虚拟现实互动设备打造的长征文化数字体验馆。如今,来城口的人越来越多,本洲也越来越忙了。
他经常牺牲双休日,为单位和领导做讲解。有时候,一讲就是一整天,嗓子哑了都不休息。但是,本洲从来没有抱怨过。他说:“能为咱们城口做点事,我乐意!”有一次,一个外地的旅游团来城口参观,那天正好赶上下雨,天气特别冷。本洲穿着薄薄的西装,冻得直打哆嗦。但是,他依然坚持为游客们讲解,声音虽然有些颤抖,却依然充满热情。游客们都被他的敬业精神所感动,纷纷给他鼓掌。
讲解结束后,旅游团的团长握住本洲的手,感激地说:“黄先生,你的讲解太精彩了!让我们对城口的历史有了更深的了解。谢谢你!你真是太敬业了!”
本洲笑着摇摇头,说:“不用谢,这是我应该做的。欢迎你们再来城口玩!下次来,我一定给你们讲更多有趣的故事!”
就这样,本洲用自己的热情和汗水,为城口的旅游发展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他的事迹也被越来越多的人所知晓,他因此被评为仁化县道德模范、韶关市最美乡贤、广东省岗位学雷锋标兵。每当有人提起这些荣誉时,本洲总是淡淡一笑,说:“这些都不算什么,我只是做了我应该做的事。”
除了讲解工作,本洲还经常参与一些志愿服务活动。比如,他会在周末的时候,去纪念馆帮助维持秩序,引导游客参观;或者去帮助一些需要帮助的老人和孩子。他总是说:“我虽然年纪大了,但还能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能帮到别人,我心里也高兴。”
如今,本洲依然忙碌在城口的红色景点之间。他佩戴着“小蜜蜂”扩音器、身姿高大挺拔、精神抖擞的身影,已经成为了城口的一道亮丽风景线。每当有人走过红军街,看到那个熟悉的身影时,说:“看,那就是‘本周不休息’的本洲!”
而本洲呢,也会笑着向大家挥挥手,继续他的讲解工作。有时候,他还会和一些老游客打招呼,聊聊近况。他的故事,就像城口的红色历史一样,将会永远流传下去。他对红色小镇的热爱和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将会感染身边越来越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