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十百千万”挂镇联村作家作品 > 散文
薛伟雄 | 乡村采风记
更新时间:2025-06-25 作者:薛伟雄来源:广东作家网
到西葛打卡
西葛海滩红火起来了,吸引着无数游人目光。前些天,我随着茂名滨海作协采风团到此打卡。
这个海滩位于滨海新区西部的一个海湾,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是一个被人遗忘的角落。如今随着沿海观光公路开通,聪明智慧的西葛人,借着“百千万工程”实施之机,充分挖掘本土资源,将其打造成远近闻名的网红打卡地。
我们来到西葛驿站,走下车来,海风亲吻着脸庞,阳光洒落海面,靠岸波涛轻柔地拍着沙滩,奏出优美柔情乐章,我不由自主地展开双臂,向着大海高喊:西葛的海啊一一我来了!
这里的海滩宽阔、洁净、雪白、柔软,呈现一片银色。海滩与陆地接壤处还有一条延绵数十里的木麻黄林带。风吹树梢,活像一条绿色彩带在摆动,使沙滩与林带的搭配,形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西葛海滩的美,还在于这里是水东湾出海口,过往船只出入频繁。当你看着轮船劈波斩浪,海鸥们在上空欢快地飞翔,加上渔人赶海,小船随着海浪时高时低,一起一落,而浅处滩涂白鹭觅食等等,那情那景,就像一幅人间烟火气立体画摆在眼前,让人叹绝。
站在海滩放眼远望,浩瀚南海,无边无际,天蓝蓝,海蓝蓝,海天一色,犹如一幅挂在天边的画帘,让人将心放飞,仿佛感到眼前世界无比的宽大。
当我们饱览海滩风光后,陪同我们的西葛村书记李元俊,带我来到西葛驿站歇脚,他说起西葛村的前世今生。西葛是半农半渔的地方,靠传统耕种是难以养家糊口,渔业生产近些年也随着海资源减退而减退,因此我们西葛村被定为省贫困村。幸好沿海观光公路开通,加上前些年省委做出“百千万工程”决策。我们抓住了这一机遇,通过内联外引,筹资建起西葛驿站,将其打造成旅游观光点,以此解决民生出路问题。
当天虽然艳阳高照,温度高达35摄氏度,人们还是络绎不绝,海滩上人头攒动,我脱口而出:这里够热闹了。李书记接着说:白天还不如晚上热闹,当你晚上来到这里,又是一种画面。观光公路与水东湾灯光及海上渔火交织在一起,呈现出美轮美奂夜景时,那才叫靓!夜幕降临,这里沙滩上摆满了摊档,人间烟火气满满,各色小吃、美食琳琅满目,应有尽有,让人在享受美景的同时,也能享受到美味的乐趣。既饱眼福,又饱肚子,可谓两全其美。
李书记还说,为了推动旅游业发展,他们还着力打造村里生态环境。搞好配套设施,擦亮文旅双名片。
之后,我们跟着李书记脚步来到了掩映在树丛中的西葛村。在村里转圈,我们仿佛走进了城市园林,这里民居楼房林立,绿化带环绕,村道全部实现硬底化,宽阔而平坦,道路两旁,绿树成荫,空心地带,花圃取代。优美的生态环境把西葛村打扮的人见人爱。村中建没都是围绕着打造文旅双名片而进行,一间间靓丽民宿拔地而起,电商产业应时而生,这些都为西葛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走出西葛村,我心在想,西葛能有如此蝶变,野鸡变凤凰,靠的是西葛人智慧,靠的是百千万工程助力,西葛未来可期!
走进白蕉
白蕉是电城镇的一个村委会,与千年古港博贺共享一湾海水。这个村委会含有西墩、盐灶、兴平山等村子。这里每一条村子,都有着传奇历史故事。正是“百千万工程”把这些藏着故事和历史挖掘出来,让其重放光彩。让都市繁华在这里复制,让民生奔向小康。
在白蕉的每一条村子,我都闻到历史的气息。白蕉村书记陈雄亮说:我们实施百千万工程,让传统与现代相碰撞,擦出火花,把我们白蕉前程点亮。将其打造成宜居宜业,美丽富饶的典型新农村。
白蕉有着很长的海岸线,浅水滩涂辽阔。白蕉人就凭着这得天独厚条件,念活海中经。在这里不但开发起万亩蚝田,而且植下大片红树林。
来到白蕉,刚好是退潮期,站在村边,放眼海湾,映入眼帘的是:红树林与蚝田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一个和谐的生态环境。它们与碧水蓝天、鹭影、村庄,造就了白蕉新时代美。
蚝田,做为生蚝养殖区域,对水质要求较高。因此,白蕉人在放石养蚝同时,植种了大片红树林,这既能净化海水空气,又为生蚝养殖提供了微生物环境和天然饲料。
可见白蕉人在发展产业时,不忘记打造美的生态环境。
走进西墩,我们又见到一个湿地公园建设在全面敷开。而西墩村口至白蕉人工河堤,又植下一片黄花风铃树木,目前该片林子,长势喜人,待来年树高花开,一黄一绿点缀人间,又是一幅风景,给白蕉增姿添彩。
走在白蕉,途看各村,都在大张旗鼓的开展村道硬底化和排污工程建设。而各村房前屋后都种下花草树木,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新农村景象都闪耀着美的光影。
白蕉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新农村同时,也没有忘记把历史文化传承。
西墩盐灶,是古时海盐生产和储存策源地,有着古盐道的厚重感。兴平山顶是明代神电卫设置的炮台遗址,而兴平山脚下的海滩,也是广东南路打响抗日第一枪和地方。面对这些被岁月风尘淹没的人文历史,陈书记说:“我们要把这些厚重的人文历史传承,讲好历史故事,挖掘身边资源,予以开发成旅游点,让历史与现代同放光彩,助力村经济发展。”
因势利导,推动产业转型,也体现出白蕉人开拓精神。白蕉与千年古港博贺共享一湾海水,随着沿海公路开通,一港两岸人民不再水隔天涯,然而也给当年摆渡为生的摆渡人,带来新的挑战。为此,陈雄亮书记胸有成竹,制定新措施,拟将原渡船改为小游艇,建立环港游船队,推动产业转型,解决民生出路。
白蕉之行,我深有体会,是百千万工程助力白蕉发展。是白蕉村委会班子敢为人先,勇立潮头,心系百姓,让白蕉在发展中流光溢彩!
滨海乡村之行,虽然是走马观花,却让我切实感到西葛与白蕉都享受着“百千万工程”带来的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