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十百千万”挂镇联村作家作品 > 散文
卢艳 | 红岭村散记
更新时间:2025-06-30 作者:卢艳来源:广东作家网
十多年前的某天上午,风和日丽。因为生计所迫,我们搭乘开平义祠车站的始发长途巴士去沙塘镇。沙塘,原名长沙塘,顾名思义,就是沙多的水塘。一条镇海河贯穿小镇,逢到雨季,大量的泥沙被冲积至岸,就形成蜿蜒流长的沙河地带,河中育满了肥美的沙蚬。
我们乘坐的小巴在尘土飞扬的土路上呼啸驶过,两旁错落低矮的屋舍便如潮水般向后退去。正当我们为司机的狂野超速捏一把汗时,小巴突然来了一个急刹车……车还没停稳当,门口就闪入来几个肩挑鸡笼上了年纪的阿姆。车内拥挤嘈杂,乘客随车晃荡,笼子里的鸡在闷热陌生的车厢内伸出颈项相互咯咯大叫,引得人们欢笑不已。于是车子就在司机的莽撞和游刃有余的炫技间走走停停,向前奔去。通往镇上的道路旁村多人杂,再加上墟日里交通繁忙,于是就有着大批穿着短袖夏衣的摩托车主在车流与人流之间来回穿梭找近路,看上去险象环生。
好不容易,我们来到了镇子的集市上,这里就显得更加热闹和混乱无序了。市场到处都是卖柑橘的、卖甘蔗的、卖衣服和卖烟丝竹水筒的。有人把货物故意摊在地上霸占位置,担着瓜果蔬菜的村民和小贩则在集市上来回穿梭,潮热的空气中响起此起彼伏的叫卖声。鸡现场宰杀,鱼杀了去鳞,箩筐上摆放的各种蔬果格外新鲜。三五间大排档同时开在集市的边上,食客围坐餐台前,在强烈的日光照射下淡定放下手中新买的农具,淡定在洗手盅绕着圈儿用滚水冲洗茶杯,淡定望着随手撒落的茶渣混杂着一地鸡毛和腥臭的鱼肠水流淌过去。
故地重游,今年国庆长假后的第二天清晨,我们再次驱车从开平市最繁华的商业区东汇城经过去往沙塘镇红岭村,行程十五公里左右,用时大约十九分钟。我坐在副驾驶座上神清气爽,目光所到之处皆是绿树蓊郁,鲜花盛开,省道笔直宽阔,行车有序。深秋的美丽丝木棉正热烈地怒放,它们欢天喜地地开着,明媚动人地开着。淡紫的、玫红的、粉白的花朵随风荡漾,如云霞般娇艳。道路的不远处,与它们争辉相映的是一座座拔地而起的现代化高楼大厦。
我们一路向北走开平大道,再向西转杜澄大道,沿着804乡道兜兜转转很快来到目的地。红岭村很大,比我们想象的还要大。它位于平市沙塘镇的西南面,整个辖区的占地面积约3.9平方公里。红岭村有耕地一千亩,山林两千四百多亩,外加柑橘林七百五十亩。红岭下辖两个自然村:蟹岭村和眉山村,蟹岭村因状如螃蟹而得名。两条村的村民大约有一千四百多人,党员四十人,是名副其实的党建村。这些年来,村民在党员干部的带动引领下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不断完善居住环境和改善经济条件的情况下,他们积极探索农村管理的新模式,走出了一条“提升农村治理,改善村民生活”的新乡村治理途径。
一进村,红岭党群服务楼和村民卫生站就醒目的映入眼帘。党群服务中心的正前方视野开阔,是一大片旷亮的场地,场上鲜花摇曳,树木郁郁苍苍。它的旁边有一个篮球场,前面是一方美丽的鱼塘。鱼塘的四周围了安全栏杆,水面清净,波澜不兴。鱼塘边的空地上种了很多蔬菜,村民们正忙着打理。此时极目远眺,村外有山,置身于静谧的山水间,一时间远山如黛,平野如画,田园格外诗意。
当我们走进党群服务中心说明采风来意后,村支部书记劳北汉热情接待了我们,陪同我们走近村庄,并向我们详细地介绍起红岭村的基本情况来。
党群服务中心的右侧有一条环村小路,整洁而幽静。劳书记一边走一边自豪地指着绿树掩映下的平房告诉我们这些都是杂物房,是村民们用来堆放柴草和农具等杂物的。“在农村生活过的人都知道,村子没整改前的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特别差,村里的鸡鸭鹅和猪牛羊都是散养的。晴天不用说了,鸡粪和各种生活垃圾最容易招蚊蝇;到了雨天,道路泥泞,动物屎尿肆意横流臭不可闻,极大地影响了村民的生活品质。为了彻底改变村容村貌和人居环境,于是村党支部书记带头发动党员和群众自发筹集资金改造村庄,建起城市化般的杂物房和村民集中养殖区。”说着,劳书记把手指向道路的右侧。只见眼前竹林深幽青翠,龙眼和荔枝树粗壮高大,绿影婆娑,环村小路的外侧被屏障物严密围了起来,原来这里就是村民的家禽集中圈养区。推开一扇虚掩的小门,我们拾级而下,这才发现圈养区环水而建,里面不但饲养家禽,还种了硕果累累的木瓜。我们的拜访突如其来,顿时打破了碧波青云静,惊扰了白鹭忽如飞。
“治理农村环境这一块儿我们确实下了很大功夫。为了爱护环境,有效帮助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我们实行‘门前三包’的积分考评激励模式。只要村民们考评达标,就可以获得积分并能换取牙膏、纸巾和洗洁精等生活用品。物品虽然不是很贵重,但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大家保护环境爱惜家园的积极性。”
“村庄的治理维护离不开基层党组织的智慧,离不开村民的积极参与,同样也离不开钱,但是村民的主要经济来源靠什么?”面对我的疑问,劳书记坦诚地回答道:“我们有石场、砖厂、气体厂,还有一部分水泥搅拌厂的股份和对外承包出的七百五十亩柑橘农场田。农场里专门种植了茶枝柑和沃柑。村民们除了每年有租金分红外,还能足不出村在工厂和农场里打工,每个月有着两三千元的额外收入。”
“此外,为了做好统筹规划,我们在村子里设置了直达市区的公共汽车站点,安装了路灯和监视系统,打造了‘四好农村路’,改造了公共卫生间等等。下一步,我们准备把旧小学改造后重新盘活,引进产业为村集体增收。”
一路上,劳书记在介绍村庄的同时不停地和来往的村民们打招呼,看得出来,大家对他都非常信赖。一个阿姆喊住了他,他停下脚步,然后为不知换什么工作而苦恼的阿姆支招。“承包出去的柑橘农场正需要人手,我抽空帮你问问。”
“农村生活单调且琐事繁多,有能力的人大多离开了村庄。那么,支撑你坚守农村为村民服务的信念是什么?”望着眼前这个中等身材的淳朴汉子,我好奇地问。
“没什么啊,我出生在这,祖辈在这,我的根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