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标题

标题
内容
首页 > 专题 > “十百千万”挂镇联村作家作品 > 散文
林迎 | 山月精神耀漠阳——那蓬村在乡村振兴中奋进前行
更新时间:2025-07-07 作者:林迎来源:广东作家网
关山月先生是岭南画派的杰出代表,“是继黄宾虹、齐白石、高剑父、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之后,巍然崛起的当代若干位出类拔萃的国画家当中的一位”。每每读到秦牧对关老的这段评价(在关振东著《情满关山》中的序言),作为阳江人,内心便洋溢着无比的激动和自豪。今年是关山月先生诞辰113周年,我想起5年前跟关老女儿关怡大姐的一段缘,并由此表达对关老这位漠阳骄子的无比缅怀之情!
庚子年10月20日,瓜甜果熟,丹桂飘香。在埠场镇那蓬村委会果园自然村,前来关山月故居参观的人流络绎不绝,让这个雅致恬静的小村平添了几分热闹。因为“阳江市纪念关山月诞辰108周年暨关山月文化现象研讨会”的召开,关老的女儿关怡踏上了“省亲”之路,自然而然,她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走进雅洁而清新的果园村,关怡像往日回乡一样,倍感亲切温馨。她在父亲经典作品的画幅下驻足沉思,跟村里的老姐妹坐在老榕树下谈笑叙旧,沿着父亲幼时玩耍的池塘边漫步遐思……逮住一个机会,我请关怡大姐谈谈家乡人无比崇敬的关山月老先生。
“我父亲1912年出生在这座祖屋,当时的果园村很小,只有18户,但是风景优美,绿树缭绕,流水潺潺,这是父亲童年的乐园。尽管家里很穷,但从小爱画画的父亲从这片丰韵灵秀的土地里,获得了无比的滋润和熏陶。”随着关怡大姐的回忆,我追寻闪烁着璀璨艺术光辉的关老足迹……
“笔墨当随时代”,是关山月艺术思想中最显著的特质。关山月先生是在中华民族这片沃土里,由一个普通的农村孩子逐步成长为一位杰出的国画大师的。多年来,无论创作还是教学,“笔墨当随时代”都是关先生着力践行的艺术追求。美术界普遍认为,山水画是关山月最杰出的成就。20世纪30年代,关山月跟随岭南画派创始人高剑父学画,从而开始实现他“行万里路”的远大抱负。事实上,无论是早期(20世纪40年代)他接连在祖国西南城市举办的“抗战画展”,如展出杰作《漓江百里图》,还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作出一系列作品,如《新开发的公路》(1954)《山村跃进图》(1957)等,都是作者描画时代风云的力作。
艺术要源于生活,扎根人民。这是关山月先生长期坚持并付诸实践的艺术理念。关怡谈及,父亲关山月十分重视“为什么绘画,绘画是为了什么”这些艺术理念,并把这作为绘画的前提。在自述之作《我走过的艺术道路》一文中,关山月说:“开始是为兴趣的好玩绘画,在童年是这样,长大后就有明确目标了。”
在抗战时期,关山月追随高剑父到澳门学画,高剑父提倡的“新中国画”运动和“艺术救国”理念,深深影响了关山月。那时候,处处硝烟弥漫,战火纷飞,关山月亲睹中华儿女被日寇残暴欺凌,深有所感:“画北方逃难不是更能揭露日寇的侵略暴行吗?”于是他从依兴趣而绘画,升华到带着爱国忧民的情怀作画。
解放后,在漫长的美术创作过程中,关山月为了提高画技,行万里路、深入群众、感受时代脉搏……这一切的努力,都是因为绘画要“为人民服务”。关山月先生的这些理论与实践,深刻启迪着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只有深入生活,才能反映出人民的心声,这是一脉相承的。
浓浓的家国情怀,也是关山月先生一以贯之的艺术追求。前年秋,为采写《漠阳骄子关山月的家国情怀》和《翩翩少年从这里出发》等文而采访关老的家人,我深切地体会到,关山月从少年开始到晚年,他对家与国的深情,始终没有改变。即使再过若干年,人们仍将记住关山月先生;他最闪亮的艺术名片,就是为伟大的祖国而绘的《江山如此多娇》;而在他自己题款的艺术作品中,让阳江人感受亲切的是这个符号:“漠阳关山月”。
关山月先生重视生态美,致力师法自然的艺术观,也是我们应该汲取的精神营养。关山月从童年就喜欢画画,虽然生长在穷乡僻壤的农村,但他不以为苦,始终坚持向大自然学习,反映生态美和自然美,最终把美还给人民,带给社会。而这种思想来源于他数十年不变的“生态观”。1974年在创作出时代画卷《绿色长城》后,他曾这样表述,从画面的取景与构思上,不少素材来自电白博贺海滩的防护林,若论创作动机,则应该是来源于童年的生活体验。那是夏日里随父亲去溪头小学读书,途中跋涉过烫脚的海滩的记忆,那种感受燃起了他对海边栽种防护绿树的渴望,以及对家山培植绿色生态的向往。
在逐步理解关山月精神内核的同时,我更关注关山月精神在那蓬村如何实践并取得成果。作为文学赋能乡村振兴“十百千万”工程埠场那蓬村挂点作家,从2020年以来,我将近十次深入那蓬村调研采访,无论是与关老的后人及乡邻交流,还是跟村党支部书记关象飞座谈,无论是向镇挂点那蓬村的宣传委员吕美娟了解乡村创文规划,还是与镇委书记刘晓探讨如何利用关山月大师品牌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我都从交流中感受到他们对关老的无比崇敬。在他们热忱地为我提供“养料”的过程中,我分明看到,在关山月精神的照耀下,那蓬村正在推进乡村振兴中踔厉奋发、笃行不怠、向前迈进……
弘扬时代精神,建设富美家乡。作为关山月故里,那蓬村位于江城区埠场镇东北面,有耕地4400亩,下辖15条自然村,共1322户5228人。近年来,那蓬村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契机,通过上级支持、乡贤捐款、群众自筹等多种方式,筹措资金1565.9万元,利用关山月故居文化资源,积极探索“文化+”发展模式,并取得明显成效。使这个在2016年被省里确定的“贫困村”,经过几年奋力追赶,如今已成为令人羡慕的新时代富美乡村。
2020年,那蓬村代表阳江市参加广东省乡村振兴擂台赛和美丽乡村评选,获得“广东十大美丽乡村”“广东省文化旅游名村”以及“广东省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等省级奖项,还先后获得“广东省卫生村”“2018—2020年度广东省文明村”等荣誉称号。现在,该村已经毫无愧色地进入阳江市乃至全省先进村行列。
践行关山月艺术理论,展示浓厚文化氛围。那蓬村不仅是国画大师关山月故乡,也是著名作家、书法家关振东的故乡,文化名人辈出,文化资源突出。近年来,埠场镇以关山月故居为核心,将濑黄村、蓬山村、那梨村、果园村4个自然村的20个景点串联成珠,打造了那蓬村书画文化休闲旅游片区,建成4.9公里长的旅游精品路线。
为进一步拓展关山月国画艺术研究领域,2022年6月,阳江市政府与广州美术学院、广州大学地校合作共建的“关山月艺术教育基地”,在那蓬村关村小学正式挂牌成立。该艺术教育基地的成立,为两校师生开展校外实践提供了平台,对进一步践行关山月艺术创作理论,增强文化对乡村振兴的助推力,有着重要意义。基地成立以来,已接待进驻学生390多人次,开展研学、三下乡等活动15场次。今年以来,埠场镇着力推进申报关山月研学基地,是弘扬关山月艺术精神的又一项举措。我们欣喜地看到,关老的艺术精神得到弘扬和传播,关老的艺术事业后继有人。
延续“笔墨当随时代”创作导向,促进文旅融合发展。近年来,埠场镇依托关山月故居文化资源,以“明月照关山,田园思故乡”为主题,积极探索推进“文化+旅游”发展模式。目前,埠场镇以“关山月国画村”建设为主抓手,依托关山月艺术实践基地,积极传承以关山月先生为代表的岭南画派艺术精神。在阳江市和江城区的支持下,将以“水墨乡村”为主题,规划建设关山月展馆、关山月艺术培训中心、关山月纪念公园等,使关山月精神通过多种载体,得到更为广泛和深远的传播。
拓宽文化视野,建设生态文明。“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文化景观是现代城市居民闲暇生活的向往和旅游文化需求。那蓬村把切实抓好生态文明作为乡村建设的重要一环,致力于把家乡的田园风光和艺术风景融合一体发展。如利用广州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拓展省内大学资源,通过与海陵岛等写生资源串联起来,打造一条“海边风光+田园风光”风格多元化的一链式写生线路。
在村里,则进一步规范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建设,拆除危旧农房并进行统一规划建设,实现乡村旅游发展的“含绿量”与“含金量”同步提升。“小桥流水亦凭栏,富美芳华展笑颜。再缀池边杨柳色,长留画梦在人间。”诗人对拓展建设的画家风景村,进行了生动描述。这是果园村喜人“蝶变”的真实写照。
用心感受关山月先生浓厚的家国情怀,体悟他对家乡对祖国深沉的爱,我们应当自觉肩负使命,将关老的精神发扬光大,不断播撒甘霖,在推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一定能谱写出最新最美的时代华章!